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论行政合同及其分类——一种比较法上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行政合同作为一种富于弹性的现代行政管理方式,为各国竞相采用。对于行政合同,各国行政法上的定义各不相同,我国有“行政目的说”和“法律关系说”,笔者认为,两种学说各有不足,将二者结合能正确反映行政合同的特性。我国现实存在的行政合同包括公职合同、买卖出让合同、承包租赁合同、公益捐赠合同、专业行政管理合同等样态。  相似文献   

2.
包颖杰 《学理论》2010,(19):78-80
对于试用买卖合同的性质,国内法学界普遍存在两种意见,一种认为是附停止条件的买卖合同,另一种意见认为试验买卖合同是一种附解除条件的合同。这两种观点的解释都有很多可取之处,无论是附停止条件说还是附解除条件说都有着难以克服的缺陷。通过正反对比,试用买卖合同实质上是一种由两个前后相继的合同所组成的“演化合同”。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并合理地解释试用买卖合同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方签订行政合同,已成为行政机关履行行政管理职责,以实现国家行政管理目标的一种重要方式。伴随着行政合同的广泛运用,合同纠纷亦日益增多,为了客观、公正、合理地裁处行政合同纠纷,受理合同纠纷的机关就必须在一定的原则指导下,对行政合同进行科学、准确的解释。对行政合同解释所应遵循的一般与特殊原则进行探讨,将对我国的行政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柴婷婷 《学理论》2008,(10):74-76
传统人道主义哲学对人的提问方式,仍然是“人的本质是什么”,目的是追求人的理想的永恒的本质,并以抽象的一般本性为基本理论原则,去解释一切哲学问题和评价社会历史,这必然是一种抽象的人道主义。我们说马克思哲学不是这种抽象的人道主义,并不是说马克思不关心“人”,马克思同样以人为核心,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姑且称之为“新人道主义”,这种“新人道主义”的评价尺度与传统人道主义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即它是以生存为评价尺度的历史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5.
领事保护案件“井喷” “说到中国保护海外公民与海外企业的体系,就要先说领事保护。”中国外交部高级外交官孙显宇解释说,“领事工作是外交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出国的证件工作、华侨华人工作,都是领事工作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刘萍 《理论导刊》2000,(11):40-41
在国际私法领域,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经过几个世纪的沿革,不仅十分完善,而且已经成为解决法律适用问题的一项重要原则。其中,尤以合同领域之适用最为普遍。在各国适用意思自治原则过程中,表现出看似矛盾的两种趋向,即在特殊的合同领域限制当事人意思自治的适用和在一般的合同领域减少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限制。 (见肖永平:《冲突法专论》第 191页 )  我国国际私法立法尽管起步较晚,但 1986年的《民法通则》第八章“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已有一定的系统性,其中的第 145条,将意思自治原则作为合同法律适用的基本原则确立下来。…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成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发展趋势,《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对“三需要”标准的撤销即是其表现之一。作为在立法之初被赋予“弥补主动公开不足”与“预防申请公开风险”预期功效的条款,“三需要”制度因其与维护公民知情权之间的矛盾而极具争议性,学界对于其存废主要存在支持说、反对说、折衷说、法解释学说四种观点。以保障公民知情权为基本导向,新《条例》撤销“三需要”标准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基于信息公开的公法依据、旧法的现实障碍、新法的正向效应三个维度。政府信息公开的进一步落实,需从当前的立法缺口、发展趋势及规范缺陷三个层次入手,强调知情权的独立地位,廓清信息公开救济途径的适用范围,以期政府信息公开沿法治轨道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8.
经济合同源流初探孙汝君从一定的角度说,当今世界堪称是“广告世界”,当今时代又被人们说成是“合同时代”。的确,经济合同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探索经济合同的源流,对于我们深入认识经济合同的性质、作用及其发...  相似文献   

9.
去年年底,新华社的一则报道说,已连续开展17年的“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评比活动将退出上海历史舞台,首个完全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的企业合同信用自律组织已在上海市卢湾区成立。今后,中介组织和行业自律组织将代替政府部门,担当企业合同信用的“评判者”。 “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评比活动以往每年开展一次,主要对企业的合同履行状况、社会信誉等进行评价和认定。但长期以来,这项评比活动完全由工商部门一手包办,从发展、培育到考核、认定,企业只是被动地参与。为了与国际通行的市场化信用评价接轨,上海工商部门决定退出评比,由中介组织和企业合同信用自律组织承接企业信用评价,工商部门只保留制定规则、指导、监督的职能。  相似文献   

10.
论非财产性损害合同救济正当性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奇江 《理论探讨》2006,(1):133-135
虽然对非财产性损害给予合同救济已显现为一种国际潮流,但在我国,否定说依然处于强势地位,已成为制约非财产性损害合同救济的理论障碍。笔者从侵权法不能解决因违约而产生的非财产性损害救济需要等五个方面指出了否定说的漏洞和缺陷,并且从完全赔偿原则和可预见的期待利益(或者履行利益)规则两方面为非财产性损害合同救济正当性的理论基础提供了正面论证。  相似文献   

11.
“海风”吹了两年、势头仍然不减。“下海”,把许多人撩拨得心旌摇荡。 然而究竟什么是“下海”? 报纸上写到:“下海”就是直接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 企业就是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政工人员已经身处“海”中。为什么又要把那些离开政工部门而直接去倒钢材、贩水泥、卖合同、开公司才称为“下海”?  相似文献   

12.
既不是企业,也不同于社团,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初次“正名”听起来有些拗口,“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四个定语。“它本质上就是合作社,”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法案室主任王超英解释,但它又不同于以前的人民公社,有着“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特征。  相似文献   

13.
针对职务侵占罪保护法益的检讨无法解决本罪所面临的在行为类型上的取舍难题,行为类型的争议会延续到对“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要件的理解之上。从个案判决反映出的司法实践对“综合手段说”的认同,与“单一行为说”所具有的说理优势形成的反差集中体现出刑法解释结论同实务之间的巨大分歧,而这正是由不恰当的司法解释人为制造的法律漏洞。重新提倡“综合手段说”,立足于实质立场对“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作出适当修正应是更为可行的解释路径。应重新制定新的司法解释,在数额界定的细节上,职务侵占罪应当参照盗窃罪、诈骗罪而非贪污罪制定数额标准,适当提高入罪数额,升格处罚的数额标准与盗窃罪、诈骗罪保持基本均衡,并综合考虑司法实践中的个案数据。  相似文献   

14.
王振成  刘彤 《理论探讨》2012,(2):174-176
提升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效性,增强其说服力,必须遵循如下原则:“说上去”,讲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坚持以理服人;“说下去”,把握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魂”,坚持以心度人;“说进去”,倾注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情”,坚持以情感人.  相似文献   

15.
谈到“训诂学”,有人认为这是高深莫测的学问,令人望而生畏。其实训诂并不神秘,通俗地说,用语言解释语言,用已知易懂的语言解释未知难明的语言,就是训诂。所以,前人概括训诂为“释古今之异言,通方俗之殊语”,是很有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庸观念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是哲学的重要范畴,值得很好地解释一番。”(《毛泽东书信选集》),笔者认为:孔子的中庸之道实际上是运用正确的原则和方法来调节人类自身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度”的哲学。郑玄说:“中庸,中和之为用也”(《中庸注》);焦循说:“盖凡事皆有两端……而皆有宜,得所宜则为中”(《论语补疏》)这种理解是正确的。“至德”的“德”,乃全德之名,包括诸德,实与“仁”同义;而其所以为“至”,乃是“至宜”、最合适、恰到好处的意思,决非指顶点、极端,也不是折中、平均。这样,作为“至德”的“中庸”,就是内在的“仁”及其表现形式、“仁之方”。把“中”理解为“中和”,就成为一个表示立体动态的概念:它不仅要求横向的不左、不右、不高、不  相似文献   

17.
优越感这个词,《现代汉语词典》是这么解释的:“白以为比别人优越的感觉。”这种解词方式抛开语境,不过是望文生义。英语词典的解释就好得多。《牛津现代高级英汉双解词典》有两处解释优越感这个词,一处的解释译成汉语是:“以侵犯性或高控式的作为掩饰自卑的一种行为。”另一处的解释大意是说一个客观上处于优越地位的人在行为上却以低姿态示人,这就是优越感。比如说  相似文献   

18.
韩冰 《行政论坛》2002,(3):43-44
招标投标活动是招投标双方为订立采购合同而进行的一种交易方式,它能保证招标方从众多的投标者中选择最有履约能力的投标者并与之签订合同。招标投标法中规定了招投标活动应遵循的“公开、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原则,加强对这一原则的理解和运用,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进一步规范招投标活动,保证市场经济活动的健康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9.
浅议《合同法》格式条款制度的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合同法>格式条款制度,存在以下不足:在体制方面,将格式条款的订立、效力和解释同规定在合同订立一章中,有欠科学;在订立方面,格式条款订立中条款提供方需提请对方注意的范围过于狭隘,对条款的说明义务不具有普遍性,不利于相对人利益的保护;在效力方面,存在自相矛盾、自相重复的问题.同时,仅规定条款的无效,未规定条款的可变更、撤销,有悖于合同自由原则.  相似文献   

20.
保险合同信息提供义务的理论基础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实信用原则是保险合同信息提供义务的理论基础,但是交易成本理论提供了一种更具说服力的解释:保险合同信息提供义务是一种减少交易成本的制度安排.交易成本存在于任何交易之中.保险合同的专业技术性以及射幸性、格式性和高度信息不对称性导致其交易成本显著高于一般民事合同.客观上要求不同于一般合同的交易规则.保险合同信息提供义务能够有效地减少保险交易成本,这正是该项制度存在的合理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