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白光红 《创造》2004,(4):16-18
一、哈尼梯田 文化的资本转化 哈尼梯田作为一种文化已得到了世人公认,可谓誉满天下.我国将红河哈尼梯田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说明哈尼梯田文化已经步入世界文明的门槛.  相似文献   

2.
<正>在白云缭绕的哀牢山麓,波涛涌滚的红河南岸,有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这里被称为"哈尼梯田的故乡"。在这里,森林、村庄、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生态系统,闪现着人类的智慧和光华,传统而独具特色的哈尼长街宴、雄浑古朴的哈尼古歌等民族文化让人回味悠长,这里就是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的核心区——元阳。  相似文献   

3.
红河哈尼梯田农业生态及景观, 由高山森林、 中山村寨、 下半山梯田所构成, 是一个三位一体的独特的农业生态系统和整体的大地艺术景观。 因此, 对她的任何部分的破坏,都将失去整体, 所谓 “牵一发而动全身”; 也因此, 对她的恢复和保护也应该全方位进行。 在大量运用现代理念、 现代理论、 现代手段对红河哈尼梯田进行保护和发展的时候, 我们应该“发现传统”, 利用传统知识和传统保护方式服务于今天。 实际上, 红河哈尼梯田农业生态及景观的现代恢复, 就是全面恢复和发展哈尼族的传统文化, 就是保护和发展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云南时要求,要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这既是提升云南整体实力的重大举措,也为元阳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特别是为元阳哈尼梯田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战略机遇。元阳拥有世界级的旅游资源,19万亩哈尼梯田被中外游客赞誉中华风度,世界奇迹,被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  相似文献   

5.
民族旅游城镇可持续发展是对民族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民族旅游城镇竞争力得以提高的必然选择。从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提出民族旅游城镇治理的理论分析框架,以世博元阳哈尼梯田旅游区为例,对世博元阳哈尼梯田旅游区治理的必要性进行探析,由此建构世博元阳哈尼梯田旅游区可持续发展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单元。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既是推进元阳与红河州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也是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一个重要着力点。现结合元阳实际,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以哈尼梯田为旅游品牌,做大做强旅游业元阳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旅游业。元阳有着世界级的旅游品牌——哈尼梯田,要充分利用这一品牌优势,按照“生态兴县、旅游强县、产业富县、梯度推进、带状发展”的总体要求,培植好旅游业这一首要支柱产业。要以科学规划指导旅游业…  相似文献   

7.
泉州曾经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现在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的先行区。发展海丝文化旅游、助推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泉州责无旁贷地先行先试。泉州发展海丝文化旅游具有诸多优势,其路径选择在于,一是多层次开发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产品;二是提炼海丝文化特色,塑造海丝文化旅游品牌;三是完善海丝文化研究,落实《泉州共识》,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8.
《今日民族》2013,(9):9-9
哈尼梯田是哈尼族千百年来创造的灿烂文化。歌舞诗《梯田神韵》由开篇、春歌、夏语、秋韵、冬颂、尾声六个篇童构成,充分展示了博大精深的梯田文化内涵。哈尼祖先过江来,用智慧和汗水开垦梯田,创造了天人合一的绿色家园。哈尼人民生生不息,和梯田其生、共息、共命运。《鼓韵锥魂》,锥鼓是哈尼人与天地沟通的神器,哈尼人祖祖辈辈都在敲打它,每个时代,哈尼人都能敲出动人的诗话。  相似文献   

9.
《今日海南》2013,(3):52-53
近年来,陵水县旅游发展委员会围绕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在规划布局、项目建设、服务提质等方面七措并举,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一是抓规划布局,推进旅游产业化发展。为了更好地指导陵水县旅游业的规划布局,该委立足本土,积极开展《"珍珠海岸"陵水黎族自治县旅游总体规划(2012-2020)》的编制工作,目前总规已进入初稿编制阶段。  相似文献   

10.
天地悠悠,红河奔流,山水为形,文化为魂,红河民族文化旅游正展开气势磅礴的瑰丽画卷。3.3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红河大地,旅游资源富集,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众多,山川湖泊、气候森林汇聚世界文化遗产哈尼  相似文献   

11.
<正>如何把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有机地融合起来,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泰州市政协联合民盟泰州市委进行了深入调研。近日,市政协就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进行了专题协商,提出具体的意见建议。一、加强发展规划融合,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把旅游业放到抓发展、抓转型、抓民生的重要战略位置,研究制定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和创意策划,并与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等有机衔接。制定加快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  相似文献   

12.
2013年6月22日,红河哈尼梯田申遗成功,顿时"哈尼梯田"成为一块热土,各样人等纷至沓来,各种问题也接踵而至,其中对于哈尼梯田保护与发展问题,呼声最为强烈。针对红河哈尼梯田农业和景观的破坏,当地政府以及有识之士做了大量的工作,红河哈尼梯田生态及景观虽有恢复,但衰退的趋势并没有彻底遏制住。也许是因为我们太注重发展,太注重现代理论,太注重现代保护手段而忽视或轻视了"传统"。传统是联结今天和明天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13.
正创建特色旅游名县就是发展旅游业、建设旅游经济强县。创建工作既要抓好旅游规划和景区景点建设,又要抓好旅游宣传促销、旅游人才培训、旅游行业管理,还要抓好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这样才能促进旅游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才能把创建县建设成吸引大批国内外游客来旅游消费的优秀旅游目的地,使创建县的旅游收入大幅增加。总结多年来我区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旅游强县、广西优秀旅游县工作的经验做法,创建工作必须做好"四个抓",即重点抓建设、抓宣传,同时抓培训、抓管理。  相似文献   

14.
欧光辉 《创造》2003,(3):4-5
一、元阳旅游的资源元阳县是一个资源极为丰富,自然景观奇特,少数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的边疆县。境内有不少的民族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都是极有潜力和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一)元阳梯田。梯田,不只是元阳有,但元阳梯田素有面积广、分布高差大、开造之奇、气势磅礴、举世无双的美称。元阳19万亩梯田从海拨100多米的红河岸边断断续续,婉蜒迂回于千壑万岭之中,延伸至2000多米的山腰坡顶。似长蛇舞阵,浩浩荡荡;似天梯凌空,通往天际;如天落碧波,蔚为壮观。充分利用这一世界罕见的独特资源优势,打造哈尼梯田世界品牌,将吸引更多的海内外…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1月11日至15日,在红河哈尼梯田最美丽浪漫的季节,我们,来自世界16个国家的专家学者、梯田农民和国际机构(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粮农组织、国际湿地公约组织和美国环境总署等)代表,在中国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首府蒙自聚会,召开首届梯田大会,寻求全球梯田文明保护与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群众》2017,(10)
<正>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对于保障南水北调东线水质安全、对接长江经济带建设、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保护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等都具有重大意义。去年11月,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在南水北调沿线高起点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以此为主轴构筑起江淮大地的安全屏障。"这标志着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正式上升为省级重大战略。之后,省、市两级都在努力争取将其纳入国家生态建设规划的"总盘子"。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江苏代表团代表联合提交了《关于将  相似文献   

17.
<正>研究旅游业改革发展问题,审议五个文物保护规划和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决定设立陕西医药产业发展基金。会议通过了《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决定按照"大旅游"理念全面深化旅游改革,推动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旅游开发向集约型转变,旅游服务向优质化转变,力争2020年全省游客接待量6.4亿人次,旅游总消费6000亿元,旅游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进一步提升。会议听取了《阿房宫遗址保护规划》、《西安城墙保护规划》、《乾陵保护总体规划》、《马援墓保护规划》和《龙岗寺遗址保护规划》编制情况汇报,决定按程序颁布实施。同时强调,陕西的文物古迹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要在坚持依法加强保护的基础上,做到保护与发展相结合、保护与利用相  相似文献   

18.
《云南人大》2008,(11):28-29
一、制定34件 1、《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乡村公路管理条例》; 2、《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哈尼梯田核心区保护条例》;  相似文献   

19.
<正>哈尼梯田延续千年的雕刻哈尼梯田主要分布在红河南岸哀牢山区,海拔从140米至海拔2000米,连绵数百里,散落在元阳、红河、绿春、金平几个县中,共83万多亩。梯田形状或大或小千差万别,层层叠叠,少的地方有几十、几百层,多的地方上千层,最多的地方达到了3000多层。据相关专家介绍,哈尼梯田现在的规模较以前有所缩减,虽然现在的规模不如过去,但其规模在世界上仍是独一无二。梯田缩小的主要原因在于上世纪5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  相似文献   

20.
月报     
《今日海南》2012,(11):4-7
省情·热词·旅游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总规公示十年内建成世界一流旅游度假胜地10月22日,《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总体规划(2012—2030)》公示。根据《规划》,海南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将按照"三年成势、五年成形、十年成城"的总体要求,稳步推进建设,至规划期末即2030年,常住人口规模将达到18万人;年接待过夜游客量为1200万人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