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飚 《南风窗》2010,(8):86-87
在现实利益和潜在风险的权衡上,中国政府毫无疑问会走自己的路。英国所谓的"梵蒂冈模式",要么是出于对中国心态的无知,要么是出于习惯性的历史伏笔策略。  相似文献   

2.
新·书·讯     
正中国近现代外交史(第二版)熊志勇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版定价:45.00元本书梳理了从鸦片战争到民国时期中国政府的对外关系史。全书共19章,分别对清代早期的中外关系,鸦片战争期间的对外交涉,近代外交体制的建立,抗战前期的"苦撑待变"外交,参加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南京国民政府外交的终结等问题进行探讨。本书是"中国近现代外交史"课程的配套教材,第一版于2005年出版。作者在初版基础上补充了最新史料,同时注意吸收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并对部分章节进行了调整。本书适合作为高校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及外交学专业的教材使用,也适合作为从事外事工作人员的培训教材。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6月2日,第八届中国犯罪学高层论坛"警察·秩序·治理"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与少年司法研究中心和吉林警察学院共同主办。本次论坛汲取了系列警民冲突事件的经验教训,主要围绕社会治安新常态,推动警察治理与时俱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提高警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国正处在一个大时代。这个大时代有五个重要标志:其一,新兴大国群体性崛起;其二,西方大国整体性低迷;其三,非国家行为体在国际舞台上发挥重要关键作用;其四,全球性问题首次受到全球广泛、共同关注;其五,全球化、多极化、信息化、民主化进入新阶段。大时代呼唤大战略。中国的大战略设计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群策群力,汇聚集体智慧。中国未来大战略需要集中关注十大关系:一是第二和第八十八的关系;二是利益扩展与战略跟进的关系;三是新问题与新能力的关系;四是"关键"与"首要"的关系;五是"官"与"民"的关系;六是原则与政策的关系;七是内政与外交的关系;八是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的关系;九是战略机遇与战略挑战的关系;十是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宋勇梁  高崇慧 《法制博览》2015,(7):131-132,130
"法律信仰"是一个舶来概念,来自于西方,而"信仰"这个词也具有深厚的历史与宗教的背景,可"法律信仰"这个概念在中国一经提出就陷入了自身难以解决的悖论,宗教与信仰的关系、宗教与法律的关系、法律与信仰的关系它们之间如何联系在一起,东方不同于西方的历史和价值体系注定使中国无法照搬西方的原有概念,寻求中国法律信仰的正当性与合理性是我国研究法律信仰问题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6.
张芳 《国际展望》2014,(1):68-84
新型军事关系是新型大国关系的题中之意,是中美两国关系中的必然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中美非对称相互依存军事关系的分析,认为以敏感性与重要性、脆弱性与适应性、合作与竞争并存为主要特点,多层面不断发展的,出于相互影响和需要而非可有可无的,双方均为此付出代价和努力的军事领域的相互依存关系已然形成;提出循序消弭信任障碍、控制好外围环境的作用—反作用循环、尽快去军队形象认知模糊化、强大自身,谋求与大国匹配的军事地位认同等策略建构中美新型军事关系;提出渐进式地建立"中美+X"三边或者是"中美+NX"的多边防长会晤机制、中美军事外交中的公共外交机制、中美新型军事关系智库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行业·动态     
《南风窗》2016,(17)
正"中国制造"的支付宝走进里约奥运村8月6日里约奥运会即将召开,在各代表团入驻后,场馆、安保、筹备方面的负面报道此起彼伏,全球网友纷纷指责"这届奥运会不行",里约奥运会瞬间变成一场段子手大会。而靠谱的"中国制造"意外成为里约奥运村里正能量的代表,来自"中国制造"的支付宝也带着满满的诚意走进了奥运村,为中国  相似文献   

8.
1989年"六四事件"之后,中国变成了美国"人权攻势"的主要目标。从此至今,人权问题就一直与军控、贸易等问题一起成为中美关系议程表的主要内容,并在某些特定时期成为最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这一时期,美国对中国的人权外交对中美关系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就试图对这一时期中美关系中的人权外交问题做一些粗浅的分析,文章的三个部分分别阐述美国对中国人权外交的主要方式、人权外交与战略利益的关系以及将来的几种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与国际格局中"地区"的互动正呈现前所未有的全新发展态势,中欧关系、中拉关系、中国东南亚关系、中非关系等都展现出明显的转型升级趋向。中欧着力建设四大伙伴关系、中拉论坛正式启动、中国东盟积极打造自贸区升级版、中非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等都是这种新兴趋势的体现。在此背景下,对中国与各地区互动的新动向、新发展进行深入观察和分析,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为此,本刊首先从中欧关系和中拉关系出发,邀请国际问题研究知名学者进行系统剖析,以供读者思考。  相似文献   

10.
关于全球化·社会主义·民族主义关系的对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编者按]冷战结束后,民族主义浪潮在全球范围内剧烈激荡.对未来的国际政治经济持乐观或悲观态度的人们都必须面对这样的问题:民族主义在新的世界秩序中将扮演怎样的角色?在当今这个纷乱的世界上,如何处理全球化、民族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的关系?在不公平的国际秩序中,中国的民族国家利益将如何维护?这些问题无疑将对国际关系以及我国的内政外交产生极大影响,对之进行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为此,本刊记者彭萍萍采访了长期从事民族与民族主义研究的国际问题专家庞中英博士.  相似文献   

11.
人·声     
《南风窗》2009,(1)
欢迎他跟科西嘉岛独立分子见面,一点问题都没有。——面对"如果中国领导人会见法国科西嘉岛的分裂分子,大使先生怎么想?"的提问,法国驻华大使苏和肯定地回答说。  相似文献   

12.
中亚是中国周边外交的优先方向,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区域。自中亚国家独立以来,中国秉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谐世界"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中亚国家构建起平等信任、相互尊重的战略伙伴关系。在此过程中,中国通过妥善处理边界问题以消除潜在冲突、不断提升战略伙伴关系水平、推动互利双赢的经济与能源合作、向中亚国家提供发展援助、推进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互利合作以及平衡处理在中亚的大国关系等促进了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未来十年,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的走向仍将受到自身国力变化、中亚国家对华态度以及中国与其他大国在中亚地区多重互动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崛起的大背景下,周边国家对华"近而不亲"的困境愈发凸显。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具有非对称性、中国与周边国家存在领土争端和历史问题、美日的势力在中国周边地区的介入和离间等是导致"近而不亲"现象的影响因素。化解"近而不亲"困境,不能只依靠公共外交,还需综合运用其他手段。  相似文献   

14.
苏联模式和"中国模式"均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但将它们历史地联系起来研究,考察二者关系的成果并不多见。黄宗良教授在新著《从苏联模式到中国道路》一书中提出了"八重八轻"是苏联模式的特征、"三个垄断"是苏联模式的主要弊端、官僚特权阶层问题是苏联模式的要害;"中国模式"与苏联模式的区别与联系是"一个主义、两种模式";妥善地处理好"发改稳、党民法、马中西"三个三者关系在解决中国模式面临的矛盾中的作用;发展中国模式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破产、新自由主义碰到危机的情况下,人类文明发展为中国人提出的新任务等若干重要见解,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关于"9·11"事件及随后进行的反恐斗争和战争给美国全球战略、大国关系及世界格局带来何种影响问题,各国政治家、学者们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有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9·11"事件及反恐斗争促使美国对全球战略做了重大调整,大国关系发生重大或根本性变化,"世界地缘政治格局正在改写","国际秩序出现重建征兆".笔者的看法与上述观点不尽相同.笔者认为,关于"9·11"事件和反恐斗争对当今国际关系产生何种影响问题,应从当前的现实出发,实事求是地进行具体分析,做出恰如其分的估计.  相似文献   

16.
双周·读者     
《南风窗》2004,(6)
核扩散乱世中的六方会谈说世界已进入核扩散乱世,似乎并不为过。朝核问题实际与印巴乃至以色列核问题联系在一起。朝鲜认为自己有权发展核武器,自己退出《核不扩散条约》(NPT),也有印度首开打破NPT约束的先例。为什么印度和巴基斯坦可以,朝鲜就不可以?平壤搞不明白,华盛顿也没说清楚。就这样,自从美国对印度突破NPT的行径姑息迁就以来,真正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诞生了。已经没有充足的理由阻止任何国家去效仿印度、巴基斯坦的作为,有的只是对强弱利弊的权衡。从目前情况看,朝鲜半岛的伊拉克版核查与制裁套路无疑是"此路不通"。颇具讽刺意味的是,2002年美国发表的《核态势评估报告》中,7个被纳入核打击名单中的国家(中国、俄罗斯、伊拉克、朝鲜、伊朗、利比亚以及叙利亚),在朝核问题6个会谈国家中间居然占了3个!而解决该地区军控与防扩散问题,恰恰需要这些国家的磋商与合作。随着大选的临近,布什为争取连任,迫切需要在朝核问题上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发表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鲜明地回答了当代中国走什么路、举什么旗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18.
"9·11"之后的中美俄三边关系,总体保持了此前的格局,但出现了较大调整.就美国而言,一方面显现了强劲的进攻现实主义和帝国态势,另一方面基于国家利益而调整了对俄和对华政策,对俄关系出现了较大进展,对华关系则渐趋常态.就俄罗斯而言,一方面通过"西进",与美国和北约建立了新型战略关系,另一方面基于国家利益而继续开展全方位外交,保持并发展了传统的对外关系.就中国而言,一方面坚持和平外交,发展中俄关系,改善中美关系,同时坚持自己的国家利益,强调多极化,坚持同美国的霸权主义进行斗争.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实施是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开启了中国对中亚外交的新时期,推动了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进入黄金时期。中国的中亚外交与中亚国家现实需要和利益诉求高度契合,因应了中亚区域治理的迫切需求,对中俄在中亚地区的战略协作起到了促进作用。未来中国的中亚外交仍面临良好机遇,但也不应低估可能出现的挑战和问题。中国应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以上海合作组织为平台,积极推进与中亚国家关系转型升级,努力把中亚打造成共建"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样板。  相似文献   

20.
全球治理的转型——从世界治理中国到中国治理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全球治理之间的关系,最值得讨论的问题之一正是中国在"全球治理转型"中的作用。"全球治理转型"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中国不仅让世界治理自己,而且自己能够去治理世界。自从20世纪80年代中国加入国际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和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