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5年10月19日上午,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在北京召开“减轻我国巨灾行动计划”研讨会。国家减灾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民政部副部长贾治邦,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马宗晋院士,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以及减灾办有关人员等2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主持。  相似文献   

2.
2009年5月9日,国家减灾委员会第二届专家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报了新一届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组成人员名单,研究修订《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工作章程》,讨论审议《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2009年工作要点》,评议《关于我国开展居民住宅巨灾保险的思路和建议》报告等。民政部副部长罗平飞、第二届专家委员会全体委员、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及专家委员会秘书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杜国林 《中国减灾》2013,(11):38-40
在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之后,我国连续遭受了甘肃舟曲泥石流、青海玉树地震、四川芦山地震等巨灾.这一切表明,我国仍面临着巨灾风险的威胁,巨灾风险管理是我们面对的一个非常现实和严峻的问题,巨灾保险制度建设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中国减灾》2014,(3):36-37
2013年,在国家减灾委员会领导下,在全体委员和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围绕减灾救灾技术支持和决策咨询开展工作,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2013年4月10日,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主任会议在北京召开,总结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2012年工作和研究2013年工作要点,第四届"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方案,专家委委员、专家和秘书处人员调整方案等事宜。  相似文献   

5.
乌格 《中国减灾》2008,(5):4-17
2008年初发生在我国南方的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暴露了我国在灾害管理方面的许多问题,其中巨灾保险制度的缺失尤为突出。巨灾保险业如何发展。巨灾保险业如何更好地为减灾救灾服务。成为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为了有效防范风险,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建立以商业保险为基础、国家财政适度支持、适合我国国情的巨灾风险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正保险业具备强大的灾害损失补偿功能,是灾害风险分散和转移不可或缺的市场化手段。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国开始高度重视巨灾保险制度建设。巨灾保险制度是包括法律法规、保险运作模式、风险分担机制等在内的一整套体系。"突破一点,取得经验,然后利用这种经验去指导其他单位",毛主席曾这样评价"政策试点"。改革开放后,作为"实事求是"的操作化工具,"政策试点"开始被大规模地用于改革实践中。经过多年酝酿,2013年,保监会正式批复深圳作为我国巨灾保险的首批试点地区,开展巨灾保险试点工作。试点的启动,跨出了我国巨灾保险从理  相似文献   

7.
海洋巨灾风险具有区域性、相关性和高损害性等特点,是制约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海洋巨灾保险作为运用市场机制分散海洋巨灾风险的金融工具,具有基本保障性、经济政策性和准公共产品属性等特点。对于我国而言,建立海洋巨灾保险制度,是促进海洋产业健康发展、保障海洋巨灾受害者财产权益、矫正海洋巨灾保险市场失灵、转变政府海洋巨灾风险管理职能的必要选择。从现代保险理论发展、保险技术进步、域外实践经验和国内制度铺垫来看,建立海洋巨灾保险制度现已具备一定的可行性。为加快海洋强国建设,我国应当尽快制定海洋巨灾保险相关立法、完善海洋巨灾保险政策体系以及建立多层次海洋巨灾风险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8.
今年10月14日是第二十个"国际减灾日"."国际减灾日"前夕,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就第二十个"国际减灾日"相关情况、当今社会防灾减灾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9.
赵静 《桂海论丛》2010,26(6):87-91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农业巨灾风险保险机制,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一条重要措施。广西是农业巨灾频繁而又严重的地区,因而广西的"三农"问题更为突显。在国家还没有健全和完善农业巨灾风险管理机制的情况下,广西应该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尽快地建立起适应本地区农村、农民、农业发展需要的巨灾风险保险机制,以保障农业生产发展,促进农村社会稳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他为国家的防灾减灾事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科技支撑,成为国家高层决策的重要智囊团成员,长期从事区域自然环境演变、资源开发与减灾科学方面的研究工作,成绩显著。作为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每次灾害发生后,他都会习惯性地思考:从灾难中我们能够学到什么,这个多灾多难的民族如何能在巨灾和大灾之后汲取教训、变得更聪明……眼下,四川芦山"4·20"7.0级地震让他的神经再次紧绷了起来,他  相似文献   

11.
5月7日,在第二个国家"防灾减灾日"即将到来之际,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主办的"国家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在北京开幕.这次论坛的主题为"加强综合防灾减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巨灾是人类目前还无法抗拒的巨大灾难;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措施,不断增强我国巨灾防御能力,努力减轻巨灾损失。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我国多地结合本区域自然灾害的特点纷纷开展巨灾保险试点工作,不断寻找解决"因灾致贫"的新途径,积极探索救灾救助体制创新。巨灾保险提升了政府应对灾害事故的保障能力。各地的巨灾保险试点工作也推动了我国巨灾保险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辉 《前沿》2011,(23):165-167
本文运用风险管理与保险原理,对率先构建我国西部巨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认为面对日益严峻的巨灾形势,我国应该首先在西部省份建立以地震保险为龙头的"地震—巨灾"保险制度,以点带面下一步再扩展到全国范围,建立由国家主导、适合全国乃至各地区特点的巨灾风险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5.
从南方冰雪灾害成因看巨灾防范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灾害链与巨灾的理论。综合分析了今年年初发生在我国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形成的原因和巨灾灾情特征。反思了我国对这场巨灾的应对,提出了我国巨灾防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正为了进一步了解我国巨灾保险发展过程,明确自然灾害保险政策内容,本刊通过梳理巨灾保险发展历程,分析存在问题,探讨如何推动巨灾保险制度建设。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尤其是地震、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频发多发。近些年,因灾损失呈明显上升趋势,但我国还没有制定巨灾保险法律,灾害保险的覆盖面低、保障水平不足等问题仍然明显。因此,加强巨  相似文献   

17.
王和 《中国减灾》2012,(11):18-19
正我国是全球自然灾害发生频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建立完善的巨灾风险管理体系是确保国泰民安、长治久安和科学发展的关键,应当引起相关部门和全体国民的高度重视。从总体趋势看,我国巨灾风险的形势十分严峻,经济社会发展受巨灾影响点多面广,人员伤亡重,财产损失大,社会安全事故风险增多,而全社会风险意识普遍不高,抵御巨灾能  相似文献   

18.
正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国家开始高度重视巨灾保险制度的建设。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明确提出"完善保险补偿机制,建立巨灾保险制度"。随后几年,广东深圳、云南、上海、浙江宁波、四川、山东潍坊等地都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提出并建立了区域性巨灾保险制  相似文献   

19.
<正>一、第二届专家委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2009年5月9日,国家减灾委员会第二届专家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中民大厦召开。民政部副部长罗平飞,第二届专家委员会全体委员,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及专家委员会秘书处负责同志共4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王潇烨 《中国减灾》2013,(11):59-59
10月21日,由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组织撰写、中国金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巨灾保险制度丛书》在京举行新书发布会暨巨灾保险专题研讨会。会议邀请国内部分资深财经记者深入交流,共同探讨我国巨灾保险制度建设问题,旨在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尽快明确思路,加快建设中国巨灾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