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政府公共服务合同外包过程中,寻租的特征表现为:设租者多为掌握公共服务外包决策权主管部门的主要领导;设租者与寻租者相互勾结,官商合谋;寻租数额越来越大,环节和人员越来越多;寻租的手段隐蔽化,形式多样化。其主要根源在于政府公共服务合同外包程序的公开性和竞争性不强,审批程序不规范且审批权力高度集中,独立监管机构缺失,绩效评估和问责机制流于形式。因此,规避政府公共服务合同外包中的寻租风险,需要推进公共服务外包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合同外包正当的法律程序遏制腐败,建立并引入独立的第三方监督机构防范和打破合约共谋,完善绩效评估和问责机制监督与惩处腐败。  相似文献   

2.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和路径选择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是社会的全体公民不论阶层、不论职业、不论身份、不论性别、年龄、民族、地域、户籍,都能平等享受政府提供的医疗、养老、教育等方面的服务。一句话就是政府为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应该人人有份,大体均等。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之所以必须做到人人有份,大体均等  相似文献   

3.
汪圣 《学理论》2013,(17):13-14
公共服务合同外包作为一种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在我国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同时应当引起重视的是我国公共服务合同外包面临着必须突破的困境,主要包括法律依据的缺失、过高的成本、政府角色的不当定位和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因素等。  相似文献   

4.
汪圣 《学理论》2013,(15):14-15
政府公共服务合同外包作为一种公共服务供给的新方式,在现代公共服务的供给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由其引发的社会成本也是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我国政府公共服务合同外包的社会成本主要包括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腐败问题的治理难度加大、失业人员的安置问题、公共服务供给的不稳定因素增加等。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世界民营化发展开始转型,逆向合同外包的兴起成为目前世界民营化发展的新取向.逆向合同外包说明了公共服务提供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它的兴起既是由于其新自由主义理论根基受到动摇,反映了西方国家由第一轮新公共管理改革向重新强调中央权力的第二轮改革转变的时代背景,也与民营化难以带来成本节省、服务质量下降、合同实施困难以及公共行政理论的转换等因素直接相关.深入分析逆向合同外包问题,有助于全面认识与把握民营化的发展态势,为科学推动我国民营化改革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行政论坛》2017,(1):68-72
逆向合同外包是政府将已经外包出去的公共服务收回并且重新交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近年来,这一现象在国内的实践中屡有发生。从逆向合同外包角度出发,系统梳理国内外逆向合同外包现象研究,并结合实际调研所得,分析我国的乡镇事业单位改革中"七站八所"的重置现象,以期为中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反思提供一种新视角,对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转变做更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当前各地正在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公共服务合同外包作为政府购买服务的重要机制,是以公私合作为基础且以契约合同管理为核心的公共服务方式,这将打破原来政府垄断的服务供给模式,推动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从"权力治理"逐步走向"契约治理"。新的契约治理路径要求政府部门必须改变传统垂直等级化的公共行政结构,积极适应公私部门间互利合作与平等协商的契约治理模式,而这迫切需要政府部门有效培养和提升公私契约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一、必须创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激励机制。在中国现阶段财政分权的体制下,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主要依赖于县乡两级政府负责,这严重地影响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能力。这是因为缺乏促使地方政府将公共财政投入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激励机制。众所周知,地方政府大多追求经  相似文献   

9.
当前各地正在积极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公共服务合同外包作为政府购买服务的重要机制,是以公私合作为基础且以契约合同管理为核心的公共服务方式,这将打破原来政府垄断的服务供给模式,推动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从"权力治理"逐步走向"契约治理"。新的契约治理路径要求政府部门必须改变传统垂直等级化的公共行政结构,积极适应公私部门间互利合作与平等协商的契约治理模式,而这迫切需要政府部门有效培养和提升公私契约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政府改革逐渐成为整个社会的诉求.政府制度变迁是政府转型的本质,需要通过对政府转型的制度变迁框架分析,揭示出变迁的动因与过程.政府转型的动因源于制度间失衡与政府官僚机构路径依赖间的矛盾,在此基础上,进而提出了政府转型的制度变迁框架模型,研究了行为主体间的作用机制,并就我国的政府转型提出了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实行权力清单制度是法治政府的应有之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文章剖析了权力清单制度的主体内涵、客体内涵和权力清单的性质;结合当前权力清单制度推行的实践,分析了权力清单制度理论上和实践中面临的若干问题;从更好完善权力清单制度的目的出发,提出了推进权力清单制度未来发展的方向、思路和举措。  相似文献   

12.
制度演化的均衡结果与博弈的纳什均衡有着对应的关系。如果博弈有多重均衡(多个解),并且结果又具有不确定性,那么制度安排则会具有多样性,而在多个制度安排中,“传统知识”决定着人们对特定制度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合同外包日益成为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机制。本文基于二手数据,在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合同外包发展状况(2000~2009)的概括性分析中发现,2000年以来,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合同外包发展迅猛,其应用的广泛性和深入性均前所未有,并且逐步迈入法制化轨道。由于影响合同外包成效的因素相当复杂,政府显然缺乏相关操作经验,无论是在合同外包的决策当中还是在实施当中,"审慎"是最明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4,(36)
公共服务外包是政府在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和方式上的创新,社会组织作为政府公共服务外包的承接者和提供者,对于推动我国公共服务外包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我国社会组织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面临许多问题,梳理了现阶段我国公共服务外包事业过程中社会组织存在的主要问题,阐释了发展我国社会组织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人们坚持中国道路的重要前提,是深化中国理论的重要资源,是发展中国文化的重要保障。中国制度优势深刻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对"三大规律"的深刻系统把握,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就是要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阐述中国制度与人类社会其他制度相比较所具有的优势。中国制度不是自然形成的,其形成和发展有着自身的历史逻辑。中国制度优势也不是天然存在的,正是在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度形成的历史逻辑中逐步得到体现的。制度设计和制度执行力是制度优势的表现形式,而制度优势的评价标准只能是实践,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一再证实了中国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16.
以“比较优势”“、有限(价值)理性”和“制度二要素”这三个基本假设为基础,以李嘉图所举的“英国和葡萄牙”为实例,对比较优势条件与制度安排的关系作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探讨,结果发现:无论是从规则安排方面来说,还是从组织安排方面来说,比较优势条件都对制度安排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就规则安排而言,在比较优势太小和分工利益太少的情况下,保障分工的规则安排往往不存在;只有当比较优势足够大和分工利益足够多时,保障分工的规则安排才能出现;但当比较优势扩大到超过“自然分工条件”的时候,这种规则安排又会失去存在的必要。就组织安排而言,当规则供给的绝对成本一定时,绝对劣势方总是比绝对优势方作为规则供给者(组织)的相对效率要高。  相似文献   

17.
公共服务外包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公共服务外包已成为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制度安排。国内外针对公共服务外包的研究已经很多,但是国内大多数的研究为定性的分析探讨,少有通过实证分析探讨影响公共服务外包决策因素的研究。在对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对公共服务外包的概念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进行了区别,根据文献的理论支撑和实地走访调研,本研究创新性地构建了公共服务外包决策影响因素概念模型,并作出了针对性的理论假设。针对假设,运用结构方程验证了服务特性、环境因素以及政府能力对公共服务外包决策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任务复杂性及市场成熟性对公共服务外包决策有显著影响;政治因素对公共服务外包决策都有显著影响,财政资源与外包决策的关系不显著;政府间的竞争和领导支持与政府的外包管理能力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同时,政府外包管理能力越强,越可能做出外包决策。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走过一段曲折动乱的时期。纵观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这段曲折经历,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给政治革命、经典制度、客观现实以准确定位,致使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发生错位,客观现实一味迁就经典制度,导致社会主义脱离正确轨道,从而给社会主义现代化造成了难以弥补的损失。故而只有正确定位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经典制度、客观现实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角色,才能从根本上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入正途。  相似文献   

19.
公共服务理论和政策变迁的历史同时也是一部社会史。公共服务理论和政策主张始终是社会各阶层和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是与贫困和不平等以及其他社会问题有关的一场持续的政治斗争。"政府责任"是公共服务研究的核心问题,西方国家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角色经历了强化、巅峰、紧缩、回归四个阶段的变化。我国目前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偏低,公共服务满意度持续下降,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存在显著的"空间结构"、"类别结构"和"供求结构"差异。如何合理划定政府责任边界并高效履行责任,是我国未来公共服务制度设计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传统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迫切需要实现三个转变:从"供给导向"向"需求导向"转变;从"粗放供给"向"精准供给"转变;从"单一主体"向"协同供给"转变。重视发挥社会信任、公民参与网络和互惠规范等社会资本形式对政治民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降低社会成本,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能否在当代中国居于指导地位,与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的研究和运用有关。在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解中,有三种不良的倾向:第一种是附加的理解,马克思本来没有而由别人强加给马克思;第二种是教条的理解,把马克思的理论当作万古不变的信条;第三种是曲解,按自己主观的臆想来理解马克思的本意。这些不良倾向,是割裂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历史与现实关系的结果。我们很多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解是通过流行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来实现的。很多流行的教科书,主要是根据前苏联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解编撰的。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