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英国2015年大选尘埃落定,与选举前外界的预期不同,保守党出乎意料地获得压倒性胜利并独立组阁。保守党的胜利,固然有各种决定因素,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好转是重要因素。过去五年间,保守党在经济上成功"逆袭",使英国从西方国家中最晚走出金融危机泥潭的国家,成为当前西方经济增长的领头羊。其中有四大政策因素使英国经济摆脱危机困扰。未来几年,这些政策还将在英国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一)推行"改革开放升级版"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保守党赢得英国大选,与此结果相捆绑的"退欧"公投也成为新一届英国政府优先的政治议程。英国国内各政治派别、英国与欧盟机构以及其他成员国之间,都将围绕这一议题展开政治博弈。对于研究欧洲问题的中国学者而言,这既是一个分析英国内政外交和社情民意的绝好案例,也可以借此深入观察其对欧洲一体化未来方向的影响。由于英国"退欧"问题的复杂性,观察者应当以问题导向建立起多重视角。  相似文献   

3.
应琛 《新民周刊》2023,(5):58-61
<正>是什么原因让印度裔突破西方国家的“种族限制”,成为引人瞩目的政治力量?“我们面临着深刻的经济挑战,我们现在需要稳定和团结。”当地时间2022年10月24日,英国保守党总部,即将接棒英国首相职位的新任保守党党首里希·苏纳克发表他当选后的第一份声明。在获得英国国王查尔斯三世批准后,他接替任职仅45天的伊丽莎白·特拉斯,成为英国首任印度裔首相。  相似文献   

4.
<正>英国2015年大选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保守党再次赢得大选并实现单独执政。从此次大选中可以看出近些年来英国政党政治的一些新变化和新特点。而未来英国政党政治生态发展的走向尤其值得关注。(一)英国政党政治的新变化、新特点第一,左右翼力量对比进一步发生演变,"右强左弱"趋势明显;联合执政模式未能继续发展。2010年,保守党在时隔13年后重新成为议会第一大党,但议席未过半数,不得不与自民党联合组阁。经过五年的执政锤炼,保守党地位得到巩固,在2015  相似文献   

5.
胡云超 《欧洲研究》2005,23(4):126-143
英国20世纪80-90年代的经济体制改革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本文对英国经济改革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英国经济改革减少了政府管制,增加了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自由度,提高了资本形成的效率,增强了经济竞争力;福利改革以“工作”为政策导向,激发了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双方的积极性,人均劳动力投入提高是英国经济产出增长,缩小与主要竞争对手差距的实质原因。如何引领英国经济尽快走出低速增长区,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率,将是新一届工党政府制定经济政策重点关注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梁晓君 《欧洲研究》2005,23(3):53-65
自欧洲一体化启动以来,英国国内一直存在一个精英群体即所谓“疑欧派”,他们怀疑英国加入一体化的价值。疑欧派曾是两大党内的极端派别,今天则成为保守党的主流。在疑欧派怀疑英国参与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种种理由中,捍卫国家主权,而不是经济利益或其他,是他们最主要的诉求。虽然疑欧派对英国欧洲政策乃至英欧关系的影响十分有限,但疑欧派的存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近期英国政府欧元政策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年以来,欧元的诞生及其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不仅对国际货币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已经成为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最重要的里程碑。对此,英国政府何去何从?一贯与欧洲保持距离、具有疏离心态的英国人又如何看待这一切?最终决定英国政府欧元政策的要素是全民公决,而欧元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表现、欧元区各国的经济状况以及英欧关系发展战略需要也是不容忽视的相关因素。布莱尔政府的欧元政策是“雷声大、雨点小”,英国在短期内加入欧元区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相似文献   

8.
<正>在1992年美国总统竞选期间,克林顿的助手詹姆斯·卡维勒(James Carville)认为,克林顿取胜的"法宝"有三个,其中之一就是攻击其对手乔治·布什的经济业绩。卡维勒的原话是:"经济决定胜负"。克林顿取胜后,"经济决定胜负"成为世界各国总统候选人的"圭臬"和"座右铭",也是分析各国大选胜负原因的重要视角之一。(一)卡梅伦政府的经济业绩在2015年英国大选期间,各党都发表了竞选纲领。保守党推出的竞选纲领除宣传卡梅伦政府的经济业绩以外,还提出要继续刺激经济复苏、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改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经济下滑、欧元区经济未能持续复苏的背景下,英国经济呈现出持续向好的趋势。从本质看,英国经济的强劲复苏是其长期推行结构改革的结果。英国早在撒切尔政府时期就开始了以市场化为核心的结构改革.不仅使其摆脱了长期滞胀的局面,还为后来的经济增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无论是保守党继任者还是工党继任者都延续和巩固了撒切尔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方向和基本原则。长期的结构改革使英国的劳动力市场更加灵活、产品市场更具竞争性、税收制度更有激励性。本文运用OECD的结构改革指标对英国当前的经济增长环境进行评估与比较,以验证其结构改革的长期经济效应。从对英国结构改革历程的梳理和长期经济效应的评估中可以发现,推进以提升增长能力和经济效率为目标的结构改革才是欧洲国家实现真正复苏和持续增长的根本之策。  相似文献   

10.
正英国于2016年6月举行退欧公投。此次公投的结果是21世纪对英国政治产生最为深远影响的政治决定之一。此次公投导致英国首相下台、多位政治家辞职,英国所有政党均受到严重冲击,同时也造成英镑大幅度贬值,而且有可能导致经济衰退。此次公投对欧洲联盟震动很大,并引起了恐慌,担心其他成员国步英国后尘重新考虑它们与欧盟的关系问题。此次公投是如何发生的?它将以何种方式影响英国、欧盟和整个世界?这是我们这个时代面临的最重要的两个政治和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11.
英国作为欧洲国家的重要一员,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表现得极为三心二意。保守党领袖卡梅伦第二次连任首相后,确定于2016年6月23日就英国是否留在欧盟问题进行全民公投。英国与欧洲一体化的关系再次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目前国外学界主要因循解释路径对二者关系中的传统与困境因素展开研究。在困境研究层面,国外学界的研究成果丰硕且具有延续性。在传统研究层面,国外学界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疑欧主义立场,但对于英欧关系中的亲欧逻辑关注较少,因此,未来的研究可更多地着力于这一视角,如英国的欧洲属性以及发展视野下的英国和欧洲身份内涵的界定等。此外,由于英国与欧盟之间的困境还体现在制度的差异上,英欧关系研究还可围绕英国的制度文化以及相应的民族精神特质展开。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从英国殖民政策的角度,分析马来亚人民抗日军建立及解散的原因。重点探讨:太平洋战争前英国殖民政策与马共的活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国殖民政策与马抗的建立与解散;英军政策与马抗解散的关系。笔者认为,英国对日宣战,为马共获得合法地位和组建马抗提供了条件,英国战时的马来亚政策和马共的被动应对,是战后初期马抗听命解散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与触动,近年来西欧主要国家的政府经济角色都出现了相对于新自由主义政策取向的不同程度的回调,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富有新内涵的产业政策的回归。尤其是在曾经最积极地践行新自由主义的英国,政界与学界的认识转变最为明显,卡梅伦政府和梅政府相继出台产业战略。本文以政府经济角色转变为主线,对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英国的产业战略做了较为系统深入的剖析。分析表明,近年来英国政界与学界正在形成有关政府经济角色的新共识,认为与自由放任带来的巨大风险相比,适当的政府干预必不可少。政府要为市场经济运行构建坚实的基础,还必须具备战略眼光,积极扮演风险承担者和市场创造者的角色。在行业覆盖面上,英国确定了工业和高端服务业并重的发展路径。在政策方向上,英国的产业战略具有明确的创新导向特征,梅政府更是设定了大幅提高研发投入的目标;从卡梅伦政府到梅政府,促进创新的方式由专注于部门政策向跨部门的"使命导向型措施"转型。此外,受脱欧公投结果的影响,英国的产业战略还增加了公平导向的内容。上述战略的实施效果尚待观察,这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英国政府经济角色演变的走向。  相似文献   

14.
田德文 《欧洲研究》2015,(1):35-48,6
本文系统分析了1980年代以来的英国劳动力市场改革进程,指出撒切尔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放弃福利国家的充分就业目标,转而通过劳动力市场改革"促进就业",这是英国战后福利国家制度的重大变化。布莱尔工党政府执政期间,通过"第三条道路"的改革对上述变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纠偏,但并未改变英国劳动力市场改革的方向。此后,英国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联合政府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对工党的劳动力市场改革进行了某些制度调整,主要目的是提高效率,而非改变方向。文章认为,英国劳动力市场改革的动因是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社会观念的变化,并非完全是政治推动的结果,改革之所以能够持续进行,根源在于顺应了这些结构性变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王帅 《欧洲研究》2015,(1):116-129,8
1989-1990年的德国统一是20世纪国际史上的重大事件。英国对德国统一的政策先后经历了违背长期承诺而陷入双重困顿、对统一的被迫再承认、立足对外政策原则与战略的政策调整、积极参与并有序推动统一四个阶段。这一时期的英国对德政策无法简单地归为失败或成功。统一前期,英国违背支持德国重新统一的承诺严重损害了英德关系并遮蔽了英国的后期贡献;统一后期,英国能够立足于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与战略及时调整对德政策并积极参与到德国统一后国际关系框架的设计与建构中,这不仅使英国的整体战略诉求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满足,而且还在维护西方盟国权益的基础上有序推动了统一进程。  相似文献   

16.
2013年1月,卡梅伦发表"脱欧"公投演说,英国随之进入"脱欧"时代。尽管脱欧的最终结果仍不明朗,但确定无疑的是,脱欧进程对英国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政党政治也不例外。"脱欧"不仅导致两个主要政党保守党和工党内部的裂痕进一步加剧,而且造成其意识形态在某些方面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激进化"迹象。与此同时,其他"第三党"的力量则呈现出增长态势,并对两大政党的政策和地位形成了冲击。在此背景下,英国的政党体制发生了新的演变,或许正在从典型的两党制向更具多元化和碎片化的方向发展,甚至有可能出现政党的分化组合。但是,目前尚无法确定这究竟是一种长期趋势,还是仅在"脱欧"这一特定背景下产生的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17.
“后李光耀时代”新加坡政策发展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建国之父李光耀病逝,新加坡正式进入了"后李光耀时代"。随着李光耀之子李显龙的再次组阁成功,人们开始思考面对新的政治、安全和经济形势,以及日益关注的民生问题,新加坡未来政策的走向将会如何?本文以新加坡政治历程中首次出现三位统筹部长的管辖范围以及被统筹部门的最新施政目录为观察视角,尝试解读其安全、经济和民生政策的走向。从国家安全政策来看,李显龙仍会延续之前的做法,通过外交手段来争取国际生存空间的同时,加强自身的国防力量和国内安保措施。李显龙政府更多的变化将会出现在经济政策上。本届政府将会大力进行改革以推动经济转型,加速向创值型和投资型经济发展。在民生问题上,新一届政府也将会花更多的精力发展"智慧国家"计划,加快医疗、交通、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18.
应琛 《新民周刊》2022,(34):50-53
当地时间9月5日,利兹·特拉斯当选执政党保守党党魁。这意味着特拉斯成为了英国历史上第三位女首相,也是最年轻的女首相。此前,特拉斯在参加北约峰会时,曾晒出了参会女性政客的合影。该“工作照”在社交网络上迅速传播开来。  相似文献   

19.
从英德两国难民政策的发展过程来看,英德两国难民政策都经历了一个从宽松到严格的过程。为减少难民进入本国,两国采取了一些共同的做法,包括简化避难申请程序,制定安全来源国和安全第三国制度。由于英德两国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以及国情,英德两国的难民政策也有较大的差异:一方面表现在难民的认定标准方面,英国的难民认定标准比德国更为严苛;另一方面表现在难民政策方面,包括难民的管控方式、难民政策的调整模式、难民政策的实施效果等。总的来说,德国对待难民比英国更为包容,这与两国具体国情、民族特性和社会治理模式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英国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进行了较为成功的经济体制改革 ,而社会养老制度改革是英国宏观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英国养老制度改革对英国居民家庭储蓄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的分析 ,指出英国的养老金政策改革特别是个人养老金计划推出以后 ,由于家庭其他资产积累与个人养老金计划资产积累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 ,所以 ,家庭养老金资产变化对家庭储蓄这一部分的影响难以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 ,但某些实证分析表明 ,在个人收益方面 ,个人养老金计划中资产的积累超过 70 %的部分是因“协议退出”而增加的“新”财富 ;个人养老金计划带来家庭储蓄率的提高应该是予以肯定的 ;经过十几年的改革 ,由于个人养老金计划的引入而导致的国民储蓄的净增量大约为英国GDP的 0 .2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