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近年来,脱欧进程对英国权力下放的宪法安排和国家统一产生了深刻和广泛的影响。本文从权力下放政策的历史演进及其与欧洲一体化的关系入手,探讨脱欧进程中有关宪法问题的争论,分析了英国主要地区围绕脱欧问题的博弈。除上述共性问题外,文章还追踪了苏格兰二次独立公投和北爱尔兰和平进程的新发展,其未来走向既是英国权力下放进程和脱欧变局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英国权力下放宪法安排的成败。结论认为,英国从欧盟"收回权力"的努力难免会对英国中央与地方、各地区内部关系形成调整与重构的压力。如何在国家政治文化传统与内外部变革的挑战间寻求契合点,构建关于权力下放的新共识,对于英国这样的多民族国家的未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张祖兴 《东南亚研究》2004,(6):25-28,33
战前,英国一直执行亲马来人路线,而受到英国特殊照顾的马来人在英国人处于危难的时候"背叛"了英国人,这使英国殖民当局极为难堪,也给英国军事征服东南亚增加了不确定因素.虽然从政治和军事上讲,英国人不能允许反马来人情绪广泛流行,但英国必须慎重考虑重建马来亚殖民统治的政治基础,尤其是在英国用军事手段重新占领马来亚时能争取非马来族群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本文认为,公民权计划的制订与"第五纵队"问题的困扰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2016年,英国脱欧成为全球政治的"黑天鹅事件",被认为是冲击当前欧洲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不稳定因素之一,并影响到全球的地缘政治格局。本文基于2015年和2018年的"欧盟理事会合作和协商数据",通过建立欧盟理事会权力网络,来分析英国脱欧可能导致的各成员国在重要政策领域内决策权力的变化,以及欧盟理事会权力分布的结构性迁移,以阐释英国脱欧这一重大事件的国际政治影响,并且从方法论意义上,为研究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中权力的分配和变化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法国政府自1982年以来通过地方分权和权力下放,极大改变了地方政治-行政格局,较为成功地处理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实现了公共行动场域的转移,为地方多元治理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本文试图厘清地方分权和权力下放内涵的差异,探讨地方分权和权力下放的具体路径及二者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5.
国际关系思想传统与英国学派的国际社会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实主义、理性主义和革命主义是英国学派主要代表人物马丁·怀特用来区分国际关系三大思想传统的经典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英国学派的国际社会理论是这三大思想传统对话的产物。从怀特到文森特,英国学派的主要代表都不同程度地对这三大传统兼收并蓄,理性主义是他们的思想基础和基本框架,以至他们从维持秩序与和平的角度出发解释现实主义所关注的大国、均势、战争,以国家间个性与共性并存的现实来怀疑革命主义,另一方面,对现实主义因素的肯定使他们看到了政治和军事,对革命主义的考虑则减少了其理论的保守风格。  相似文献   

6.
21世纪英国华人的政治参与经历了从"沉默一族"到"地方议会议员"、再到"下议院议员"的上升发展历程,体现出鲜明的英国出生的二代华人(BBC)高素质以及社会融入度高的特质。这表明华裔候选人已成为英国主要政党的重要精英阶层的组成部分,也显示出与华人参政组织——"华人参政计划"及其有效的政治活动的重要作用。未来英国华人参政的热情还将持续高涨,英国下议院中也将涌现出更多的华人政治家,但英国华人欲取得美国华人在政坛上所取得的成就,依然是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7.
作为具有丰富伦理内涵的传统学派 ,伦理思想最能体现英国学派理论的精神实质与当代意义。英国学派游移于伦理多元主义与普遍主义之间并逐步向后者偏移 ,经历了对格老秀斯理性主义国际伦理传统的继承、修正与复归历程。在实践伦理上 ,它试图以维持国际体系与国际秩序、保障生存与安全等基本人权为伦理底线 ,以非完美主义的形势伦理观来处理各种伦理困境 ,避免绝对主义 ,曲折反映了英国等中等强国既有别于超级大国也有别于发展中国家的独特处境和国际政治诉求。尽管存在历史观与政治哲学的保守性、价值尺度的西方主导性和中间立场的伸缩与模糊性等缺陷 ,英国学派仍表现出一种相对客观、稳健并具有较强现实针对性的伦理取向。  相似文献   

8.
岳鹏 《欧洲研究》2015,(3):113-129,8
历史文化的独特性常被作为一个重要因素来解释当下民族主义的最新发展。由于历史文化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变化的范围很小,因此本质上只是一个常量而非变量,无法对民族主义在某一时间段内的发展给出完整的解释。本文以苏格兰独立公投为视角进行分析,揭示了导致这次公投事件发生的三大结构性矛盾,即苏格兰民族政治权力扩大与自由市场下经济实力衰弱的矛盾、身份认同递减规律与英国外部威胁长期缺失的矛盾,以及金融危机后英国经济低迷与苏格兰未来美好前景预期的矛盾。这三大矛盾本质上是制度上的民主政治与自由市场的矛盾、身份上的自我认同与现实位置的矛盾,以及利益上的实际所得与心理预期的矛盾。正是这三大结构性矛盾,产生了当下的苏格兰民族主义,并成为推动民族主义不断向前发展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印尼于1990年8月8日恢复外交关系,这是两国关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国际政治关系中的一件大事,推动了中国与新加坡建交,使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步入历史上的最佳时期。中印(尼)关系的重点是在发展经贸关系上,以此带动政治、体育、文化等友好关系的发展。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0.
科索沃的政治发展在两个层面上运行,一是在政治权力归属上,由联合国向欧盟和科索沃当局过渡;二是在政治体制建设上,构建并实行议会制和三权分立、并关注社群权利保护的体制模式.在这两个层面的发展中,科索沃独特的国际地位和内部环境既提供了动力,也构成了障碍.  相似文献   

11.
2021年8月阿富汗塔利班在被推翻20年后再次成为政权的执掌者。这与美国将战略目标从“以反恐为中心”转向“以大国竞争为中心”不无关系,而更深层的原因则是阿富汗国内政治生态变化导致的。价值累加理论提出社会运动是由结构性有利条件、结构性紧张、概化信念的形成和散播、诱发因素、参与者的行动动员以及社会控制的运作等因素顺序叠加而成。从价值累加理论审视作为一种政治伊斯兰现象的塔利班在阿富汗生成和发展的原因及对地区和国际社会的影响,能够为研判塔利班执政前景及对政治伊斯兰的影响提供另一种新的解释框架和理论视角。塔利班的未来发展走向,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阿富汗的未来,这也是国际社会关注阿富汗局势发展中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2.
马昊原 《欧洲研究》2023,(4):123-150+8
英国在碳中和议题上向来扮演着较为活跃的角色,力图占据该领域的领导地位。在诸多讨论气候变化的国际场合,英国频繁督促他国采取更加有力的应对措施,并将自身作为行动标杆。其行为背后的核心支撑在于主流叙事架构下的优良历史表现,叠加繁复的话语修辞用以包装。然而,国际社会已经开始质疑英国及其他发达国家的宣传是否符合实际情况,但对此进行系统分析的学术研究和理论框架仍相对匮乏。鉴于气候变化与碳中和的核心属性,本文拟以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生产概念为切入点,建立一个旨在探究英国碳中和进展的分析框架,揭示其脱碳转型并非像宣传的那样顺利,而是陷入层层泥淖。基于这一认知,本文将进一步从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分析中指出,碳俘获与群体依赖现象正在阻碍英国碳中和进程的推进,并尝试从这一现象中挖掘有助于理论发展的实证经验。  相似文献   

13.
近期英国政府欧元政策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年以来,欧元的诞生及其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不仅对国际货币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已经成为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最重要的里程碑。对此,英国政府何去何从?一贯与欧洲保持距离、具有疏离心态的英国人又如何看待这一切?最终决定英国政府欧元政策的要素是全民公决,而欧元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表现、欧元区各国的经济状况以及英欧关系发展战略需要也是不容忽视的相关因素。布莱尔政府的欧元政策是“雷声大、雨点小”,英国在短期内加入欧元区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相似文献   

14.
人们对斯文·赫定丰富多彩的政治生涯一般了解甚少。在斯文·赫定的探险生涯中,作为瑞典人他努力地在英国、俄国与德国这三个欧洲大国之间周旋。赫定需要英俄两国的帮助以进行中亚探险,但是由于在政治和感情上更同情德国,他最终失去了前者的信任。赫定的探险活动紧密地与德国联系在一起,尤其是他与希特勒和纳粹的密切关系饱受西方同行的批评。赫定的政治选择对他的科学研究和个人声誉造成了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5.
1815年拿破仑战败后,为防止俄国人破坏英王王冠上那颗最亮的宝石,英国人拟在印度西北边境建立“科学边界”,即将印度传统西北边界从下印度河抬高至上印度河,利用兴都库什山的地理优势保护印度.起初,英国人展开征服,试图直接推进,结果遭到被称为“大马蜂”的普什图等部落人的顽强抵抗.第二次大规模侵阿失败后,英国人改变政策,决定利用阿富汗缺乏统一的特点,结盟喀布尔拉赫曼政府,智取“马蜂窝”.在帮助拉赫曼划定其他阿富汗边界后,英国人想方设法迫使拉赫曼接受杜兰德线,由此,被称为“马蜂窝”的地方被英国人悄悄地划在印度地图上.此后,英国人又采取措施固定该线为阿印国际边界,但是阿富汗山民一直不接受.这种理论与现实的错位,使得这条“科学边界”千疮百孔.如今,它不但滋生阿巴之间不断的矛盾,而且成为发动阿富汗战争的苏美的泥潭.  相似文献   

16.
西方女权主义国际政治理论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英桃 《美国研究》2001,15(4):43-63
20世纪80年代末,西方女权主义者将社会性别分析与国际政治研究结合起来,开创了女权主义国际政治这一学科.本文主要介绍了西方女权主义国际政治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学科发展的历程,包括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及其阶段的主要研究成果;以及西方国际政治理论的三个主要流派.文章在最后对西方女权主义国际政治理论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9·11之后的大国关系"国际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1”事件之所以被看作是国际政治领域里的重大历史事件,就在于它使得整个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了促进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增进国际政治理论界在这一问题上的共识,2002年4月5-6日,由华东师范大学亚欧研究中  相似文献   

18.
论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中心线索在于以国内政治稳定为前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提高国力为目标。这一中心线索确立的国际大背景又在于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新形势。他作为当今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总设计师,从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形势的新变化出发,从战略的高...  相似文献   

19.
东北亚国际合作机制的提出始于20世纪80年代,此后这一议题进入具体讨论的阶段。由于地缘冲突、安全困境等多种原因,目前东北亚地区还难以推行以国际机制或国家理性选择为基础的国际合作机制。从政治外交、经济、人文等合作机制的发展状况来看,目前韩中关系正朝着更高的合作方向发展,这可以说是东北亚国际合作机制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参照。不过,这其中的一些困扰因素仍然不可小觑。本文主要从经济、政治外交、社会文化三个方面讨论韩中关系的发展,由此分析韩中关系对构建东北亚国际合作机制的重要意义,探讨韩中两国尚未解决或难以妥协的矛盾分歧对东北亚国际合作机制的构建及其发展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一 苏联早已走进历史,然而从昔日世界第二超级大国阴影中走出的俄罗斯及其发展走向一直为世人所关注.这不仅因为俄罗斯是一个大国,更主要的是因为新生的俄罗斯究竟在后冷战时代的国际政治和世界经济版图上留下什么样的印记充满着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