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教是山西最重要的文化、历史和旅游资源。它在山西的兴盛和发展不仅影响了中国佛教的发展进程,而且呈现出熠熠生辉的亮点:山西佛教人才辈出;山西是净土宗的发源地;五台山是山西佛教最亮的名片;梵宫宝刹遍布三晋。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于2016年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6年9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对发展慈善事业,弘扬慈善文化,规范慈善活动,保护慈善组织、捐赠人、志愿者、受益人等慈善活动参与者的合法权益以及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里程碑意义.从慈善文化角度而言,青年的慈善行为主要是参与以服务他人和社会的志愿服务而养成的.青年群体与慈善的关系,不仅关系到社会慈善意识与青年慈善行为的建构,也关系到青年个体成长发展的历程.为此,北京青少年教育与发展研究基地、北京青少年研究所于2016年5月20日-22日举办了主题为“中国慈善传统文化与青年志愿服务”研讨会.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宗教慈善组织广西佛教济善会为研究样本,对宗教慈善组织在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的社会意义和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并从管理创新视域对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慈善组织的发展路径进行了探讨,以期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慈善组织的规范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慈善公益事业建设。  相似文献   

4.
略论我国传统社会的慈善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传统社会的慈善文化源远流长,大致经过了4个演进发展阶段。即先秦秦汉时期的滥觞期,魏晋南北朝佛教慈善文化的融入期,隋唐宋元的成熟期,明清向现代意义上慈善文化过渡的转型期。慈善文化思想基础的复杂化,慈善主体的官本化,慈善活动参与者身份的多样化,是我国传统社会慈善文化的3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慈善”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含义,它既指人与人之间的关心、爱护和帮助的行为。又指人对人的一种心态,包括同情心、怜悯心等。传统慈善主体的基本形态包括家族宗族、制度宗教组织、政府机构以及社会团体。近代慈善事业的基拳特点有:慈善家群体的出现、社会慈善组织担当起社会的“调节器”、慈善机构非常重视慈善经费的筹措、近代慈善事业运用了较为先进通讯方式和运输工具、全国性的慈善机构相继成立,大大拓宽了近代慈善事业的救济范围,中国古代的“赈济说”、“调粟说”、“仓储备荒”和“反贫困”思想是中华传统慈善精神的精髓。  相似文献   

6.
山西是佛教净土宗的发源地,位于太原市的蒙山大佛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大型石刻佛像。它建于北齐,经历隋、唐、五代,显赫八百年,受到历朝统治者的礼遇。大佛在宋元明清时经历战火和自然风化,湮没六百年,消失于记载之中。现在,它已重现于世。蒙山大佛是迄今为止有确切记年的世界上最早的大型石刻佛像,是迄今所知的世界第二大佛。它的重现有力地推动了山西佛教和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公众慈善意识淡薄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差序格局”的传统人际关系、“亚文化”与“主文化”的相互抵触、慈善组织及个人的诚信的缺失以及在“藏富意识”和“仇富心理”的双重作用下缺乏“第一行动集团”的引领等因素共同抑制了公众慈善意识的培育,严重制约了慈善事业的发展。因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要千方百计的培育公众慈善意识,从而促进慈善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法律是统治者意志的体现。唐政府给予佛教以法律上的支持,使佛教的发展有了法律依据和保障。《道僧格》是唐代的专门佛教法典,《唐律疏议》则有适用于佛教徒及相关人员的专门规定。佛教的“十恶”、“五逆”理念被吸收进入世俗法律体系并予以严厉打击。在一些特殊的节日,禁止杀生即“断屠钓”思想为唐代法律规范所采纳。  相似文献   

9.
山西具有发展佛教文化旅游的资源优势和地理区位优势,从文化传播角度打造山西佛教文化旅游品牌应利用各种媒介宣传营造佛教文化氛围,组织多样佛教体验活动扩大佛教旅游影响力,拍摄电影电视带动佛教文化旅游。山西佛教文化旅游前景美好。  相似文献   

10.
素有“海天佛国“、“震旦第一佛国“、“海上仙山“美誉的浙江普陀山,是观世音菩萨的应化道场,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并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普陀山的得名源于佛典.自唐代佛教传入本山后,历宋、元、明、清直至于今,千余年间,虽经几度沧桑劫难,但屡废屡兴,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普陀山佛教文化.……  相似文献   

11.
一、晋文化及其历史分期  “晋文化”这个称谓可作“广”、“狭”两义的区分 :“广义”的晋文化可以看作是关于山西古代文化的概称或泛称。如同人们习惯于以“晋”作为山西省的代称或简称一样 ,举凡山西地区的传统文化往往冠以“晋文化”称谓 ;“狭义”的晋文化或比较确切意义的晋文化 ,应当看作是关于西周至春秋战国时代山西文化的一种指称 ,也就是关于晋国文化与魏、韩、赵三晋国家文化的统称或合称。西周至战国尤其是春秋和战国时期的晋国文化与魏、韩、赵文化 ,可谓山西古代文化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轴心时期。据此 ,我们即以这个时期为…  相似文献   

12.
研究典权存废的一个基础性问题是为什么典这种现象根植于中国而无法产生于其他文明中,为了解这一独特的制度,就必须进行“典”的起源研究。经过细致地考证,从各种证据中可以看出:田宅典卖制度很可能就源起于南北朝时期,时间应该在北魏及其后的北朝,而逐渐成熟于后周时期。“典”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尤其是均田制)、宗族制度和佛教信仰,而这些力量刚好在南北朝时期得以萌发和生长,而在后周时期得以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慈善事业的背后是以由慈善文化所倡导的巨大的精神动力为支撑的,只有根植于文化传统的慈善事业才能够被自觉履行并得到持续发展。不管是儒家的“仁政”学说,还是传统文化中公共精神的缺失,以及传统的财富现都制约着我国公民慈善意识的发展。慈善事业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它的发展需要一种社会氛围,需要有公民慈善意识的支撑。  相似文献   

14.
古代东方法被传统学界贴上了神权、专制、等级之法的标签,普遍认为巴比伦法是早期法律文明发展中古代东方法的典型代表,尤其是以《汉谟拉比法典》为标志,达到了成文立法的高峰.这种法律文化上的成就并未引发人们对于法律文明发展的反思,因为巴比伦法依然湮没于罗马法的耀眼光环中,尤其是对于法律关系主体——人的种种“误读”,让这支古代东方法的奇葩长期定格在“奴隶制法”的范畴而罕有讨论其借鉴价值的.《巴比伦法的人本观》一书提出了巴比伦法“新遗产”的观点,揭示了古代东方人在国家治理上的高超理念和曾经达致的辉煌.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中国佛教的发展方向是什么?在这一世纪佛教将肩负着什么样的历史使命,佛教界大都在思考,湖北省佛教代表人士认为,中国佛教有今天的昌隆,赵朴老高举太虚大师“人间佛教”旗帜,力倡“庄严国土,利乐有情”,功不可没。本文试从“人间佛教”的文化底蕴看佛教在21世纪的使命。  相似文献   

16.
我国公益慈善组织具有规模小、治理不规范、有影响力的组织数量不多和受到政府诸多约束、慈善文化色彩不强等特点。从理论和现实分析层面究其发展困境形成原因,“组织外形化”“支配性功能协作关系”理论来解释公益慈善组织发展的应然与实然之间的差异;从内部生存制约因素、与政府的关系以及与社会监督、法律体系建构等方面来探讨。因此,要走出发展困境,需探究统一培育、政府支持、市场化、三方合作、综合五种发展模式;发展策略主要集中在与政府之间关系、组织能力建设、国外经验借鉴等方面。当前,学术界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侧重于提出“理想型”的理论模型;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呈现“流于形式,隔靴搔痒”症状;研究方法存在国外经验理论“水土不服”,本土空洞化的理论概述居多,实证性的研究缺乏。  相似文献   

17.
一、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相传,峨眉山从东汉起即有道教流传,是道教的“洞天福地”之一,称“第七洞天”。后来,佛教进入峨眉山,广修寺庙,弘扬佛法,较长时间处于佛道并存的局面。随着佛教鼎盛,道教逐渐衰落,入清后,中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的峨眉山就名扬海内外了。那么,佛教是什么时  相似文献   

18.
在讽谏与娱乐之间:“文人趣味”生成的历史轨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士大夫”与“文人”是中国古代知识阶层的两大基本身份.萌芽于春秋战国之际,成熟于汉魏之间的“文人趣味”是中国古代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文艺形式最主要的主体心理依据与价值取向.从“贵族趣味”到“士大夫趣味”再到“文人趣味”是一个历史的演变过程.对于这一过程我们可以从“琴”这一古老乐器功能演变的角度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19.
人间佛教思想内容丰富,体系庞大,具有鲜明的时代个性,但却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其集大成者赵朴初先生在扬弃康、梁等人的“应用佛教”、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的基础之上,结合当今中国的实际情况,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人间佛教思想。赵朴初人间佛教思想的形成与完善,不仅为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而且在思想上为佛教的现代转换指明了方向,具有重大的革新意义。  相似文献   

20.
志愿服务精神发端于人类悠久的慈善文化和慈善救助行为,迄今为止已成为许多国家中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公益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青年志愿服务中的传统文化蕴含的慈善思想进行梳理,志愿服务的精神同传统慈善思想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论述我国青年志愿服务的发展历程,总结青年志愿服务最具影响、最有成效的活动;探讨慈善法助推青年志愿服务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发展的空间更加广泛、活动更加规范、措施更加完善、气氛更加浓厚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