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霞飞 《党史博采》2006,(2):20-26
在莫斯科挨了毛泽东的批 1949年底,毛泽东决定访问苏联,一来是与斯大林见面,二来是争取苏方的援助.随行人员中,毛泽东圈定了陈伯达一个,并且把陈伯达在访苏代表团中的地位排得很靠前:在代表团中,毛泽东之外,第二个人是王稼祥,第三个人就是陈伯达.  相似文献   

2.
巴图 《党史纵横》2004,(3):9-12
陈伯达在"文化大革命"中地位急剧上升,又在"文化大革命"中跌人人生低谷.他在这一历史时期的浮与沉,为人们提供了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3.
霞飞 《世纪桥》2005,(10):40-43
中央高层多教人都知道,陈伯达与江青早在“文化大革命”之前就面和心不和,但他们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却合作了一段时间。这是为什么?陈伯达与江青面和心不和陈伯达早在1939年春天,就在延安担任了毛泽东的秘书。毛泽东是看中了陈伯达的历史和理论功底,才选他当秘书的。由于陈伯达此前担任过中共河北省委常委,地位不算低。所以,毛泽东  相似文献   

4.
怀倩 《世纪风采》2009,(8):22-25
一 陈伯达于1904年10月生于福建惠安县岭头村一个破落的秀才之家,原名陈建相,字尚友。15岁那年,他考入华侨富商陈嘉庚先生创办的厦门集美师范学校。在集美师范学校读两年半后,17岁的陈伯达回到惠安老家当上小学教员,一年后改到厦门小学任教。  相似文献   

5.
涤生 《党史纵横》2005,(11):51-53
人们对陈伯达在"文化大革命"中投靠林彪,很不理解,其实,这是有原因的. 陈伯达在中央"文革"中陷入了孤立状态  相似文献   

6.
巴图 《党史纵横》2004,(5):11-15
五、林彪拉陈伯达,陈伯达也主动投靠林彪,陈伯达终于成了林彪集团中的重要人物 在"九大"上,陈伯达仍然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保住了原来的地位.他松了一口气.但他自己清楚,他在中央政治局中是孤立的,他的地位是动摇的.  相似文献   

7.
怀倩 《党建》2010,(1):59-60
陈伯达于1904年10月生于福建惠安县岭头村一个破落的秀才之家,原名陈建相,字尚友。1924年,陈伯达在中共早期党员、福建人张觉帮助下来到上海,一边在一家小报当记者,一边进入上海大学文学系学习。  相似文献   

8.
赵庚 《党史纵横》2009,(4):14-16
1904年10月,陈伯达生于福建惠安县岭头村一个破落的秀才之家。15岁那年,陈伯达以最后一名的成绩考入华侨富商陈嘉庚先生创办的厦门集美师范学校。在集美师范学校读了两年半后,17岁的陈伯达回到惠安老家当上小学教员,一年后到厦门小学任教。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1972年8月14日在邓小平来信上的批示,成为解放邓小平的尚方宝剑  相似文献   

10.
钱江 《党史博览》2009,(8):36-37
“文革”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一场劫难,也使生活在“文革”台风眼中的一些人从精神到作风都扭曲了。中央文革小组组长陈伯达就是这样一个人物。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进入“文革”年代,他“疯狂了”,情绪忽起忽落,言语有时难以控制,荒唐至极。他忽而红得发紫,在陶铸被打倒以后,  相似文献   

11.
霞飞 《党史博采》2006,(8):43-49,52
“文化大革命”对于亿万中国人民来说,不啻是一场浩劫,但对于王洪文来说,却是一架平步青云的梯子。王洪文凭借着“文化大革命”,翻江倒海,从一名普通干部一跃成为上海的风云人物,并逐渐受到张春桥、江青等人的重视,走上了飞黄腾达的道路。在党的十大上,王洪文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名列毛泽东、周恩来之后,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三号人物。又曾几何时,“四人帮”倒台,终受历史和正义的审判。玉洪文成为阶下囚,在狱中抑郁而死。那么,王洪文在“文革”前的人生之路又是什么样的呢?笔者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记载,精心撰写此文,从客观的角度,对王洪文的“发家史”作了详尽的叙述。  相似文献   

12.
霞飞 《世纪桥》2005,(12):11-15
自从党的九大后,陈伯达看清楚 了:党的九大党章上已经明确写上了林 彪是毛泽东的接班人,今后,毛泽东不 在世了,林彪就是党和国家的领袖了。 就目前来说,林彪也是在一人之下,万 人之上,权势极大。他还要进一步为林 彪卖力气,一方面报答林彪的知遇之 恩,另一方面也为自己有更好的前途打 基础。 陈伯达在庐山会议上做的3件事 九大以后,毛泽东和党中央都在考  相似文献   

13.
巴图 《党史纵横》2004,(4):20-23
三、风光一时的陈伯达很快就成了光杆司令.他也承认自己成了"傀儡" "中央文革"成立以后,陈伯达颇为风光了一阵子,他在《人民日报》上接连发表社论或评论员文章:《横扫一切牛鬼蛇神》、《大字报揭穿一个大阴谋》、《触及人们灵魂的大革命》、《毛泽东思想的新胜利》、《撕掉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遮羞布》、《做无产阶级革命派,还是做资产阶级保皇派?》……一篇篇火药味十足的社论、文章,起到了扰乱全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平凡 《党史博采》2011,(9):15-19
1953年中共中央下发了一份文件,内容是关于中共中央主席秘书的任命。当时被任命为主席秘书的有陈伯达、胡乔木、叶子龙、田家英、江青,时称“五大秘书”。其中叶子龙是1935年到毛泽东身边的,至1962年离开,在伟人身边27年。  相似文献   

15.
《廉政瞭望》2014,(10):9-9
最近一系列案件引发了人们对“秘书腐败”的关注。国家对于秘书配备,秘书权责有何规定?秘书腐败又分为哪些类型?  相似文献   

16.
钱江 《湘潮》2010,(11):26-28
“文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浩劫,发动的标志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毛泽东批准的“五一六通知”,另一个就是在“通知”鼓动下,经康生、曹轶欧策动而产生,由北京大学聂元梓等7人署名贴出的“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字报”。这张大字报有一个很长的标题《宋硕、陆平、彭碾云在文化大革命中究竟干什么》,  相似文献   

17.
周小舟原名周怀求,字元诚。1921年11月11日,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黄荆坪乡狮龙桥的一个地主家庭。1936年,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代表,他参加了与国民党代表在南京举行的谈判,开始使用周小舟这个名字。同年8月,他去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任毛泽东秘书以后,正式定名周小舟。  相似文献   

18.
1956年,在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毛泽东提出了警惕形成“党内贵族阶层”观点,并分析了“党内贵族”阶层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为了避免形成“党内贵族阶层”,毛泽东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虽然这一思想演化的结果与“文革”有密切联系,但是我们还是应该从整体上来肯定它。  相似文献   

19.
顾保孜 《湘潮》2013,(1):21-24
“文革”开始后,一切乱了大学套。就连朱德总司令也被推进了历史的漩涡中。 毛泽东说:“朱德不能批斗,他是红司令”  相似文献   

20.
“反贪污反浪费一事。是全党一件大事”。“三反”运动在全国晨开……。五反。历时半年,进行得比较顺利,到1952年6月基本结束。然而令一党主席和一国总理真正担心的,并不是资本家,也不是商人,而是来自内部的威胁,即所谓堡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正像毛泽东曾经预料的,有些人没有被钢铁炮弹打倒,却被。糖衣炮弹’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