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新校区,有数以百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有几十座多姿多彩的教学科研大楼、场馆,其中的建造资金知多少?可喜的是,上海交通大学不是“等、靠、要”,也不是“上面给多少钱,我办多少事”。  相似文献   

2.
《公安教育》2008,(6):52-53
5月11日,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在“大学通识教育论坛”上表示,大学对社会最大的贡献不是对GDP的贡献率,也不是生产出多少篇科学论文,而是应该培养一代又一代能够推动社会前进的人,“这是我们大学的使命”。  相似文献   

3.
王祥平 《中国保安》2012,(21):48-49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木桶理论”认为,由多块木板构成的水桶,其价值在于其盛水量的多少,但决定水桶盛水量多少的关键因素不是其最长的板块,而是其最短的板块。  相似文献   

4.
春天去淮北,当然不是去看“战地黄花分外香”,也没有去凤阳感悟农村承包责任制带来的能量释放。我去了濉溪,那是一个名不见经传,却有数千年历史的地方,濉溪的知名度甚至不如她盛产的“口子酒”。有多少人知道,这个百万人口的大县曾是嵇康的故乡,又有多少人知道石破天惊的淮海战役从这里打响……  相似文献   

5.
放下     
《人民公安》2013,(23):1-1
放下.是一门心灵的学问。佛家所说的“放下”,不是说什么都不要,而是说究竟要什么。要多少。  相似文献   

6.
孟庄 《人民公安》2006,(14):12-13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全国交警学习济南交警那阵子,城市里最抢眼的就是三尺岗台上的交警,在记者笔下他们是“都市的活雕塑”、“城市交响乐的指挥者”,细心的记者还记下了他们每小时转体多少下、挥动手臂多少次。没过多久,撤走岗台、交警变管点为巡线又成为发展趋势,不少路口边交警的面都见不到了。现在的情况是,城市的交通岗台基本没有了,一些城市还保留着一两个“形象岗”。我不明白,既然站岗台管理不科学,还有必要设“形象岗”吗?  相似文献   

7.
“授人以渔”给员工再多的钱,总有一天他们会花完的,所以领导者必须教会他们怎么赚钱。领导者要告诉员工:“你赚到的钱并不是我给你的鱼,而是你自己学会了‘渔’以后的结果。”换句话说,员工在公司获得的工资福利,并不是老板给予的施舍和怜悯,而是员工通过自己的辛苦劳动挣来的。至于员工能赚到多少钱,能取得多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   

8.
同事老威10年的猎头生涯里,让他引以为豪的,不是他成功地给“世界500强”企业觅到了多少位合适的高管。也不是他帮助多少优秀职业经理人完成了职业生涯从职位到薪资的跳跃,而是他曾经说服了一名当时月薪为人民币2.5万元的候选人接受了一份月薪只有18万元的新机会。而两年后,这名候选人在这家公司的年薪已经达到了200万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9.
高荣伟 《世纪行》2013,(3):41-41
中国新一轮的机构改革将启动。很多人关注这次行政体制改革“到底会撤并多少机构”,把这一次的大部制改革看成是部委之间的权力重组,甚至把撤并机构多少当成是检验改革力度大小的标准。其实,这是一种误区。因为此次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政府职能转变”,完善制度机制、提高行政效能,而非简单的机构撤并。更有人把这次“政府职能转变”提高到了“革命”的高度,“这一次改革并不是部委间的权力重新分配,而是一次放权革命——向社会放权,向市场放权,向民众放权。”  相似文献   

10.
国人自古就有“无酒不成席”的说法,套用时下流行的一句话来形容:人们喝的不是酒,而是感情。诸如“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酒逢知己千杯少,能喝多少是多少”……在这种酒文化的熏陶下,公务接待、亲友聚会、职场交往都离不开酒。而劝酒与逼酒似乎又是酒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酒桌上盛行的是“酒不喝醉,感情未到位”、“酒不喝深,办事不放心”,有报道说深圳市消委会去年公布的十大消费陋习中,“过分劝酒逼酒”的不良酒桌文化就名列其中。  相似文献   

11.
纳税,对于很多人来说,只是工资条上一个一扫而过的数字。随便问一个工薪族:一个交了多少税?交了哪些税?税率是多少?一问三不知的占了绝大多数。纳税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一笔不用自己的操心的糊涂账,而不是能力和财力体现的荣耀,更不意味着像外国电影中那种底气十足的“我是纳税人!”的主人意识。  相似文献   

12.
陆小娅 《现代领导》2007,(12):23-23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热了N年,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得了真经.把自己从“低效能人士”炼成了“高效能人士”。其实,对一个组织而言,最怕的不是“低效能人士”,而是“高耗能人士”.因为一个高耗能人士所消耗掉的组织能量,远远大于多个低效能人士。用流行的“二八原则”来说,一个部门中不论有多少人,领导花在别人身上的精力是“二”,花在他身上的精力是“八”;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能挣多少钱?侯瑞丽是“下海”从商,还是留在机关、科研单位,“鱼”和“熊掌”总是不能兼得。“富帮穷,没商量”,生活困难者的最终出路在于社会保障。农民收入的差距使国家的扶贫计划任重而道远。谈起隐性收入,回答不是大打折扣,就是虚晃一枪,反正不会轻易泄...  相似文献   

14.
从“七千人大会”到北戴河会议 在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召开的“七千人大会”上,刘少奇讲,这几年,我们遭受挫折,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人祸就是指中央政策出了错误。彭真在一次会议上讲:我们的错误,首先是中央书记处负责,包括不包括毛主席、少奇和中央常委的同志?该包括就包括,有多少错误就是多少错误。毛主席也不是什么错误都没有,三五年过渡,办食堂,都是毛主席批的。  相似文献   

15.
民以食为天,一句老话里蕴含了多少滋味。从“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蒙学必诵,到“食不言寝不语”的圣人教诲,吃饭从来都不是小事,可以吃出一箪食、一瓢饮的自得其乐,也可以吃出一人向隅、举座不欢的体恤关照。奈何现世匆忙,在吃饭这件事上虽然花样叠出、劳神费力,却又难免些心不在焉、食不甘味。  相似文献   

16.
在重庆市原人大法制委员会(下简称人大法制委)主任俞荣根5年的任职生涯里,他自认为值得骄傲的不是立了多少部法律,而是成功地阻止了两部法律的出台。在各地人大追求“立法GDP”的背景下,俞荣根的反其道而行之引人注目。“如今是立法容易,不立法难。”俞荣根认为,维护法制统一是立法官员的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17.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热了N年,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得了真经,把自己从“低效能人士”炼成了“高效能人士”。其实,对一个组织而言,最怕的不是“低效能人士”,而是“高耗能人士”,因为一个高耗能人士所消耗掉的组织能量。远远大于多个低效能人士。用流行的“二八原则”来说,一个部门中不论有多少人,领导花在别人身上的精力是“二”,花在他身上的精力是“八”;他高兴、愿意好好干活的时间是“二”,他不高兴、不好好干活的时间是“八”;  相似文献   

18.
吴钩 《现代领导》2014,(10):43-43
在酒桌上迟到了、说错了话、敬酒敬错了顺序,大家都是要吆五喝六地大喊“罚一杯”的。可是“罚”字多不好听啊,于是便有人喊:“不是罚呢,是奖一杯。”“奖”字多好听啊,结果往往都是“罚酒”不吃吃“敬酒”.咕噜咕噜把那酒喝下去了。罚酒敬酒其意一也,反正要把你灌得够戗才罢。醉得半死方休。唐太宗也许参加这样的“酒宴”比较多,他受“颠罚为奖”的启发.对那些受贿的贪官别开生路,不是“处罚”,而是“奖励”。你贪什么,就奖你什么,你贪多少,就给你奖多少,当场在金銮殿上“兑现奖励”,让你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把奖品背回去。但这处罚也罢奖励也罢,要搞得你非常难堪、心里非常受伤。  相似文献   

19.
无奈的“花季”──青年人结婚消费升温现象走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青年人婚姻消费一直行情看涨。据权威部门统计,1978年时青年人结婚平均消费还不足千元,1995年业已突破3万元,多少有情人因此难成眷属。家电、家具、室内装演、新人包装,哪个不是让人闹心的话题?更不要提及困惑多少代人的房子了。两人的世界很精彩,创造的过程真无奈,在“花季”般的浪漫年华中,青年人往往他受其忧,深受其苦。对此,“圈内人”不由吐露心声——面子.一个永恒的话题面子为何物,甘苦寸心知。国人为了面子,不惜挺直腰板,打肿脸皮,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事。农民的儿子田静,前些年大学历史系毕业,因品学兼优,…  相似文献   

20.
刘青 《时事报告》2006,(2):51-51
据北京晨报最近组织的抽样调查显示。目前在校大学生消费分为四档:“贫困型”消费.每月三四百元,“经济型”消费.需要七八百元.“小康型”消费为千元出头,而奢侈型消费则达万元。在校大学生到底该如何消费?一月化多少钱才合适,如何才能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其实,这并不是一件纯粹个人的私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