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贵州》2013,(9):51
背景:3月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说,"我想到李商隐的两句诗,‘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我相信后人会比我做得更好。在我即将退休的时候,我对人民怀着深深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希望我们国家的未来越来越美好,人  相似文献   

2.
唐宣宗大中元年至大中二年(847-848),著名诗人李商隐随桂州刺史、桂管防御观察使郑亚莅桂为官一年,留下极其珍贵的文章36篇,各体诗歌40余首。文章试从美学角度对李商隐寓桂诗歌的境界美、含蓄美、情感美、风格美和语言美作简略分析,以便从这一侧面去了解和探究李商隐诗歌的艺术成就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国朝诗歌,山左为盛".清初山左诗歌的创作实绩"甲于天下",与山左诗人的结社交游活动是密不可分的.山左诗人在结社交游活动中切磋技艺,交流见解,"以同声相引重",互通声气,既激活了诗歌实践的灵感和潜力,也推动了诗风的倡导和宣扬.  相似文献   

4.
木隶 《前线》2013,(9):83-83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汉初贾谊,有治国大才,力主改革弊政,胸藏颇多良策。可惜汉文帝半夜把他叫进宫里,不问“苍生”,只“问鬼神”,真乃荒唐之极。唐代诗人李商隐,据此写了这首讽刺诗。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在安徽视察工作期间,兴致勃勃地攀登黄山,并欣然赋诗一首《登黄山偶感》。这首诗的诗前小序,记叙了诗人登山的宿愿,登山的时间,登山的路径,并描绘了诗人登临黄山时的所见、所感,字里行间弥漫着作者对祖国秀美河山的赞美之情。诗前小序文笔流畅,语词优美,情致深远,句式长短相兼,参差错落,整饬中含有变化;节奏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典雅庄丽,与后面的诗句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一个较为完整而厚重的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6.
晚唐诗人李商隐(公元813-858年),字义山,号玉骆生。原籍怀洲河内(今河南沁阳),从祖父起迁居郑州荥阳(今河南荥阳)。17岁时,即以文才见知于牛僧孺党重要成员令孤楚,引为幕府巡官。25岁时,经令狐楚之子令狐绚引荐,登进士第。次年,李德裕党人河阳节度使王茂元爱李商隐之才,任为书记,并把女儿嫁给他。当时朝庭牛、李党争十分激烈。令狐楚父子属于牛党,王茂元则接近李党,李商隐娶王氏之女为妻,因而受到牛党的鄙薄和排斥。  相似文献   

7.
陈浩望 《湘潮》2014,(6):31-34
有一位中英诗文"堪称双璧"的湘籍诗人、教授、学者,名叫陈逵。陈逵逝世24年了,然而其诗魂仍然活跃在三湘四水乃至海内外。陈逵学贯中西,追求光明,尤长于中英文诗歌。学术界说他的诗境、诗风与为人都与英国大诗人雪莱相似。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崇尚节俭、反对奢侈浪费。对奢靡产生的危害历代统治者也有一定认识,颁布过许多“禁奢令”。以令禁奢中国传统思想一直主张节俭、反对奢侈浪费,《尚书》说“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左传》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唐代诗人李商隐则从治国理政的高度进行总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相似文献   

9.
《学习导报》2011,(5):32-32
2003年12月10日,温家宝总理在美国哈佛大学作了《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在演讲中,温总理说:“我的心里常默念着郑板桥的两句诗,就是‘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作为中国的总理,每念及我们还有3000万的农民同胞没有解决温饱,还有2300万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城镇人口,  相似文献   

10.
正初展周之洋先生的中国画《鸟语花香》,宋代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佳句"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浮现到脑海,这幅逸笔草草的彩墨小品描绘的正是这样一种蓬勃欣悦的春日生机。作品画面整体构成非常稳定,尤其是用干墨勾勒的紫藤主干遒劲有力,起到了很好的统领  相似文献   

11.
黄万机 《当代贵州》2014,(17):55-55
正康熙中叶,山东诗人田雯出任贵州巡抚。他体恤民情,革除弊政,振兴文教,做过不少实事。尤其折节下交贵阳青年诗人周渔璜,结为忘年诗友,谈谐不禁,一时传为佳话。田雯(1634-1704),字纶霞,号山薑,山东德州人。清初著名诗家,与同邑诗家王士桢(号渔洋,"神韵派"创始人)齐名,著有《古欢堂集》、《黔书》等诗文集。康熙三年(1664年)中进士,六年(1667年)考授秘书院中书舍人。二十六年(16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