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城镇一体化发展是目前构建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中实现农民工市民化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着制度以及社会层面众多的阻碍因素,对此,可构建政治、文化、经济等全方位农民工市民化转化机制,加快改革创新的进程,加强职业培训、优化就业服务体系,提升农民工基本素养,实现社会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更好地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杨宏 《求索》2010,(3):60-61,25
自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近10年来,随着我国城乡二元壁垒的松动及市场化、城市化的历史进程,据守农村的数以千万计的农民纷纷走出土地、步入城市、实现自身职业的转换,成了我国经济社会的一个重要阶层。但是,由于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社会资本域障碍的存在,他们身于城市经济制度有限接纳与社会制度排斥的夹缝中,是具有双重身份的“亦工亦农”群体,他们虽然进入了城市但却难以真正融入城市;虽然实现了职业的改变,但却没有实现社会身份的转换。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已成为转型中国由传统文明转向现代文明而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城乡统筹发展与农民工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群体已经从亦工亦农向全职非农转变、由城乡流动向城市融合转变、由谋求生存向谋求发展转变。本文以城乡统筹发展为背景探讨农民工的转型,认为农民工转型不仅指农民工的市民化,而且也包括农民工的新型农民化。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大量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减产、倒闭,所需劳动力锐减,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和发展受到挑战。政府应采取相应措施,加速农民工的转型步伐。目标取向应为:从关心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和基本权益保障,到关注农民工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4.
社会资本与农民工市民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农民工市民化是健康城市化的要求,也是社会全面进步的表现。由于社会资本缺失,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受到阻碍,进而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因此,必须增加农民工的社会资本存量,加快各项制度创新步伐,为推进城市农民工的市民化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市民化,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但是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障碍不利于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这一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从思想上和行动上积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市民化的变量与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的私人资本、农民工社会关系网络以及相应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制度等因素是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变量。认识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这些关键变量和社会理性的归同,并解决好农民工市民化变量的现实路径,是目前农民工市民化问题深入探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许经勇 《湖湘论坛》2011,24(3):79-84
我国城镇化演变到今天,农民工转化为市民,提到日益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农民工指的是农民的身份没有改变,而又进城打工的工人。农民工是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转型过程中的产物。要把农民工转化为市民,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取决于改革的力度,又取决于发展的程度,而且,改革力度又不能超越于发展程度。可见我国城镇化道路以及与其相联系的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之漫长,任务之艰巨。  相似文献   

8.
韩俊 《协商论坛》2012,(11):38-41
2011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53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1.59亿人,农民工产生和发展壮大改变了我国经济社会基本格局,构成了城镇化加速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晓红 《前沿》2005,(11):231-234
农民工市民化,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农民全面发展、扩大党的阶级基础意义重大。因此,在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中,必须克服思想障碍、制度障碍、组织障碍、农民工自身素质障碍等方面的限制,通过加快法制进程、消除制度阻隔、强化宏观调控、倡导人文关怀、重视教育培训、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等,加快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于春艳 《长白学刊》2011,(4):143-145
农民工市民化,不仅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城乡和谐的内在要求.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有多种,大致可分为两类:来自农民工自身的障碍和来自外部的障碍,即内部障碍和外部障碍.要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就必须克服以上障碍,采取有利于农民工市民化的各种对策.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张德江委员长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浙江代表团讨论时深刻指出,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重点在农村,重点在农业,重点在农民.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与中国乡村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华 《求索》2011,(9):73-75
新生代农民工是现时代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群体。由于制度建设滞后、农民工自身能力缺失等多重因素的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在很大程度上是只具市民化意愿而并无市民化自觉之群体,他们不能完全融入城市又不能安守农村,普遍处于“双重边缘化”的境地。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在促进城市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乡村地区的人才流失,阻碍了乡村社会的建设与发展。提升农村生活方式的吸引力,强化新生代农民工对乡村社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畅通政治参与渠道,大力培养“新型农民”,将是中国乡村社会建设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社会公正:农民工市民化的理念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正武  李艳 《长白学刊》2011,(2):136-140
农民工市民化的实质是实现人的发展,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的研究和解决须确立社会公正理念.现行农民工体制与社会公正的基本准则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农民工市民化举步维艰.确立社会公正理念,倡导共享、自由、平等的价值理念,在制度设计、主体参与、城市接纳方面必将对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障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晓红 《前沿》2005,(10):228-231
农民工市民化,狭义上说,指农民工在身份上获得城市居民相同的合法身份和社会权利的过程;广义上说,指借助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动,使传统农民在身份地位价值观、社会权利及生活方式等方面向市民转化,实现城市文明的社会转变过程。但是,在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思想障碍、制度障碍、政策障碍、组织障碍、农民工自身素质障碍等方面的限制,制约了农民工市民化的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5.
运用个案研究方法,通过对成都市两个新生代农民工的非结构式深度访谈,描述和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在追求市民化过程中对社会资本的建构、利用和动员过程。  相似文献   

16.
《时事报告》2006,(6):29-36
农民工,一个被确认了的新称谓,一个特殊却又和亿万家庭紧密相联的群体。他们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为城市繁荣,农村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农民工进城,有利于沟通城乡关系,调整城乡社会结构,缓解农村劳动力过剩的矛盾,同时增加农民收入。但在农民工身上曾一度存在和发生着侵犯其合法权益、在就业方面受不合理限制等问题。这些问题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要从根本上解决,将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3月27日,《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正式发布。这是中央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又一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7.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体,成为新产业工人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紧密结合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发展的新特征、新诉求,采取针对性措施,破除障碍,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民工市民化外在制度的不断突破,农民工自身的文化素养、技术技能、道德素养等内在素质对其市民化的影响越来越大,政府应在社会支撑体系、文化服务机制以及农民工价值取向的引导等方面为农民工素质提升助力。  相似文献   

19.
张勇 《江西政报》2006,(22):33-34
农民工是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和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做好农民工工作,不仅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江西是一个农业大省。据统计,全省农业人口有3178万人,占总人口的73.72%。2005年全省进城务工农民达到550万人;到今年10月底,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568万人,其中省内转移116万,跨省转移452万。而且每年有近70万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如何积极稳妥有效地消化好这70万人,切实保障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将是全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0.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新生代农民工在角色认同、印象管理、闲暇时间、消费方式等方面有着极强的城市性,但农民工的市民化不仅在于个人的努力,他们在深层次的市民化进程中存在障碍,如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制度因素及文化因素等,这需要政府和其他社会团体共同克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