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是对经典作家关于未来和谐社会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我党关于社会主义性质及属性认识的发展,也是对我党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布局认识的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从社会动力、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等层面进一步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解答了社会主义的社会价值取向和发展目标问题,既创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平衡机制,也发展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2.
一、从推动社会发展的角度看,科学社会主义在本质上就是关于“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以及怎样发展”的科学理论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是以揭露、批判、根治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诸多弊病为现实起点的。从社会主义本质的角度,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历史意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在于必须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认为,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客观物质世界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不断运动发展的必然过程。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抓住了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标,揭示了社会主义是一个发展过程,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建立在彻底的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基础上,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光辉。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社会主义建设目的、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新把握。它既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又体现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理念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最终目的,是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再认识、再飞跃。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和核心.因此,我们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构想的社会主义,是实现了对资本主义社会否定的肯定,作为自由人联合体的和谐社会形态。但传统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存在着教条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和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误读。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思维模式,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内容,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是人类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而把构建和谐社会的性的高度,这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七大的重大理论贡献.在存在剥削制度和阶级压迫的社会,由于存在阶级对立的对抗性矛盾,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和谐问题,社会和谐不是也不可能成为这些社会的本质属性,只有社会主义社会,才具有社会和谐的本质属性,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标志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实现了又一次新飞跃,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相似文献   

8.
科学社会主义在本质上就是关于“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以及怎样发展”的科学理论,必然是讲究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一种新概括、新揭示、新发展;中国的发展不是排他性的,而是融合性的、共赢性的。  相似文献   

9.
徐兰 《湖北社会科学》2006,1(11):182-184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提出的两个重要理论。两者是密切联系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目的,而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要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阳天明 《前沿》2005,3(9):39-41
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从公正层面上深入认识和研究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现实意义,对于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内涵,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试论社会主义本质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一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本质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一届党中央提出的战略思想,两者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紧密的逻辑联系。社会主义本质的精神实质与和谐社会的目标相统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目标的过程与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过程是相一致的。研究社会主义本质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相互关系,有助于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理性地、健康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突出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地位,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丰富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奋斗目标的内涵,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党巩固执政基础、实现执政使命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朱云生 《前沿》2009,(7):49-51
社会主义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进一步分析研究,详细回答了现阶段对人们于社会主义本质存在的模糊认识:为什么我国生产力还不发达,为什么要积极鼓励非公有制的发展,以及如何看待目前中国社会收入差距等问题,从而解决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和现实存在的差距,提高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朱侃 《新东方》2007,(6):4-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科学论断,这无疑是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特征认识的一个重大深化,也为我们对整个社会主义的认识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新的方法,从而开辟了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一条崭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本质与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论”的关系,不仅具有共同的核心,而且具有内在本质的一致性,但二者的地位是不同的。“科学发展观”是贯穿“和谐社会理论”的主线和理论基础,处于统领的地位,“和谐社会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中心内容,揭示了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目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伟优 《前沿》2005,(12):185-18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角度,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目标。构建和谐社会,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追求和谐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和保障,我们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从实践思维方式来分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是实践的对立面的统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方面基本特征统一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核心,是社会主义社会实现和谐的根本。正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社会的本质,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内在统一的关系.二者统一的理论基础在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新发展的基本规律.二者统一的内涵特征表现在奋斗目标、价值理念、方法要求等三方面.二者统一的实践指向落实于改善民生的具体工作.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统一性,体现了党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最新认识成果,指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获得新的空间和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刘自斌 《湖湘论坛》2007,20(2):10-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在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客观分析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一理论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根据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提出了我国现阶段和今后一段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并根据矛盾的特殊性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这一理论是指导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20.
系统整合构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本质.从发生学的角度来分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想的形塑生成于培育中国特色市民社会过程中系统整合的实践需要;从事实判断的角度来考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就是不断在动态平衡中以实现系统整合的实践过程;从价值判断的角度来审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实践目标在于通过系统整合以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