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州别名羊城,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是华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是我国著名的沿海开放城市和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广州四季常青,风光旖旎,一年四季均有鲜花盛开,素有"花城"的美誉。近年来,该市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改革创新,为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有力地推动了向现代化教育强市迈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2.
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别名羊城,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是华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是我国著名的沿海开放城市和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广州四季常青,风光旖旎,一年四季均有鲜花盛开,素有"花城"的美誉。近年来,该市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改革创新,为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有力地推动了向现代化教育强市迈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广州别名羊城,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是华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是我国著名的沿海开放城市和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广州四季常青,风光旖旎,一年四季均有鲜花盛开,素有"花城"的美誉。近年来,该市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改革创新,为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有力地推动了向现代化教育强市迈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中共中央在社会治理领域提出的新目标,也是中国对社会治理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突破。"广州街坊"是"社会治理共同体"在广州的生动实践,在对"广州街坊"进行个案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必须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提高运用新技术的能力,以制度建设和机制完善为保障,着重突出"人人"二字。  相似文献   

5.
正岁末年初,一场被称为"世纪寒潮"的强冷空气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连地处温暖南国的广州也飘起了雪花。据气象资料显示,广州上一次下雪,要追溯到1967年,那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广州市民见到雪,更是热情高涨,全城沸腾。当广州乃至珠三角地区的南方朋友们兴奋地分享着各种雪景、雪人的照片和视频时,北方的朋友们却对这些"雪景""雪人"发出各种调侃。确实,广州的雪景,只有一点点"雪渣";广州的雪人,也是小巧玲珑、若有似无,被网友评价为"像粤菜一样精  相似文献   

6.
正1933年春至1934年初,广州左翼文化团体在白色恐怖下,成立了"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广州分盟"(简称广州文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群众组织。1934年8月1日,广州文总的领导人和骨干成员温盛刚(中共党员)、谭国标、凌伯骥、赖寅倣、郑挺秀、何仁棠等六人壮烈牺牲,史称"广州文总六烈士"。广东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简称省女师),是一所在"五四"运动、大革命时期、"九一八"事变后乃至整个抗日战争,都涌现出一批批女中  相似文献   

7.
1921年下半年,我国各地都曾出现过以"广州人民出版社"名义出版的马克思主义著作和革命书籍,在这些出版物上,均标明出版社地址为"广州昌兴马路二十六号".然而,当时的广州并没有这个出版社,这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8.
针对"90后"新战士开始进入军营的实际,为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我们对空军广州军械训练大队"90后"新兵的思想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重点调查,研究了意见和对策。一、"90后"新兵的思想现状从调查情况看,"90后"新兵与往年新兵相比有着明显的自身特点。优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文化程度普遍较高。调查的新兵中具有高中  相似文献   

9.
广州别名羊城,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是华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是我国著名的沿海开放城市和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广州四季常青,风光旖旎,一年四季均有鲜花盛开,素有“花城”的美誉。近年来,该市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改革创新,为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有力地推动了向现代化教育强市迈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以"援助罢工"和"全国总工会组织"为根本任务,按照当时北洋军阀政府的法令应属"非法集会".只有在南方政府所在地广州,才能合法地召开这样的大会.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与孙中山本人的大力支持有密切关系.加上中国共产党卓有成效的宣传和组织发动工作,毗邻港澳的广州进一步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1922年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是中国政治格局重组和职工运动发展的逻辑结果.  相似文献   

11.
刘子健 《广东党史》2010,(10):30-33
<正>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陈独秀三赴广州,指导、建立了广州的党组织,并进行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动。陈独秀到广州为创党主要做了以下十项工作:一、创新教育,开启民智陈独秀抵达广州后,随即在《新民国报》刊载他关于教育方面的计划,开展宣  相似文献   

12.
广州别名羊城,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是华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是我国著名的沿海开放城市和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广州四季常青.风光旖旎,一年四季均有鲜花盛开。素有“花城”的美誊。近年来,该市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改革创新,为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有力地推动了向现代化教育强市迈进的步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冯惠 《党史文苑》2012,(18):11-13
抗日战争时期,广州人民在奋起抵抗日本侵略者时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抗战遗迹,它是广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很好的素材。在广州大力发展国家中心城市的过程中,需要得到红色经典文化所衍生的民族精神的支撑,所以协调好抗战遗迹与城市建设的关系对于广州的发展和对广大市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来说至关重要,这也是广州在发展过程中需要研究的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三一八"惨案后,知识青年与北京政府关系逐渐恶化。广州国民政府"趋新"的一面,使知识青年对作为革命策源地的广州充满向往。在学生自治组织不断宣传和国民党的大力动员下,一股知识青年南下广州的风潮席卷而来。知识青年或转学于广州各大学,或投笔从戎于军校行伍。青年学子大批南下,一度使北洋政府感到恐慌。但广州国民政府内部情形也相当复杂,南下之后的学生并不完全如其所意。国民党改组后对知识青年动员与吸纳,迎合了知识青年的参政需求,也强化了自身的革命性,为北伐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知识青年南下广州,参加革命亦纾解了自身出路与国家前途的双重困境。从"到广州去"到"到延安去",知识青年的"趋新弃旧"成为近代中国不断激进化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5.
本科院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是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载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对广州大学城本科院校学生党支部生活实效性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本科院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从创新组织生活的内容与形式等方面,提出实施"三苗计划"、加强"三个结合"和注重"三贴近"等策略,以提高本科院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广州起义是八七会议所确立的"城市中心论"和"唯工人成份论"策略的一次具体实践,工人阶级的支持对起义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广州地区的工人阶级和职工运动状况决定了工人群众不能为起义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本文试图对广州起义前广州地区的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情况作一历史的考察,从一个更加宏观的视角出发,把广州起义放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段内来分析其失败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广州市番禺区以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为统领,以加快发展促转型为主线,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转作风、保稳定,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采取"六抓六促"举措,取得显著成效。预计全区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337亿元,增长13.8%,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2.0:34.5:63.5,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63.5%,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4.4%,建设广州时尚创意都会区迈出坚实步伐。一是抓规划引领促城乡空间优化。按照广州"123"城市发展战略,番禺区全域纳入广州都会区范围。番禺区借势而为,明确"建设  相似文献   

18.
1938年10月21日,广州沦陷.针对当时严峻的抗战形势,中共广东省委机关由广州迁至韶关.据统计,广东省委在粤北22个地方活动过,其中瑶坑,红围、五里亭三址是省委机关主要办公地点.这些旧址被专家学者称为"红色祖屋",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在革命最困难的情况下,坚持抗战、坚持与国内外敌对势力浴血奋战的真实写照,是珍贵的党史、革命历史教材,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基地,是韶关乃至广东红色旅游的珍贵资源.近年来,广东省、韶关市等各级党委、政府对"红色祖屋"的保护和修复非常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等省、市领导多次亲临旧址考察,对旧址保护和开发利用提出了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9.
长沙银行     
《湘潮》2017,(10)
正长沙银行成立于1997年5月,是湖南省首家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湖南最大的法人金融企业。长沙银行始终秉承"正道而行、信泽大众"的发展使命,坚持"聚焦客户,实干为本,快乐同行"的核心价值观。目前已拥有包括广州、株洲、湘潭、常德等在内的28家分行、直属支行和639个网点(营业网点217个,自助银行网点422个)。同时,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立了业务分部,  相似文献   

20.
1977年至1978年,广州在揭批"四人帮"的基础上开始了对农副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其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推行蔬菜产销体制改革,理顺价格机制;二是开放农副产品交易市场,搞活城乡流通。追根溯源,广州能率先对农副产品流通体制进行改革是多种因素促成的,其中既有商业发达的历史基础与文化传统,也有供应港澳任务重、承办广交会等现实的压力。就政策依据而论,可以说是邓小平在广州点燃的改革开放"第一把火"。广州此次改革的探索,由于尚处于历史大转折的前夕,还带有时代的烙印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