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凭政绩用干部,这是干部工作的一条根本原则。评价干部的实绩,应坚持全面、系统、真实的原则。在实际考察中,由于每个干部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责任不同,对政绩的要求也各不相同,为确保考察质量,考察者要树立科学的实绩观,真正把握住实绩的内涵,才能在政绩中鉴别实绩,在工作中认识实绩,这是“凭政绩用干部”的思想基础。正确地考察和评判实绩,应强化责任追究机制,即无论选了人才还是用了庸才,对推荐者、考察者、组织决策者、执纪监督者都要有一个“说法”。选准了人才应予奖励,选了庸才要实行有效的责任追究,这是选人、用人的…  相似文献   

2.
“政绩”与○“实绩”●张洪伟“政绩”与“实绩”指的是领导干部为政期间,在为民服务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这两个词汇只不过是一个意思的两种不同说法而已。所以,有多大的“政绩”就应有多大的“实绩”。然而,目前有的人却认为:“政绩”只指领导干部在任期内干了哪些事...  相似文献   

3.
真实准确是干部实绩考核工作的生命,消除和减少量化评价中的数字误差,尤其是主观因素形成的误差,是干部实绩考核工作的重要环节。如何抑制和消除数字误差?笔者认为:除在继续坚持原有好做法的基础上,应将着力点前移,建立以下三种自我约束防伪防假机制。 一、前伸考核时段,形成追溯机制。干部实绩考核工作每年进行一次,所以它主要是考核当年的工作绩效。如果单纯地就当年工作论政绩,难免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具有潜在政绩的工作,其成果有一个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显现的过程。割断了前后年度的联系,就不能对逐步显现的政绩有一个实…  相似文献   

4.
黑良杰 《共产党人》2006,(19):39-40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真正的政绩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应该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由此可见,共产党人应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追求政绩的根本目的,把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创造政绩的主要内容,把党和人民的要求作为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同志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也是干部是否优秀的试金石。干部的政绩是干部德才素质的集中表现和综合反映,是使用干部的基本依据。因此,贯彻《干部任用条例》,进一步落实“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必须把干部的实绩考实、考准。在实际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六个关系:一是处理好显性实绩与隐性实绩的关系。显性实绩是指那些令人瞩目、短期内便可见效的政绩,如招商引资、教育、交通与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隐性实绩是指那些容易被忽略、有潜在效应的政绩,如环保、卫生、精神文明建设等“软性”工作,事做了不少,却很难留下看得见、…  相似文献   

6.
评价领导干部精神文明建设实绩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李荣武精神文明建设实绩是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加强领导干部精神文明实绩的考核,公正、客观地评价领导干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对于全面推进两个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共同繁荣、共同进步,对于全面准确地评价领导干...  相似文献   

7.
随着正确政绩观的深入人心,近几年“政绩工程”犹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笔者认为对政绩工程的批评过多过滥,不利于激励和保护领导干部创造政绩的积极性。只有对“政绩工程”做出新解,正确宣传,才有利于领导干部为人民创造出更大的政绩。政绩工程应该是一个褒义词。政绩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这是褒义的。政绩工程正如幸福工程、希望工程、民心工程等,也应是褒义的。然而,现在政绩工程成为了贪图虚名、劳民伤财的代名词。有些正常政绩如招商引资、修路建桥,也被扣上“政绩工程”的帽子加以批评。久而久…  相似文献   

8.
信息集锦     
实行干部政绩行为终身负责制 江苏省盱眙县委强化凭实绩重用、重奖干部的导向,近年来先后提拔了一批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重奖了一些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为了充分发挥重用、重奖应有的政策激励作用,防止弄虚作假现象,该县实行干部政绩行为终身负责制。一是将“公示制”引入实绩考核。每年年底,把有关乡镇和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初步核查情况,通过新闻媒体公示10天左右,接受群众监督,群众举报不受公示时间限制,长期有效。二是实行政绩认定中介机构负责制。县委组织部委托审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对有关的单位主要经济指标进行严格审计…  相似文献   

9.
用人要注重实绩赵秀兰在启用人才上,我们有了"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标准,在评论人才的功过是非时,我们必须要注重实绩,凭实绩论德才,用干部。我们在选人上有这样的要求,以政绩取人,以公论取人,这二者往往是统一的。评价一个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指出:“要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包括正确看待政绩、科学衡量政绩”,“真正的政绩应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应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而不是做给上级看的,更不能出于自己的私利。追求什么样的政绩,是衡量一名领导干部能否正确对待群众、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自己的试金石。”这些论述,深刻阐明了新形势下树立正确政  相似文献   

11.
一看实绩的“显”与“潜”。所谓实绩,就是干部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运用自己的德才条件,通过正当途径所取得的实际成果。实绩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显绩”,即已见成效的明显的政绩;另一部分是“潜绩”,即不太明显的、潜在的政绩。考核干部实绩,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有的干部上任伊始,不是扎扎实实地去抓打基础的工作,而是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甚至杀鸡取卵,竭泽而渔,不惜  相似文献   

12.
在世纪之交的关键时期,宁城县为了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从干部这个“决定因素”抓起,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坚持凭党性、凭政绩用干部,选择党性强、有能力、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进乡镇和县直部门领导班子,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激发了全县干部的创业热情,各级干部同心同德,埋头苦干,立志创业,各项工作出现了争先进位的良好势头。加大实绩考核工作力度,以政绩论升降奖惩,建立和实行干部实绩考核制度是干部管理制度的创新和发展。宁城县从1996年开始,在推行目标管理的基础上,按照自治区和赤峰市委的…  相似文献   

13.
由于形式主义属沉疴顽症,"病因"复杂,所以,只有用多味猛药施治才能收到良效.在此,笔者斗胆为根治形式主义开出"六剂药". 第一剂药:科学评估干部政绩.应着重把握三条:一是看实绩,不看"虚绩".所谓实绩,就是实实在在的政绩:所谓"虚绩",就是徒有其名的"泡沫政绩".  相似文献   

14.
《先锋队》2011,(12):64-64
画外音:又到岁末年终,各级各部门又要忙着总结工作了,每每此时,总有一些领导和部门要浮夸摆功,让人生厌。常言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是虚绩还是实绩,是“黑色政绩”还是“绿色政绩”,群众心里有杆秤。老百姓可能不懂某些统计方法和经济计算公式,但他们懂“菜篮子”、“米袋子”,能识别环境污染和蓝天白云。所以说真正的政绩是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更不是吹出来的。干部的政绩究竟如何,群众最有发言权。  相似文献   

15.
孙学苗 《实践》2005,(2):47-48
干部的实绩是使用干部的基本依据,而评价干部的实绩,重在全面、客观、真实、科学.……  相似文献   

16.
怎样把干部的实绩考准考实,为选准用好干部提供依据?江西赣州市在换届中实行干部政绩公示制度,作了新的有益尝试。这是干部考察方式的一个改革创新,应予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7.
一是一事成败理所当然评功过要不得。一个干部一事的政绩,往往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它不能代表其全部工作成绩。二是政绩潜显理所当然看虚实要不得。干部实绩的形成是一个量的积累的过程。考察政绩,既要看到近期的、显著的  相似文献   

18.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坚持科学发展观,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其落脚点就是牢固树立科学的政绩观.首先,要明确"政绩为谁而树".领导干部真正的政绩是造福百姓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应该能够经得起群众、实践、历史和时间的检验.实践证明,我们的工作决策,只有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顺利推进;其次,要明确"树立什么样的政绩".经验证明,深刻认识省情、市情、县情,认清发展目标,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我们才能真正创造出实绩.如果不切实际,不顾民力,乱铺摊子,就会劳民伤财,造成"个别人的政绩,几代人的包袱";再次,要明确"靠什么树立政绩".实践证明,树政绩没有"一步登天"的捷径可走,惟有脚踏实地,始终从群众最关心的、最迫切希望解决的事情做起,才能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19.
政绩观反映领导干部从政的价值取向,构成干部创造政绩的思想基础。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改进和完善干部政绩考核机制,以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全面公正地评价干部,凭实绩使用干部,大力营造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干事创业的良好社会环境,推动经济跨越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20.
精神文明建设实绩是干部政绩考核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考核领导干部工作政绩,不仅要看其在物质文明建设中取得了哪些成效,同时也要看其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做出了哪些贡献.过去一个时期,由于忽视精神文明建设实绩考核,致使两个文明建设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始终没能得到有效解决.为了推动两个文明同步发展,准确、客观、公正、科学地评价领导干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实绩,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