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0 毫秒
1.
城管执法、特别是大城市的城管执法目前面临着很多问题,诸如暴力抗法等恶性事件近年来频频发生。城管一重一多现象突出,即城管部门任务繁重,大大小小许多事都要管;同时,城管部门权力大,其自由裁量权无明确法律限度。  相似文献   

2.
李宓斯 《党政论坛》2011,(13):44-45
城管执法、特别是大城市的城管执法目前面临着很多问题,诸如暴力抗法等恶性事件近年来频频发生。城管“一重一多”现象突出,即城管部门任务繁重,大大小小许多事都要管;同时,城管部门权力大,其自由裁量权无明确法律限度。之所以如此,在行政法层面,主要是由于城管部门法律地位尴尬,  相似文献   

3.
“天门事件”迫执法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管"暴力执法"的根源,依然是对权力的约束不足1月7日17时许,湖北省天门市郊湾坝村,50多名统一着装的城管执法人员与当地村民发生冲突,将公路堵塞。17时20分左右,恰好路过的天门市水利建筑公司总经理魏文华下车用手机进行现场录像,遭群殴致死。魏文华并不是全国命丧城管拳脚之下的第一人。据有关媒体报道,2004年7月20日,广州市天河区李月明被城管打死;  相似文献   

4.
民主制只是政府治理的一种手段,尚不足以构成保护个人自由和社会秩序的充分条件。现代国家治理不仅要建立强有力的政府和民主制,还要通过法治、权力制约、公民教育的复合制度安排,约束公共权力,确保权力不被滥用。  相似文献   

5.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杰出的政治思想家孟德斯鸠首次提出了权力制衡理论。他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因此,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否则“公民生命、自由必然要成为牺牲品。”①政府作为最大的社会公共权力中心,同样需要对其进行权力制衡。否则,政府权力的自我扩张的内在冲动必将导致政府权力的泛化和异化。而且,这种权力的泛化和异化是以牺牲社会、公民以及其它合法利益集团的合法利益为代价的,这样,也就必将使社会公民以及其它利益集团的利益的丧失,从而导致整个社会心态、情绪变态和扭曲。同时,寻租活动、腐败行为里应外合,社会问题应运而生。政府失去权威、政府官员蜕化、社会处于无序化状态,甚至“国将不国”。因此,在中国市场化进程中,要建立政府行为的约束机制,以适应约束政府公共权力泛化和异化之需要。同时,现代政府公共权力的多元性决定了要建立多元的约束机制。笔者认为,主要包括财政约束、政治约束、法律约束、社会约束、市场约束和金融约束。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城市管理问题被推上风口浪尖,因城管暴力执法并陷入"塔西佗陷阱"的"怪圈",导致城管被"妖魔化"。目前,学术界主要从"制度归因"和"舆论归因"去探寻城管"妖魔化"的衍化机理。但是,造成城管"妖魔化"的因素错综复杂,更有社会转型所带来的深层次原因。城管"妖魔化"是社会转型过程中各种社会矛盾冲突表达并导致政治信任缺失的一种"病象"表征。从探索公民参与机制、拓宽社会救济渠道、加强网络执政能力等层面提升政府公信力,是城市管理向城市治理转变的未来实践走向。  相似文献   

7.
周向阳 《行政论坛》2011,18(5):77-82
随着近年来城管行政执法过程中各类暴力事件的增加,城管行政执法制度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甚至该制度本身都受到了质疑。从法治的视角来看,城管行政执法机关在其权力来源的依据、权力主体资格、权力内容、权力行使程序和方式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与行政法治精神相违背的地方。由此造成的合法性问题成为该制度的致命性缺陷。要根本解决城管行政执法制度的弊端,首先必须清除城管制度为权力服务的思想,树立法治理念,以法治精神指导其改革,在此基础上,加强立法,完善城管行政执法制度的法律规范,解决其合法性困境,以达到治本清源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周玉琴 《行政论坛》2007,1(5):20-23
政府权力是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的,对全体公民和组织有约束力的力量。政府权力失控必然造成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的侵犯。对政府可能产生的违法行为,必须有健全的机制进行有效的约束。公民社会制约政府权力的具体路径主要有:通过意见表达来监督政府权力;通过直接参与政府决策来监督政府权力;通过舆论监督的方式来监督政府权力;通过大众媒体的曝光和第三部门职能分工也可以监督政府权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城管执法机构陷入与城管执法相对方的民众尖锐对立的尴尬境地的现象频频出现,形成暴力执法与暴力抗法的紧张关系,造成这类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方面依然是部分城管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的素质不高、观念滞后、特别是缺乏人权观念和服务精神.因此,大力推进观念更新、制度革新和方法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注重执法工作的社会效果,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建设服务型的城管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队伍,提供更人性、更积极、更有效的城管服务,这是符合现代法治和我国实际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我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过程中,执法主体和执法相对人之间的冲突事件呈现不断上升趋势,暴力执法与暴力抗法事件屡有发生.不仅城管执法部门履行职责受阻,还常常受到社会舆论指责.全面、深入分析城管部门执法冲突的原因,对有效化解冲突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我国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过程中,执法主体和执法相对人之间的冲突事件呈现不断上升趋势,暴力执法与暴力抗法事件屡有发生。不仅城管执法部门履行职责受阻,还常常受到社会舆论指责。全面、深入分析城管部门执法冲突的原因,对有效化解冲突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最近,城管暴力执法的事件接连见诸报端和网络媒体,城管——这个中国特殊的群体,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声誉也因此每况愈下。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从执法理念、队伍建设、媒体应对、法律宣传等多个方面协同发力,方能有效化解城管形象危机,改善和重塑其形象。  相似文献   

13.
城管执法难的法律根源及其路径创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管局与摊贩发生冲突的根本原因是城管维护城市公共秩序职责与摊贩生存保障权之间的矛盾.城管权力来源不合程序、城管行政执法具体方法不当是城管执法难的直接原因.从城管执法难的原因入手,借鉴国外政府对摊贩的管理理念和具体模式,我国城管行政执法应从观念、体制和方法方面予以改进完善.  相似文献   

14.
高军 《理论导刊》2007,(9):22-25
我国现行的城管制度设计违反了依法行政、行政合理、权力制约等行政法治原则。强化城管制度的做法只能使其更加非理性和暴力化,完善城管制度的根本在于将其纳入法治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15.
网络监督权力腐败的规范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公民参与反腐败斗争的新场域。尽管当前网络监督遏制权力腐败具有奇效,但其失范带来的问题也日益彰显。扭曲真相与匿名诽谤、个人隐私权的破坏、人肉搜索导致的舆论暴力、网民集体非理性引发的网络暴力、未审先判等弊端不一而足,目前缺乏规范性已经成为网络监督权力腐败的最大硬伤。利用网络监督权力腐败,充分发挥其作为新兴反腐参与方式的作用,必须走规范化道路。加大规范性意识的宣传与教育、加大规范性立法与制度建设、加大党务政务以及官员财产公开的力度、加大技术和网络伦理规范是实现网络监督权力腐败规范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求知》2013,(6):63-63
《新华文摘》2013年第6期转发陈里的文章指出,公民要有效地实现权力监督,必须具备两个基本的条件:一是权力执行过程的透明化,以及公民具有对滥用权力行为的揭露自由;二是公民具有对以上两种情况发表言论的空间.从而形成舆论,通过舆论来监督权力。因此,网络社会作为权力监督的工具,其作用也正从这几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作为信息来源,保证公民知情权。  相似文献   

17.
法治理性是"法治中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合规律、合目的、合真理,构成法治理性质的规定性和现实价值。法治理性的基本要义重在五个方面:一是宪法、法律至上。宪法和法律必须在事实上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威、绝对权威。二是以法治替代人治。法治永远优于人治。在公正的法治社会,法律不是工具而是"法之统治"。三是以人民权利制约政治权力。人民是法治的主体,政治权力则为法治的客体,它必须接受体现人民公意的法的统治和约束。四是以契约自由驱逐天然自由。以规则取代无序,以简约取代复杂,以理性约束行为。五是以法治文化建构公平正义。全社会信仰法治、推进司法正义、法治成为公民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构成法治文化的重要指向。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暴力拆迁这样的字眼时常进入人们的眼帘,接连发生的公民抵制暴力拆迁悲剧强烈冲击着民众的视线,要从源头上杜绝野蛮拆迁,除了要打破官商勾结、重申公民权利外,更重要的是救济权利.这需要一方面通过行政程序来规范权力,改变政绩考核标准等,更重要的还是需要司法机关的中立,使公众权利在受到侵犯时,能够从司法程序中获得必要的救济.尤其是当拆迁涉及犯罪时,当祭起刑法大旗,追究其刑事责任,尽职尽责,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和合法财产权.  相似文献   

19.
高洋 《学理论》2011,(28):57-58
自由是一种免于恐惧、免于奴役、免于伤害和满足自身欲望、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舒适和谐的心理状态。自由既有为所欲为的权力又有不损害他人责任义务。自由的背后是自律,除了自律外自由还要接受他律,他律就是外在的道德和法律规则的约束。主要从实践哲学的角度研究康德的自由观,分析康德自由理论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20.
遏制权力商品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商品化是当前腐败现象中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腐败现象得以滋生蔓延的一个重要原因。它不仅败坏党风政风,破坏党群关系,而且还直接侵害社会的公共利益,严重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因此,遏制权力商品化,是当前反腐败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权力商品化的实质权力,是指政治上的强制力和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恩格斯在《论权威》一文中指出,公共权力中的政治权力(又称国家权力),是以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器为后盾,具有特殊的强制性和普遍的约束力,是全体公民必须服从的。政治权力分解到各个层级的组织及其成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