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儒家思想史上,荀子主张性恶,常被视为儒家异端.但事实上,荀子的思想和以思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关系表现的是儒家内部的辩证对话关系.从荀子性恶论的深层含义看,荀子的思想一是突显了儒家的"功利主义",一是突显了制度层面的"公义"优先思想.就后者而言,它与孔子、思孟包括宋明新儒家从个人的道德本心出发来思考问题的思想进路明显不同,它们事实上构成了儒家内部的康德和黑格尔式的对话.具体落实到教育观念上,荀子的立论与思孟等相比同样显示出了差异:荀子强调的是"礼义法度"的制度性他律和强制,强调的是君、师、友和外在环境的决定地位;孔子、思孟等强调的是道德的自觉和启发.但尽管有如许差异,就德育本身而言,荀子同样承诺了德育的某种本体地位,并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德育哲学".  相似文献   

2.
马玮  张伟 《行政与法》2005,(12):34-36
行政法的理论基础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政府法治论作为行政法理论基础的一种学说有着丰富的内容。作为一个尚处于提出和初步论证阶段的理论,“政府法治论”在不断完善后,必将成为一个日益成熟且具影响力的学说。  相似文献   

3.
叶鹏煌 《北方法学》2013,(2):121-130
儒家的人性观问题,学界多有详细论述,但是人性观念不可避免地割裂了人与社会条件之间的联系,无法真实反映儒家对人的政治考量,也就可能因此误读了儒家对人的认识与规制。从先秦儒家的经典中,寻找其在生理需要、情感偏好、智力水平、价值追求等方面对于人的认识,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如何运用政治和法律对人进行规制或许是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让“寓教于乐”走进德育——大众传媒对德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传媒作为受众群体庞大的传播媒介,其本身的传播方式、承载内容都被越来越广大的学生受众群体所接受.大众传媒在寓教于乐中具备了正视受众的接受心理、倡导以人为本的传播理念、尊重受众的主体地位、建构真实性、平民化、生活味的传媒内容等特质,从而给德育教育以许多有益的启示:高校德育应该让大学生们在可亲可信的内容、丰富多彩的实践、行之有效的活动中抵达教育的彼岸.  相似文献   

5.
6.
本文通过分析“红罐之争”案例的一审判决及其相关评论,从法理学的视角分别对包装装潢权与商标权加以概念辨析,对包装装潢权与商标权的关系进行了论证.包装装潢权与商标权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文章基于人性与关系的角度深层次地分析包装装潢权与商标权的真正含义,从主观、客观以及语言要素对包装装潢权与商标权的概念进行辨析.文中对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完善与进步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并对“红罐之争”案表达了相关见解.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随着科学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已呈现出科学主义勃兴的态势.与此同时,科学主义也对社会意识范畴产生着越来越广泛的影响,因而,德育--它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手段--便无可避免地要与科学主义进行正面交锋并作出回应.由此出发,我们就有必要把德育放在科学主义勃兴的背景下进行研究,并以思想分析和现实审视的两个角度,去揭示科学主义对德育的内部环节、外部环境、对象阈三个方面所构成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正> 一、“儒家人治法家法治对立论”的由来在我国,对先秦儒法两家法律观的研究和评价,有一种影响颇大、流传极广的观点,即“儒家人治法家法治对立论”。人治和法治并不是中国法律史上固有的概念,而是随着近代的“西学东渐”之风,由我国资产阶级学者从西方引进的。最先将人治和法治用到先秦儒法两家头上去的,要推梁启超。他在一九二二年出版的《先秦政治思想史》一书中,称儒家为“人治主义”、“德治主义”、“礼治主义”,称法家为“物治主义”或“法治主义”,以及“术治主义”和“势治主义”。  相似文献   

9.
谢梅 《金陵法律评论》2006,(4):116-120,160
"工拙"源于"巧拙",最早用于评价人物性格的灵巧与笨拙;作为一个文学理论的专有名词首见于梁代;声律论的创始人沈约首次以"工拙"论诗,创造了一种新的文学批评原则和方法."工拙"论建构了中国古代艺术新的审美理论,丰富了中国的对立诗学体系,展示了中国诗意美学的意蕴,对古代文学艺术理论和文学艺术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叶名怡 《法学》2018,(3):29-45
结构化资管计划系借贷合同、委托合同与担保合同等多重合同关系的结合。宝能系九个资管计划构成"一对多"通道业务,若穿透地分析其嵌套设计,则其杠杆比例远超规定,其保底条款也违反了部门规章;另外,在其上一级融资体系中,民生加银资产管理公司发行的资管计划存在资金池业务。这些违规行为并不能对宝能系资管计划的有效性产生根本性影响。禁售期限制仅影响合同履行,不影响合同效力。结构化资管计划能以自己名义开设账户并持有股份。宝能系与九个资管计划构成一种基于契约安排的一致行动人关系。现行法并未禁止股东转让其表决权。宝能系在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准确性与全面性上均存在重大瑕疵,但不影响资管合同效力及其表决权。  相似文献   

11.
朱熹把道德伦理作为法的本体,把"刑"作为"德、礼、政"循环运动中承先启后的关键环节,而把严刑作为实现"德"的重要保障.朱熹的德刑理论既承袭了传统儒家的重德传统,赋予道德以绝对的、神圣不可动摇的主体地位,又对儒家的"轻刑"传统作了修正,实现了从德主刑辅向德刑并重,从重德轻刑向重德严刑的转变.朱熹的修正实现了传统儒学法理念的嬗变,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当前德育走出困境的路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明确了多元时代我国德育的基本价值,而且荣辱感、羞耻感也是道德教育的有效切入点.荣辱观教育不只是面向未成年人的,而且是面向全体人民的,其中首先应该进行的是成年人的荣辱观教育,它是进行未成年人荣辱观教育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聂晓英 《政法学刊》2007,24(4):115-118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轨时期,警民关系由于社会的转型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从警察文化视角研究警民关系,有利于调整警察的价值观与增强群众的认同感,有利于警察体制的建设和执行,有利于警察形象的建设,有利于解决制度不能解决的问题。并从先进警察文化的内化与警察文化的创新两方面谈了警察文化视角解决警民关系的途径。先进警察文化的内化是营造良好的环境和宣传教育,并通过实践外化警察文化从而增强内化;警察文化的创新是要转变执法思想,加强文化强警的认识,通过制度化来稳固已有先进文化成果。  相似文献   

14.
在教育改革过程中,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问题进一步突显,其中不乏对教育理论的质疑、批评与反思.一场教育改革能否得以深入而持续的展开,关键要看是否有明确而具有内在坚定性的理论信念的支撑.对于教育理论研究来说,应具备明确的理论信念并明确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关联的不同方式与内在机制,在变革实践的过程中探索理论影响实践的现实模式.  相似文献   

15.
德性"自盈"是中国文化对个体自我体认的最基本的评语.而一切人生理想的诉求都集中于自我德行的外溢,这就造成了中国文化对人性自我意识的过分乐观.因此,这种基于德感意识的人性体认,缺乏追寻彼岸超越精神的动力,也带来了个体精神生活的乐感取向,从而导致了道德泛化和去道德化等诸多道德教育困境;而对人性体认建立在罪感基础上的西方文化,却孕育了具有超越之爱感的道德教育.所以,中国道德教育必须从狭隘的本土化思维框架中走出来,通过再思中西不同的人性体认,促进爱感的生成,承担培养爱者的使命.  相似文献   

16.
城乡环境正义的失衡是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体制的必然结果,从法律的效率价值视角思考城乡正义,这种城乡环境差异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历史必然性,当这种差异越过一定度时,城乡环境立法就要向法的正义价值回归。城乡环境正义的纠偏不能脱离环境效率价值的掣肘,我国新《环境保护法》对农村环境保护的目标期待能否实现、如何实现,关键在于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实施能否抓住效率这个核心,高效配置和利用农村环保资源,实现农村环境保护的根本改观。  相似文献   

17.
我国立法机关于1996年在吸收了对抗式刑事审判合理因素的基础上,创设了"控辩式审判"方式,以解决庭审走过场的弊端和实现控辩审职能的分化。从司法实践来看,改革者的目标并没有得到实现。我国的刑事审判在实际运作上是一种缺乏对抗的"被告人说话式"审判,具体表现在:庭审上趋于消极但不中立的法官,公诉人对审判的单方面主导,被告人是法庭上的"主角","说话权"受限的量刑辩护人,法庭调查的书面化等。由此导致我国刑事审判制度的双高现象:高效率和高定罪率。  相似文献   

18.
先秦诸子言说方式,至战国中期而一变:从早期至理、名言之语录,一变为充满譬喻故事之论辩.<韩非子>之<说林>、<内外储说>的产生,不过是这种演变的极至化结果;中国早期小说之"譬论"的重要文体特征,正是在先秦子书这种演进过程中生成的.<内外储说>"一曰"所记载的异闻传说,都是与其相对应的经文、说的正文故事同时写作而成的,并非是后人添加进去的;"一曰"之异闻作为"未完之稿"而产生、存在的意义,不仅体现了韩非对于譬喻故事的特殊兴趣,体现出传说故事的丰富性、口传性,而且还透露出"譬论"文体(早期小说)诞生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19.
郭秉文是获得教育学博士学位的中国第一人.他所提出的"四个平衡"广为人知.作为郭秉文大学管理思想的一部分,他所践行的"学术与事功的平衡"堪称是其"第五个平衡"."所学者皆有所用,所用者皆本所学",学以致用、学用一致、用其所学,鼎足而三支撑起第五个平衡.有一种现象既是学术与事功平衡的题中应有之意,又是这一平衡的升华与超越,那就是引领.而引领似可说是与教学、科研、服务等量齐观的高等教育的"第四职能".  相似文献   

20.
现代行政权能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而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但各类行政机关之间围绕行政权限发生的争议也随之日益增多。这不仅会导致行政效率的下降,而且会严重影响行政机关的威信并损害行政相对人的利益。"魔兽争霸"网游监管权之争即是其中典型。当然,目前已经存在一些解决权限争议的行政惯例,但行政惯例的作用有限,且有悖行政法治的基本理念。从行政法治的视角来看,有关部门应当进一步树立正确的行政执法理念,拓展行政权限争议解决渠道,完善相关争议解决制度,以促进行政权限争议解决过程的规范、效率和公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