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求知》2011,(12):24-25
一科技型中小企业对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1.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引领和支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体,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原动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创造"的核心是技术创新和技术核心竞争力,大型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虽然支撑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但大多为垄断行业,吸纳使用科技创新的应用技术远远多于其自身的技术创新,难以在科技创新上担当重任。  相似文献   

2.
科技金融属于产业金融的范畴,主要是指科技产业与金融产业的融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推动科技和金融的紧密结合,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完善科技金融体系、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途径。一、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情况2011年,《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提出,未来五年,要基本建成国家创新体系,要完善科技和金融结合机制,建立多渠道科技融资体系。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目前,我国的科技金融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3.
影像技术是指摄影、摄像、电影等技术手段记录对象信息的科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影像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也使警务情报工作运用影像技术手段进行情报的采集、存储、分析和判研有了可以依赖的技术(物质)基础。在警务情报影像技术中,警务是应用领域,情报是内容,影像是载体和技术手段。当前在警务情报的理论研究和实战应用中,应该使影像技术手段和方式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形成特色的专业理论体系,以期更好地促进公安情报学的发展,更好地培训、指导警务情报实战。  相似文献   

4.
文化遗产是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立足数实融合背景,将共生理论引入文化遗产与数字科技融合发展理论分析框架,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在深入阐释文化遗产与数字科技融合发展内涵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动态共生系统中研究主体的共生单元、共生环境与共生模式,探讨数字科技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播和体验方面的应用。我国文化遗产与数字科技融合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仍面临融合深度不够、用户需求高而实际应用较弱、保护与利用认知较落后等挑战。通过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充分展现文化内容的核心价值,增强公众对文化遗产的认知,是两者融合发展的主要目标。为此,要采取如下举措:加强技术管理,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注重用户需求,推进用户导向的多元化开发;提高认知水平,实现文化遗产价值社会共享。  相似文献   

5.
科技的爆炸式发展,使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与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强大、国际地位的提升紧密联系在一起,对社会技术思想的研究至关重要。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是当前我国提出建设科技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理论基石也是科技强国实践的重要指导思想。通过深刻剖析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分析技术所呈现的社会性、政治性与价值性等内容。进而提出马克思社会技术思想对中国建设科技强国的启示:必须大力促进科技革新;充分发挥技术的政治功能实现国家富强;重视政府对技术的塑造与规制。  相似文献   

6.
同位素与辐射技术的应用,同核电、核动力的应用并重,这是我国核工业、核科技大军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又一主攻方向。因其投资少、见效快、收益大、能耗少,被喻为核工业中的“轻工业”。 在我国核工业创建40周年之际,中国核工业总公司蒋心雄总经理介绍说, 推广、应用同位素与辐射技术, 在近15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个包括同位素及其制品、  相似文献   

7.
中国能否实现科技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总体上讲,我国科技发展为科技跨越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包括人力投入条件、知识积累条件和经济、社会支撑条件。但我国科技事业除在人力投入上具有一定优势外,总体上的国际竞争力并不高,特别是科技发展的制度瓶颈(包括企业制度、市场制度、人才培养和使用制度以及政府对科技发展的宏观调控能力)和经费不足严重等问题,成为我国实现科技跨越的主要障碍。 科技跨越的实质是科技创新积累到一定程度而发生的质变。核心的过程是科技创新。一般而言,科技跨越可以分为不同的模式,按照科技跨越的技术创新轨迹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模式,其中第一种是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后改造继而实现技术跨越的“开放式”的科技跨越;根据创新程度的差别,可以分为“渐进性”科技跨越和“根本性”科技跨越;根据科技跨越的直接社会和经济影响的不同,分为“战略突破型”科技跨越和“创造财富型”科技跨越。许多学者认为,中国当前的科技跨越发展应当以“开放式”的科技跨越、“渐进性”科技跨越和“创造财富型’”科技跨越发展为主,使企业成为科技跨越发展的主体。同时发挥公共研究机构、高等学校协同作战作用。政府起改善环境的作用,着力建立适于培养创新能力的企业制度、人才制度和市场环境,同时加强政府对在科技  相似文献   

8.
田永胜 《理论探索》2012,(5):75-77,119
科技发展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是:科技自身的局限性,科技后果的不确定性,科技成果的滥用。科技发展使食品安全问题呈现出新的特征,即"无法感知"、"不可计算性"和全球性。化解食品安全风险,需要通过法律遏制危害食品安全技术的开发和滥用,通过检测手段防范科技造成的食品安全风险,通过政策引导减少有副作用科技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科技评估体系中的伦理之维缺失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技术评估的本质属性出发,回顾和梳理了国外科技评估的发展轨迹和总体演变趋势,在此基础上深入剖析了我国科技评估体系中的伦理之维缺失问题。  相似文献   

10.
应用基础研究是以目标为导向的基础研究,旨在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解决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大技术问题。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抢抓新一轮全球科技发展先机的必然要求和有力支撑。由于缺乏整体战略布局,内生动力不足和产学研一体化程度较低等原因,目前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强度偏低,应用转化率较低,缺乏顶尖创新人才和企业,制约着应用基础研究能力的提升。应从加强顶层设计,深化创新机制体制改革以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推动我国应用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到二十一世纪,激光技术将成为世界科技的支柱之一。各国的研究和实践告诉我们,总结本国发展科技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是寻找发展依据的重要而可靠的途径之一。回顾一下我国激光技术的发展史,从中总结有益的东西,作为今天的借鉴是很有必要的。 同时起步 中途落伍 对激光的研究,我国与世界科技先进国家同时起步。一九五九年,当美国正在解决研制激光器的两大困难:寻找光学波段的谐振腔与适合在光学波段内得到粒子数反转的具体系统和方法时,我国也  相似文献   

12.
科技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它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产生了危及人类的各种不良后果。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的目的与其应用后果之间的不确定性所产生的风险,构成了科技发展的内在矛盾。风险作为科学技术的内在属性,虽无法完全消除,但人类可以在正确价值观主导下运用各种手段把科学技术所造成的风险降到最低。从伦理学的视域,对科技行为进行伦理规制,发挥好道德的约束与导向作用,则是防范与控制科技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教育驱动人才、人才驱动科技、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积累了坚实物质技术制度基础和宝贵经验,形成了以“教育、科技、人才”为核心要素的创新发展生态体系。在进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历史征程上,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教育、科技、人才的协同支撑能力,提升三位一体的整体效能,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做好先导性、基础性和战略性支撑。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科技思想对我国科技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科技取得的成就是与邓小平同志在发展科学技术过程中的高瞻远瞩和他关于科技思想的前瞻性分不开的。邓小平科技思想前瞻性主要表现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后勤保障,科学发展;高新技术为先导,持续发展几个方面。邓小平科技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对发展我国科学技术的指导方针一直指引着我国的科技工作。  相似文献   

15.
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应用研究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发展至今已经在司法部门,特别是侦查机关办案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科学性逐步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和人们的认同。在人类历史实践中,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是现代心理学、医学、生物电子学及其他学科综合应用发展的结果。合理运用这些技术,对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犯罪心理测试技术体系,使我国的犯罪心理测试技术早日纳入法治的发展轨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方青 《团结》2007,(1):41-42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速,食品安全不仅事关消费者健康,而且影响国际食品和农产品贸易,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美国、日本、欧盟等通过调整和修订政策法规,将食品安全列入优先领域,纷纷增加科技投入,强化技术研发,保障食品安全。我国食品安全科技也在建立农业科技体系、食品工业科技体系和公共卫生科技体系的过程中得到了较大发展。  相似文献   

17.
《瞭望》1987,(16)
我国的社会主义技术市场正在蓬勃兴起,但是,这个在科技与生产建设紧密结合声中诞生的新事物,还仅处在开始阶段,还没有建立起较完善的法规和管理工作。显然,这对这一新生事物的健康发展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都是不利的。因此,如何对技术市场进行扶植、引导,已成为能否尽快使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政府科技资金主要投向产品开发或一般性技术改进、模仿创新,用于核心技术攻关、源头创新并不多.随着我国产业链向高端爬升,模仿创新、集成创新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源头创新即将顺势形成,目前是政府科技资金配置导向和配置方式改革的时候了.建议大幅减少政府对接近生产的研发的资助,政府要大力资助自然科学基础研究,目前重点资助应用研究,根据科技项目性质选择不同的配置方式.  相似文献   

19.
正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到来以及我国发展的现实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一系列论述,立足于从理论到实践、从历史到现实的逻辑进路,围绕科技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指明了新时代进行科技创新的战略地位、战略目标和战略举措,为新时代推进我国科技创新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3,(34)
当前,全球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引发的大调整、大转型之中,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调速换挡期",经济发展既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存在难得的机遇,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平稳发展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在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总体上,我国经济发展对科技的运用不足,以粗放型发展方式为主、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还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有待提高。这也决定了我国旧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得不转向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依靠科技力量发展创新型经济,破解经济增长的深层次问题,打造经济升级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