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工师指南》2008,(3):26-27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培育造就新型农民。2006年.区委宣传部紧密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重点.通过广泛调研。  相似文献   

2.
《山西政报》2010,(17):70-7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而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又是新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好体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农村人口众多是我国的国情,只有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家园,让农民过上富裕的生活,才能保障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内需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佩  张宽 《中国民政》2006,(8):52-52
江西省高安市民政局卢小宝认为.农民群众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增进农民福祉,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做好这篇文章.必须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做好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工作。一是大力加强村民理事会建设。要依托农村党员、村民代表,农村致富能手、妇女骨干、离退休干部“五大骨干力量”.民主选举村民理事会成员.发挥他们在宣传农村政策、管理公共事务、服务经济发展、调解矛盾纠纷、  相似文献   

4.
《时事资料手册》2006,(1):11-11
2005年12月28日-29日在京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目标,绝不单纯是搞新村建设,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注重实效,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使新农村建设带给农民实惠、受到农民拥护,扎实稳步地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5.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也是最关键的任务在农村,在农业,在农民问题上。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基于这一基本国情,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泰安市人大常委会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采取各种措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6.
薛永 《淮海论坛》2006,(4):31-3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系统工程。而农民则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和力量源泉。本调研小组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背景,运用问卷调查、个案分析等方法.探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刘珂 《学习与实践》2009,(4):165-168
“家园建设行动计划”是具有武汉特色的新农村建设的创新与实践,其主要经验可以总结为:坚持普惠:努力使全体农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问计于民:坚持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规划先行:规范好新农村建设的全部建设项目;农民主体:坚持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贯穿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转变职能:创新新农村建设工作运转机制。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惠及全国广大农民的一项民心工程.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关系重大。铜山县委、县政府坚决贯彻中央精神,求真务实,强化措施,在“培育新农民,打造新产业、建设新村庄”,建设“民富、村美、风正”的新农村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这里,主要谈谈新农村建设实践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早在1999年,经济学家林毅夫就提出了“新农村运动”的概念,当时他撰文指出:“我国从1979年开始的改革以农村为突破口,20年后的今天,走出当前生产能力普遍过剩、内需不足、市场疲软的突破口,仍然在广大的农村。” 新农村要发展,不仅是要发展经济建设,基层民主的发展也至关重要。“民主”直白地放在农民面前或许是个深奥的名词。而放在具体村务管理中,则成为了解决矛盾的“钥匙”。村民自治及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正在逐步而又深刻地改变着中国农村的形态。 由此可见,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组建有特色的农村合作组织,事关农民经济利益的维护,事关农民民主权利的保障,事关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事关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稳定。 本刊此次策划中反映的仅仅是重庆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缩影。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一定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从农民最关心的事情着眼,从农民最急迫的事情入手,从最能见成效的事情做起,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的承受能力。同时,要大力开展普法教育,教育广大农民群众遵纪守法,引导农民确实增强法制意识,有序参与民主实践,理性表达利益诉求,逐步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这样,我们的新农村建设才会有更快、更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但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还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比如,对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的理解上,认为新农村建设是农民自己的事,要靠农民自己,政府仅仅起主导作用。其实不然,农民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更应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受益主体。  相似文献   

11.
《精神文明导刊》2007,(6):25-2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由于我国国土辽阔、区域发展不平衡,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各地区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适合本地情况的思路和模式。2006年以来,河北省坚持从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出发,积极整合农村公共资源.分期分批开展村民中心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2.
合作经济组织是现阶段农村工作制度变革和组织创新的重要体现,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农民有效的进入市场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已经显现出积极的作用。新农村建设的难点是如何使农民增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积极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推动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为重心的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对促进农民增收.推动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祖国北疆内蒙古卓资县的乡村大地上。终年活跃着9支电影放映队,他们顶寒风迎酷暑。跋山涉水把农民企盼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文化娱乐.科学技术.致富经验等等展现在雪白的银幕上。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了难以估量的贡献。农民亲切地称电影公司是点亮农民心房的心灯.是清除农村落后意识的清心剂,是闪烁在新农村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4.
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的深层含义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要从根本上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建设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而且要建设良好的精神文明.二者缺一不可。通俗地说,就是让农民既生活得富裕.同时还要生活得美好。因此,关乎新农村建设的各种政策、措施。都必然包含着建设新农村文化这一深层主题。文化建设不仅是文化事业分内的事,更是一种经济社会文化统筹协调发展的系统性、全局性的工作;不仅要解决农民急需的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5.
庞玲 《当代广西》2008,(20):39-39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仅能改善农民的生活,增加农民收入,实际上也是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最终带动和塑造民族进取精神,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伟大事业。新农村建设必须在“多予”上下功夫,增加财政资金对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的投入以及教育、卫生、福利等社会事业的支持。在农民自愿参与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着力解决好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推进农村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张泽洲 《新重庆》2007,(6):25-27
秀山县位于武陵山腹地.历史上素有“武陵明珠”和“小成都”之称.幅员面积2462平方公里.农业人口54万人.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近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方针,全力做好“促进农民增收”、“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社会和谐”、“工作机制建设”四篇文章,在切实促进秀山县的新农村建设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时事资料手册》2007,(1):37-38
2006年11月21日.《农民视角的新农村建设》研究成果与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农民视角的新农村建设研究”是由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叶敬忠教授等承担的重大课题。叶敬忠教授等研究人员通过在江苏、湖南、河北和甘肃等地深入调查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态度、需求和建议.发现一些问题严重影响新农村建设的实施,也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本刊将这些问题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惠及亿万农民.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赋予人民军队的光荣使命,是广。大官兵义不容辞的责任。军队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取得更大成效,必须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在总结近年来组织开展的生态文明村建设、“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城乡共建文明村等活动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富裕、知识、新风、娱乐“四进农户”活动,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建设新文化,培育了一大批典型。他们领着农民学、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引导农民变。受到农民欢迎。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0.
《政策》2007,(2):16-19
●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解决农民持续增收最紧迫的问题●大力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农民生产生活最紧迫的问题●探索“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路子,解决农民发展投入最紧迫的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我省坚持从解决当前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在起步阶段着力抓好那些投资不大、见效较快、受益面广!!!!!!!!!!!!!!!!!!!!!!的工作,以赢得民心,增强信心,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持续动力。2006年以来,全省各地着眼于抓基础、抓关键、抓根本,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从而进一步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