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及课堂教学中,常以"吃梨子才知道梨子的滋味"作为批驳不可知论,证明实践出真知的例子。但"吃梨子"本身只是生理活动,因而不属于实践。以"吃"作为比喻源出于恩格斯和列宁对不可知论的批判。其被用于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在特定的政治语境中政治批判的需要。如何认识外部世界、如何证明人的思维感知与外部世界的一致性,是近代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讨论的重点问题,它是一个逻辑问题而非经验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方面坚持世界的可知性,实践出真知;另一方面也看到真理的相对性与实践的不确定性。我们应该从学理上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2.
"理解马克思"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提,它将理论研究带入了解释学视野,也将解释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问题推向理论前沿。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等同于解释学,忽视哲学和解释学的质的区别,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实践诠释学"会导致历史唯心主义。"理解马克思"必须反对绝对主义解释学,绝对主义解释学违背了理解的主体性、辩证法原则,在本质上是一种教条主义。"理解马克思"必须反对主观主义解释学,主观主义解释学违背了理解的客观性、可知性原则,在本质上是一种虚无主义。"理解马克思"必须坚持客观主义解释学,坚持理解是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保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元性基础和科学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正社会科学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近年来,我省社会科学普及事业得到快速发展,为提升公众社会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社会科学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4.
《人民论坛》2014,(32):6-7
<正>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它处于各种学科金字塔的顶端,从逻辑和思维层面进行延伸和拓展,任何学科的最顶端研究所指都为哲学问题,而政治、科学、法律、宗教、伦理道德、美学、逻辑学更是哲学不可或缺的研究对象或者组成部分。希腊人将哲学称为"爱智慧之学",赋予其透过现象看本质,探寻世界本源和世界普遍规律的使命。因此,关于某个事物或者某个问题的哲学研究也就成为人们探究一个事物是什么,如何生成,因什么存在,将会如何发展,其演变规律何在等根本性问题的代指。  相似文献   

5.
传统哲学以追求作为世界万事万物存在的根据为己任,即追求因果链条的"原初点",此"原初点"在传统哲学中以"本体"呈现出来。由于"本体"脱离现实使得因果关系成为一种抽象存在,此因果关系虽然构成了现实生活世界多种解释样式,但这种"连续性"思维定势的弊端,即抽象决定论的因果关系无视现实生活存在及其"有限性"规定。这成了现当代哲学反叛传统哲学的突破口。马克思哲学从现实生活世界"有限性"规定上,阐释了人类社会的决定性因果关系及其非决定性因果关系内在关联,揭示了现实生活世界及其内在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按照现行所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书籍的一致看法,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当然也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世界本原问题,即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反映和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我以为,不管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还是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都没有超出认识论或者理论哲学这个范围。如果马克思主义哲学仅仅研究这些认识论问题,这就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所批判的“以往的哲学只知道解释世界”的旧哲…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哲学史上所实现的革命常常被人们称为“实践转向”,他把哲学研究的视角从宇宙本体转向了人类世界,以人的存在方式———实践———为中介去解决哲学的主客二元对立,更从人的实践活动及其历史发展出发去寻求人类解放道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人的自由和尊严。这一转向的意义体现在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①中。要深刻把握这一革命性转换,就有必要对马克思哲学实践转向作一番深入的审视。传统哲学的困境:实践转向的动因古典哲学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哲学家们对世界的认识并不深刻,因而他…  相似文献   

8.
哲学是思的事情,但“哲学思什么”却是未定的问题,因为哲学的“思什么”最终决定哲学“如何思”,所以哲学的智慧首先在于如何划定思的界限和维度。面对流变的世界,哲思给自我划定的第一个界限是万物共有的存在。但个体之思无法把握世界整体的存在,所以哲思给自己划定的第二个界限是人的存在。面对人的存在,哲思追问的首要问题是人何以存在,“人何以存在”成为哲学追问的基本问题与最后界限。  相似文献   

9.
哲学是研究人与世界的关系的。不同的哲学研究人与世界关系时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侧重点,由此而形成不同类型的哲学。不同类型的哲学有不同的哲学基本问题。人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依赖和掌握世界,必然与世界发生各种各样的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哲学界正在重新开展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的讨论,我认为,要研究这一问题,必须首先对下列问题作出回答: 1)现代科学的发展和哲学的分化以及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的改造,究竟在多大的程度上影响和改变着哲学?上述变化是否完全改变了哲学本身的形而上学性,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否以存在为研究对象? 2)在现代哲学中,哲学人类学的种种问题日益取得重要的使置,因而关于人的各种研究问题显得十分突出。如人的需要、人的实践、人的能动性、主观性、人与世界的关系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系统中的人、控制系统中的人等等。马克思主义哲学将如何反映  相似文献   

11.
人和世界的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恩格斯认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或最高问题。对这个理论过去有一种教条主义的简化、绝对化倾向,现在则出现了另一种贬低、否定的倾向,因而需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它,并结合当代实践和认识加以充实和发展。应该说:这一论断仍然基本正确,理由有三。一、理论来源于实践。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亦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首先在于它反映了人类实践的基本问题。二、它是核心问题。哲学上其他一系列重大问题构成这个核心的各个侧面,哲学家们如何解决各…  相似文献   

12.
陈少明先生在《中国哲学:通向世界的"地方性知识"》一文中认为中国哲学起源于"地方性知识",而其在发展过程中又呈现出普遍化的理性倾向。他由此提出了把中国哲学推向世界的方式。然而由于对"地方性知识"理解的偏差,导致此文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将格尔兹的"地方性知识"概念与劳斯的"地方性知识"混为一谈;二是误解了"地方性知识"与"普遍性知识"的关系;三是将"地方性知识"应用于哲学领域,实际上已经超出了"地方性知识"概念的使用限度,而且这种做法会走向文化相对主义,最终反而会阻碍中国哲学融入世界。本文立足于对陈文的分析,旨在走出"中国哲学是一种‘地方性知识’"的误区。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决然对立。前者将"改变世界"作为主题,后者则耽于"解释世界"的先验幻象。问题的症结是旧哲学理论建制的维度缺失。世界观、历史观的局限导致哲学家们既提不出"消灭旧世界"的主张,更找不到"通往新世界"的道路,以致于纷纷坠入意识形态迷误。针对旧哲学的症结,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三个方面对之进行变革。一是确立了彻底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揭示了人的劳动实践与世界的历史生成之间的本质联系;二是确立了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及其历史规律。三是将唯物史观贯彻到了对资本时代的批判,既肯定了其存在的必然性,又论证了其必然灭亡而为更高社会形态所代替的趋势和规律。马克思因此解决了"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统一问题,在终结旧哲学的同时开辟出一条崭新的哲学道路。  相似文献   

14.
哲学追求的不仅是真理,而且是价值,因而是知识形态和意识形态的统一;哲学把人与世界的总体关系作为自己反思的对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因此成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并体现了哲学思维的特殊逻辑,即反思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的逻辑。哲学的基本派别包括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新唯物主义"是"现代唯物主义"。无论在自然观上,还是在历史观上,现代唯物主义本质上都是辩证的。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包括唯物主义历史观在内的辩证唯物主义,同时,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又为哲学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哲学界围绕物质概念与存在概念的内容及界限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同志认为,存在概念无论从其抽象深度还是外延广度上都高于物质概念,它“不仅包括物质现象,而且还包括精神现象,……存在就是世界,是对世界上物质和精神两大类现象的总称。而物质不过是存在整体的一部分,”(见《哲学研究》一九八二年十一期第48页)  相似文献   

16.
时统君 《前沿》2010,(17):47-51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哲学发展史上亘古及今而居于哲学基本问题地位。哲学的本性决定了哲学基本问题既是唯一的,又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着的。否定思维和存在的关系这一哲学基本问题,必然淡化甚至取消了哲学的党性原则,模糊甚至消弭了哲学中的诸多是非,最终哲学也就丧失了其赖以安身立命的合法性根基。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个大题目,现就最主要之点,谈四个问题。一、学派盛衰的历史总结中国古代哲学是世界三大哲学传统(中国哲学、印度哲学、西方哲学)中的一个。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应该对它加以科学的  相似文献   

18.
一、哲学把握的逻辑发展人对世界的哲学把握不是静止的,一次完成的,它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因而必须放在历史发展中加以考察。在这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要求我们坚持两点:其一是可知论观点,即人类理性对世界的哲学把握基本上能认知、能反映对象世界的本质规定性;其二是决定论观点,即人类理性对世界的哲学把握并非完全是随心所欲、自由选择  相似文献   

19.
哲学是对人的存在方式的一种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关于“什么是哲学”的无穷追问和不断争论,表明哲学研究的 对象是在历史发展中不断生成着的人的存在方式,哲学研究尤其要提倡分析批判和 百家争鸣的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关于无限世界的一般规律的总汇,而是对人 的存在方式及其发展道路的自觉反思。本体论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其实 质是对人的存在方式及发展道路的抽象概括。传统的以追求无止境的物质高消费为 唯一出发点而牺牲和掠夺自然的单元发展观已发展到极限,导致人类的自我否定。 人类文明的根本标志在于人的知、情、意得到更合理更协调的发展。哲学研究的当 务之急,是研究和探索自然必然性和实践合理性的辩证关系,建树新的发展理念, 以保持并推进人类文明。  相似文献   

20.
范德华 《思想战线》2012,38(2):125-126
一、哲学功能的拓展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从功能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享受世界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武器,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功能。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改造世界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功能之一。但是,如果仅仅只讲认识世界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