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忠恕之道"是儒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了儒家道德价值实现方式的基本内容,也是儒家伦理思想的精髓。"忠恕之道"的前提是"情",这是从人之本性"善"为出发点的。基于"忠恕之道"的实现途径"诚"—"诚者物之终始"、"诚者天之道也",最后揭示出"忠恕之道"的实现"仁"。这是一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宽容精神,更是舍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加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2.
罪犯违规是监狱机关改造罪犯的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现象。违规行为是违规心理的外化表现,罪犯违规心理是违规行为的内驱力。将罪犯违规及其违规行为的控制纳入罪犯心理矫正轨道,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罪犯的违规问题,并使之成为罪犯改造的契机。  相似文献   

3.
罪犯行刑心理的稳定性,是罪犯对监狱的行刑环境和行刑方式,在其内心深处与监狱的监管安全信息相碰撞、相衍生、相交织,表征在语言、行为、表情等具象活动中所进行的一种心理思维和思想意识.其行刑心理稳定与否,是监管安全的直接之源,也是监管安全的控制之源.其行刑心理因其排斥心理、情绪变化、阅历差异和性格冲撞而变异,通过望闻问切法、重点排查法、心理暗示法、信息分析法和气象预报法等,可望对罪犯的行刑心理作出稳定与否的研判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个高危群体,罪犯中自杀、自残、自伤以及他杀、伤害等案件不时发生。产生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长期以来我们对罪犯教育方面存在着重大缺失,才导致了服刑罪犯对生命的漠视。罪犯生命教育的目的是为促进罪犯个人生理、心理、社会、道德及灵性等各方面的均衡发展,以建立自己与他人、环境等的相互尊重与和谐共处的关系,协助罪犯追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以期养成健全的人格。生命教育的宗旨,是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强化罪犯的生命教育,提升罪犯的生命价值,拓展罪犯的生命意义,是控制和预防罪犯自杀、自残、自伤以及凶杀、伤害等案件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罪犯心理矫治对于罪犯改造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首先阐述了罪犯心理矫治的内涵,在综述前人有关研究的基础上,评述了目前罪犯心理矫治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最后就研究视角、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提出了未来研究亟待加强的方面。  相似文献   

6.
老病残罪犯是监狱罪犯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原因,他们成为心理疾病高发、安全隐患突出的群体。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实践“老有所为、残有所学、健康服刑、踏实改造”的特色服刑理念,探索老病残罪犯改造的新途径,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罪犯是具有高度自杀风险的特殊人群。自杀死亡是罪犯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更是其心理危机的严重表现形式。因此 ,防范罪犯自杀是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危机预防的工作重点 ,是监狱心理咨询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防范罪犯自杀的有效措施 ,是消除和纠正对自杀的误解与偏见 ,正确地认识罪犯的自杀问题 ,把一般性措施和有针对性的措施结合起来 ,以预防为主 ,及时寻找和发现罪犯中的各种自杀迹象和线索。  相似文献   

8.
心理矫治在对于未成年人罪犯的矫治中起了重要作用,笔者在阅读了大量文献和专著的基础上,对未成年罪犯心理矫治概念、历史和现状做出总结,分析了对目前未成年罪犯心理矫治的研究热点方向,并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对未来有关未成年罪犯的心理矫治的研究趋势给预测。  相似文献   

9.
罪犯教育是监狱的基础工作,同时也是实现监狱安全稳定的重要保障。罪犯教育可以保障监狱的安全稳定,监狱的安全稳定又为罪犯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拓展了空间。通过教育实现罪犯心理防控、道德防控、重点防控、情感防控、自立防控,以达到罪犯教育主导监狱安全稳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感化教育是现代监狱行刑的重要原则。人类的学习本性不仅使受教育成为必要,而且使其固定为社会化的一种需求。更重要的是,人性可以借助充足和完善的教育进行重塑。由于犯罪是一种社会化缺陷的反照,因而罪犯教育实际上是一个再社会化的过程。罪犯教育矫正的原理即在于通过良好教育使其重获守法的心理倾向,增强抑制犯罪的心理力量。从社会学、人性论与犯因性的学理角度来看,罪犯感化教育不仅事属可行,而且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变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也为教育过程中如何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提供了有益启示。“以学生为本”,主要是尊重学生的个性,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2.
未成年犯中的短刑犯在服刑前缺乏约束,游荡社会,造成在服刑过程中呈现出态度散漫、自觉改造较难、急功近利、改造积极性差的新特点。我们必须在重新认识短刑犯特点的基础上,正视短刑犯教育改造的复杂性与艰巨性,增强刑事奖励的时效性,重新审视我们对短刑犯的教育改造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犯罪的复杂化,在对女性罪犯改造过程中,出现了新的现象——同性恋。女性罪犯中的同性恋现象,有它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从心理学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透析,是矫治同性恋行为,改造罪犯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4.
心理学作为当代前沿性学科,它的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和动力源泉。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维护人自身的心理和谐,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化解人们的心理不和谐都需要心理学。应通过多种途径开展知识普及,加强专业建设促进学科发展,加大科研投入提高科研水平,来推动心理学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5.
网络虚拟世界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正在以神话般的速度将其触角伸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更吸引了众多青少年加盟。网络造就的虚拟空间隐藏着的各种消极因素 ,正在一步步逼近缺乏足够辨析问题能力的青少年 ,无情地侵蚀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如不很好地加以解决和控制 ,将会影响青少年的未来发展。应采取的对策是 :( 1)针对网络虚拟世界产生的负面影响 ,帮助青少年建立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系统 ;( 2 )从社会角度建立心理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6.
《共产党宣言》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应当对社会现实问题高度关注,并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来剖析社会现实;他们不断地从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汲取理论创新的动力,能够经常性地进行自我批判;他们应保持对社会思想潮流变化的敏锐性,敢于应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的诘难和挑战;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不仅需要在本国范围内传播与应用,而且需要通过语言转化来实现向外的扩散与传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利用更多的媒体,尤其是新兴的互联网媒体来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7.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关键是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三个问题。高校教师必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社会底层人员犯罪呈逐渐上升趋势,调查统计,当前监狱在押罪犯中,社会底层人员罪犯占据了绝大多数,因此,探究社会底层人员犯罪原因尤为必要。就社会底层罪犯的犯罪原因而言,诱生因素存在于个体、社会、家庭三个方面,对于重新犯罪罪犯还包括监狱管理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相互联系,综合发挥作用,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孤立起来都不能单独产生犯罪的结果。只有深入探究并认清社会底层人员犯罪原因,才能有针对对性地预防犯罪,并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儒家的"中庸"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理论范畴,是中国古代社会人们的理念和行为准则.按照中庸的原则方法去做,才能有恰到好处的道德行为,在道德实践上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中庸思想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有借鉴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最密切联系原则对传统冲突规范的突破及"硬化"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密切联系原则是当代国际私法发展中出现的一种以实用主义的经验方法进行法律选择的学说.20世纪中叶特别是70年代以来已经引起国际私法学界的高度重视.这一原则对国际私法的立法和实践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拟就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历史沿革、具体运用、对传统法律选择方法的突破及追求目标、硬化处理等几个方面作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