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日战争初期,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党逐渐深化了对统一战线策略的认识,实现了由反帝下层统一战线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转变。九一八事变后,我们党提出了反帝下层统一战线策略,并随着形势变化逐渐突破了这一策略;在红军长征途中,遵义会议推动了党的统一战线策略的转变,党在执行北上抗日方针的过程中逐步产生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思想;瓦窑堡会议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正式形成,之后党积极贯彻这一策略,历经波折达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最终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并不是狭隘的民族本位的民族主义,它旨在重振民族精神、抵抗西方列强侵略、用公理来反对强权,超越西方帝国主义形态的民族国家建构路径。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根植于中国传统文明的"大同"理想传统,吸收现代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提出依靠民族主义实现复兴,而复兴之后采取世界主义的取向并发扬中国传统文明。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中的民族主义立场和世界主义关怀及其平衡方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3.
在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前期,毛泽东在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和我们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斗争中,形成了独立自主思想。到了抗日战争时期,这一思想应用于统一战线中,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成为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统一和独立,团结和斗争的根本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领导中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同一切愿意抗日的社会各阶级、阶层、党派、团体和军队都建立起了抗日救国统战关系。其中,中共与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杨尚昆所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各种形式”,“周恩来同志他们到南京、到庐山,同蒋介石建立统一战线,那是一种形式。周恩来同志他们同那些地方实力派包括阎锡山在内搞统一战线,是另一种形式。”①笔者认为,杨尚昆在这里所说的周恩来等同蒋介石建立的统一战线,就是我们通常所指的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这个统一战线相对于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来说,它是建立在国共两党各有自己的军队和政权基础上的,没有共同的政治纲领和固定的组织形式,是双方经历了10年对峙之后,在有利的国际环境下进行的合作。那么,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同国民党地方实力派建立的统一战线与中共同以蒋介石为首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建立的统一战线相比,又有哪些特点呢?  相似文献   

5.
文章认为民族主义是困扰当今世界的一种普遍性社会思潮,西方社会对其解释的思想维度始终是多元的。但无论视角如何,有一点却是一致性的,即民族主义只是近两个世纪以来的产物。民族主义兴起的“现代性”基础无疑是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但这并不构成解释民族主义基本元素——民族形成的唯一理由,因而有关民族自决、民族共同体、民族工业主义特征、民族文化性等等,都成为西方学者用来论证民族主义存在的原始资源,而这些正是中国相关理论所缺少的。故此,借他者之镜,照自身衣冠,或许有点意思。  相似文献   

6.
李和平 《世纪桥》2009,(3):8-9,31
周恩来积极贯彻执行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卓有成效地开展对国民党各界人士的统战工作,争取张学良、杨虎城联共抗日,形成了红军、东北军、十七路军“三位一体”的西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周恩来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做出了巨大贡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周恩来与蒋介石国民党举行五次谈判,最终形成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7.
《党史天地》2007,(7):55-56
“西安事变”前后国共两党的一系列秘密接触,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西子湖畔,周恩来与蒋介石的一次秘密会谈。  相似文献   

8.
统一战线是一个充满着智慧和力量的法宝。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华民族在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巨大的压力之下,超越阶级、民族局限而结成的。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并为之付出努力,促进了西安事变的发生。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也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9.
贺赞 《世纪桥》2008,(7):41-42
统一战线是一个充满着智慧和力量的法宝。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华民族在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巨大的压力之下,超越阶级、民族局限而结成的。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并为之付出努力,促进了西安事变的发生。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也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0.
统一战线是一个充满着智慧和力量的法宝.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华民族在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巨大的压力之下,超越阶级、民族局限而结成的.中国共产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并为之付出努力,促进了西安事变的发生.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也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随着冷战时期的结束,民族主义浪潮席卷全球,中国同样也经受着民族主义浪潮的冲击。在新疆,民族主义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稳定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拟对民族主义概念,如何看待民族主义和新疆的民族分裂主义等问题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关于民族主义的概念 民族主义的概念有多种不同表述,归纳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种:(1)民族主义就是地主、资产阶级思想在民族关系上的反映,是他们观察处理民族问题的指导原则、纲领和政策。(2)民族主  相似文献   

12.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造成了中华民族空前的民族危机.自大革命失败之后,一度沉寂仿煌的上海资产阶级也随着民族矛盾的急剧上升.从九一八到八一三这一时期,先后发起了一系列爱国民主运动.这既推动了全国抗战高潮的到来,也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拟就这一运动的过程和它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贡献作一概述。从九一八到八一三这一期间的上海资产阶级的爱国民主运动,概括的说,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的活动和两次高潮,第一次高潮形成,是在东北九一八事变2后到上海一二八战争前后.在此之前,上海工商界人士…  相似文献   

13.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国家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和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下,毅然在西安举行兵谏,扣留了蒋介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变发生后,在中国共产党和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的努力下,蒋介石被迫接  相似文献   

14.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迫使蒋介石停止“剿共”,实行联合抗日政策,奠定了国共两党重新合作的基础,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发展.周恩来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发生,使中共在沉寂多年后重新登上苏区以外的政治舞台.本文以西安事变的发生到“保蒋安全”阶段为节点,对多个主体在西安事变发生后的反应和周恩来在其中的斡旋调停作一梳理,并分析周恩来统一战线思想在西安风暴中心的实践特点.  相似文献   

15.
一种文化民族主义的观点声称,西方文化已经进入了死胡同,资本理性和科技理性已经走向末路.我们要实现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就要回到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前孔子”中去寻找出路.然而,当今世界文化相互激荡的事实提醒我们,文化民族主义要想达到民族文化自觉,必须在中西文化相互交流的大背景下,积极引导文化民族主义自觉发展,避免保守和激进,使其与民族文化自觉方向一致,继承民族传统的同时吸收外来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民族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6.
红军长征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的酝酿、发展、成熟时期,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它的具体实践涉及到中国共产党在文化活动、宣传民族与宗教政策、争取地方实力派、中间党派与民主人士等方面的统战工作。  相似文献   

17.
民族分裂主义是影响新疆社会稳定的主要危险之一。深入研究新疆民族分裂主义的形成演变,思想体系,活动特点,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其反动本质,更有效地打击其阴谋破坏活动,维护新疆社会稳定。下面就以上几个问题谈些粗浅认识。一、新疆民族分裂主义的形成及演变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现代民族意识的觉醒,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思想开始广泛传播。在帝国主义的直接染指下,新疆开始接触到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它们主要是由国内外某些势力通过开办新式学校,利用宗教活动,邮寄书刊或外国驻华使馆散发宣传品等形…  相似文献   

18.
张学良民族复兴思想经历了一个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其内容从多方面阐发和回答了何谓民族复兴、为什么要民族复兴和怎样践行民族复兴这一系列基本问题;其思想的本质属性是民族主义的,具有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相统一的特征,并显现了自身的特殊性;是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主客观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影响和作用也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9.
反贪倡廉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也是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历史证明,它是我们党领导的事业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的重要保障。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领导的代表大地主、大资本家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国民政府,不仅在军事上奉行不抵抗政策,而且在政治上也是腐败反动之极,以至许多国民党大员借机大发国难财。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和民族的脊梁,为挽救民族干危亡之中,团结国民党中的爱国力量,逼蒋抗日,干1937牢;7月15日公布了《国共合作宣言》,与国民党结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我们党并没有因此还…  相似文献   

20.
李辉荣 《党史博采》2011,(12):17-21
今年是宁郡起义胜利80周年。1931年12月14日,国民党第26路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策动下,由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等同志率领在江西宁都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它发生在日寇大举侵略中国、民族危机最严重的时刻,起义直接打乱了蒋介石的“围剿”部署,促进了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壮大了革命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