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共舆论时代的问责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平等力量横扫大地历史学家告诉我们,近代西方的社会变革,是从“公共舆论”的出现而展开的。17世纪后期,“公共舆论”在英国出现;18世纪中叶,“公共舆论”在法国出现;18世纪末19世纪初,“公共舆论”在德国出现。“公共舆论”一出现,社会问责浪潮就扑面而来。西方各国的封建王权,无论它们的统治者是聪明还是愚蠢,残暴还是软弱,无一能经受住“公共舆论”社会问责浪潮的冲击。妥协的封建王权,演化成虚君共和的君主立宪制; 不妥协的封建王权,毁灭于大革命的烈火中。近年来,这个曾在人类历史上演出过许多历史转型序曲的“公共舆论”,开始悄然出现在中国,并迅速激荡起公众问责的浪潮。  相似文献   

2.
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在列宁的领导和指导下,苏维埃政权对中农的政策由“中立中农”转变为“同中农妥协”.在实践该政策的过程中,列宁提出一个基本原则,即“尽量公正地对待中农”.列宁“同中农妥协”的思想对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具有理论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汤恩伯是臭名昭著的国民党战犯之一。在抗日战争的初期阶段,汤恩伯作为军团级指挥官参加并指挥了一些战役,也取得了一些战果。但是,由于其一贯追随蒋的妥协政策,因此也留下了相当的争议。尤其在台儿庄战役中,20军团的行动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本刊特邀军史作者史军先生,以翔实的资料,生动的笔触,为大家提供一个客观的历史视角。  相似文献   

4.
阮直 《法制博览》2010,(10):22-22
退让与忍让虽然都是妥协,可确有本质的区别。退让是强者的胸怀,忍让是弱者的无奈,退让者不是惧怕,忍让者却是屈从。  相似文献   

5.
经贸联系在两岸政治冲突中的化解作用刍议修春萍*去年六月以来,两岸关系的大幅波动引起了多方的关注,由于在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上无法达成妥协,80年代后迅速热络起来的两岸关系由此陷入了僵局。在僵持的特定环境中,两岸间业已存在的许多政治歧见和种种差异被凸显了出...  相似文献   

6.
刁大明 《南风窗》2014,(1):76-78
蒙大拿的“红蓝混合”,决定着鲍卡斯属于民主党内的温和保守派。内敛、低调,强调两国利益的合作与妥协,可能将是他的使华风格。  相似文献   

7.
莱茵资本主义与全球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欧各国政府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在阶级妥协让步的基础上建立了社会福利国家体系,形成了以德国社会市场经济制度为基础的莱茵资本主义模式,度过了资本主义的战后黄金时代。自80年代,新自由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方向,90年代的经济全球化使莱茵资本主义陷入危机,西方资本主义面临更大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布什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将维持现状视为台海政策的核心目标。然而,在应对陈水扁废除“国统会”和“国统纲领”的过程中,美国的态度并不始终如一,而是先后出现“硬——软——再硬”的变化过程。本文试图以布什政府对陈水扁“废统”主张的反应为线索,观察美方在三阶段态度的变化,分析其变化的缘由,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透视美国现阶段台海政策的内在矛盾及其局限性和妥协性。  相似文献   

9.
福区政府与福街草根商会通过协商民主基础上的谈判对话,实现了国家权力与社会权利基于妥协基础上的共赢。这一人类学田野观察中的福街草根商会“民族志”揭示中国宪政建设在文本宪法尚不能转化为有效政制之转型期间,民间组织与地方政府双方可以在既有文本宪法框架下主动互相接触;并通过协商民主范式变通相关政策法规,在交往理性中渐趋宽容与妥协。这种“正当妥协”的地方性宪政经验表明,民间组织与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平等基础上的协商与对话,促成互利互惠的和谐社会。地方性宪政的微观经验,还需要通过普适性的法治国途径上升为国家法律,但实已拓开当下中国国家与社会结构性良性互动关系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法制博览》2011,(19):61-63
谈到“二十一条”,我们通常有一个定论,即袁世凯为换取日本对其称帝的支持,甘心出卖国家主权。那么,事实是否如此?“二十一条”的签订,是袁世凯甘心卖国,还是被迫妥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