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自觉既是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和谐共处之道,也是中国社会内部多个民族、多种文化之间的共同发展之路。大学生作为当代青年的佼佼者,肩负着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在文化自觉的视域下,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认同首先必须认同本民族文化,加强民族文化学习;其次要客观看待外来文化,发挥主体意识,最终形成民族精神的凝聚力量,振兴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一种力量,左右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命运;文化还是一个地方繁荣发展的象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需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才能解决经济力量与文化力量发展不均衡、不和谐、不协调的问题。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地方民族文化是整个民族文化的基础和根源,地方经济发展而文化不发展,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统战工作之于党的事业,至关重要,被喻为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 当今时代,科技、经济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界大潮中,中国要想创出一条新路,实现祖国统一、振兴中华的民族伟业,除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继续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体制外,很重要一点,就是要进一步统一民族意志,凝聚民族精神,调动起各方面的积极力量,投身于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增进民族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重大命题,文化力的进入,进一步拓宽了增进民族和谐的视野。开展文化统战是增进民族和谐的必由之路,要充分运用文化的力量开展文化统战,推动民族和谐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并认真对待宗教这一重要社会力量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因势利导,通过统一战线的方式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努力促成各宗教内部之间、不同宗教之间、宗教与世俗社会之间相互理解、平等相待、共存共荣,在宽容和睦的氛围中将广大信教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来,为促进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安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6.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承担着重大的文化责任。主要表现在:认同主流文化,引领社会思潮的正确导向;创新先进文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建设和谐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尚;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不断创新;开发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产品的质量提升;促进文化交流,参与全球文化沟通与对话。这些也是当代知识分子在和谐文化建设中应该承担的重要责任。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和谐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当代知识分子作为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主体,对我国的和谐文化建设负有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  相似文献   

7.
民族关系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至关重要的政治和社会关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文章分析了影响我国民族关系的根源、因素、缘由、原因,对如何用和谐的民族关系汇聚正能量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民族地区是中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该地区的和谐稳定是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尤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民族团结、稳定成了大局。但是,少数地区仍有动乱。其深层原因除了政治、经济、国外敌对势力外,我国深层民族问题还突出反映在文化上。解决民族深层文化问题,是当前维护民族地区和谐稳定的大局。  相似文献   

9.
这一期《社会主义论坛》,重点关注一个崭新的话题:和谐文化建设。 建设和谐文化,是我们的一项新的战略任务。今年5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必须从树立共同理想、打牢共同思想基础、弘扬民族精神、开展道德建设等方面加强工作,促进和谐文化建设和发展。强调要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方式宣传和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强大的道德力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努力营造和谐氛围,广泛倡导和谐精神,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以和谐文化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0.
闽东畲族文化资源丰富,在扶贫攻坚背景下具有极强的社会功能,它的开发程度直接关系到闽东畲村精准扶贫的成效。畲族文化资源扶贫式开发离不开社会各界力量的参与和推动,必须发挥统一战线对民族经济发展的助推作用,找准扶贫开发路径,壮大开发规模,不断增加民族文化资源的扶贫效益,促进畲族文化资源开发与扶贫事业的共赢式发展,实现闽东民族和谐共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共同的理想信念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既体现了个人理想与民族理想、社会理想的有机统一,又以共产主义最高理想为目标指向。在全球化趋势日趋增强的时代背景下,只有牢固树立并不断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持久和谐、共同繁荣的"世界梦"的实现才会得以巨大的力量支撑。  相似文献   

12.
统一战线与和谐文化建设,一个是政治实践,一个是文化探究。本文从文化及其社会功能入手,揭示统一战线与和谐文化建设的辩证关系:通过和谐文化建设可以实现统一战线争取人心、凝聚力量的任务;统一战线可以为整合多元文化、倡导主导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13.
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和谐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人口较少民族文化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要针对人口较少民族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积极解决。要发挥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提高知名度,以文化促进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4.
高校统战文化,是统一战线理论与高校统战实践的结晶,贯穿于高校的统战工作,蕴含着高校统一战线内部多种力量之间形成的共同政治理念、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具有突出的政治意识性,是具有独特风格和气质的文化形态。它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实现科学民主决策的需要,是高校统战工作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服务发展、增进和谐的重要形式和载体。  相似文献   

15.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是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文化总和.统一战线作为一种策略智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文化的人生智慧是统一战线策略原则的思想基础;中华文化的和谐思想,是统一战线团结联合的指导原则;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是统一战线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就是要激励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团结凝聚一切热爱祖国的人们和政治力量,将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到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业上来,推动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华文明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创造力,蕴含着中华民族悠久而辉煌的历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三祖文化"是民族大团结、大融合、大发展的文化,其与凝聚中国力量是一脉相承的。弘扬"三祖文化"不仅可以增强华夏儿女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更有助于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7.
“中国梦”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近代以来中国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史进程中,重塑民族文化有助于整合整个国家、民族的力量,为社会发展进步注入思想活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而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期的中国社会更需要“中国梦”在理论和实践中引导重塑民族文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文化自觉既是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和谐共处之道,也是中国社会内部多民族、多文化之间共同发展之路。在文化自觉的视域下,培育当代青年的民族认同就必须认同本民族文化,加强民族文化的学习,客观地看待外来文化,发挥主体意识,重塑本民族文化,以期最终形成民族精神的凝聚力量,振兴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9.
建设和谐文化 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锦涛同志最近在考察云南工作时强调,要树立共同理想、打牢共同思想基础、弘扬民族精神、开展道德建设,特别是要宣传和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和谐文化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力量。这一重要讲话,首次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的战略思想,深刻阐述了加强和谐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的指示,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共同理想,努力营造和谐氛围,广泛倡导和谐精神,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0.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和兼容并蓄性等特点,中华文化"有容乃大"、"兼容并蓄"的品质不仅孕育出各民族团结统一的"大一统"价值观,而且形成中华民族和谐包容、文明互鉴、和平发展的历史传统。团结统一的"大一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价值追求,在当代表现为把多元的民族和文化凝聚成一种力量,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