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百年历程中,党以“救国”“兴国”“富国”和“强国”为历史主题开展情感共鸣、认知共识和智慧共振的历史自信教育。党通过制定历史教育措施明确历史方向,开展历史纪念活动以塑造正确历史观、总结历史经验、建构历史评判标准,推进了百年来历史自信教育的实践创新、话语发展和精神凝练。基于党对历史自信教育的百年探索,我们要坚持时代问题导向与民族复兴目标相结合、政治立场与党管宣传原则相统一、心怀“国之大者”与培育干部人才相契合,为中国式现代化巩固实践基石。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国马克思哲学界质疑和批判了把“自然历史过程”思想看作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观点,指明了“自然历史过程”思想的隐喻性。从当代哲学一语言学角度看,“自然历史过程”思想确实具有隐喻性。在对“自然历史过程”思想的肯定理解到否定理解的具体讨论过程中,不仅恢复了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性、批判性深度,而且使历史唯物主义作为历史唯物论和历史辩证法的总体统一回归到当代哲学的视野之中,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理论生长点。  相似文献   

3.
陈宇宙 《世纪桥》2007,(4):76-77,86
马克思的“历史”规定是科学的历史话语。在新世界观的原初语境中,“历史”并非仅仅是指常识中的社会历史领域,更重要的是哲学本体性的规定。历史是社会的自然和自然的社会,是人类的历史性存在和历史性生存,是永远不会停止的、不断自我否定向前的实践过程。其“历史”规定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考察:一是人类社会整体的历史性存在,一是“现实的个人”的历史性生存。  相似文献   

4.
把握历史发展的“合主体性”“与合规律性”选择,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实践理性主题,而这个“双合”性的积淀与趋势是历史不同于自然史的本质特点,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实践能动选择的根本法则。  相似文献   

5.
朱丽 《世纪桥》2011,(3):36-37
在文明与民主程度相对较低的历史发展的早期,“英雄人物”在创造历史中的指引作用是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而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文明的发展,普通民众的民主观念得到提升,他们越来越自愿地介入社会与国家事务的管理中来,此时,“英雄人物”的作用得到削弱,民众创造历史的力量得到释放,历史就越来越表现为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了。  相似文献   

6.
历史自信,是“四个自信”的历史基础与历史支撑,是从历史脉络中汲取前行力量与发展动力的精神源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自信,是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总结历史经验、凝聚历史智慧、勇立时代潮头、把握历史主动的现实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自信,内含从历史自觉进阶至历史自信的逻辑主线,是“四史”中理论意蕴与逻辑内涵的辩证统一,具有历史性、全局性、人民性、现实性与发展性的内在特质。在新时代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自信,具有开创与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与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意义与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7.
胡汉华 《学习月刊》2010,(16):33-34
“文革”作为历史仅仅过去三十余年.人们对“文革”的记忆却很模糊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虽然在思想理论上和政治上否定了“文革”,但由于强调“团结一致向前看”,不纠缠历史旧账,历史问题“宜粗不宜细”.因此对“文革”没有进行彻底、深入、系统地反省.尤其关于“文革”的历史细节的叙述.在我们的官方文本和历史教科书中,都显得极为鲜见,造成年轻一代根本不了解“文革”这场大内乱、大灾难的真相。不知“文革”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了怎样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8.
评卡尔·波普尔对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尔·波普尔在一系列论著中抽取了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基石 ,否证了历史规律的存在乃至在此基础上进行历史预言的可能性 ,视马克思这一历史理论为“经济主义”、历史宿命论。在此 ,通过对马克思历史决定论的逻辑前提、基本内核及其理论功能的辩证 ,实现其理论和方法的逻辑力量。  相似文献   

9.
从革命与社会生活关联的角度入手,讨论中共历史研究中“问题感”缺失的状况及原因,对深化党史学理论的认识,具有积极的作用.有些中共历史研究中“问题意识”的淡漠,主要原因在于这些研究基本陷于简单的政策阐释的层面,导致了研究结论的封闭性.中共历史研究学术化的前提在于放开历史的视界,走向政策实践的动态历史,以问题为导向来呈现社会与生活视域中的革命史.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是对党的重大历史成就、伟大建党精神、宝贵历史经验、坚定人民立场的积极肯定和高度认同,生成于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我们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的重要指示要求,就要厘清历史自信的理论机理和实践逻辑,从明晰“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增强历史自觉,把握历史主动,不断激励全党以更加坚定的历史自信凝心聚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提出的“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命题中所包含的“世界历史”理论是指各民族、国家由于普遍交往 ,整个世界开始形成为相互依存的统一历史 ,这种“世界历史”的产生使社会发展中的“跨越”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中国正是在 2 0世纪特殊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跨越“卡夫丁峡谷”必然地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 ,同时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必然对世界历史和全球化过程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红旗文稿》2015,(4):40-41
新世纪以来,被称为马克思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较量区”的史学界出现了一些“新”观点,在史学界和教育界产生了恶劣的负面影响。一是以“创新”之名行解构之实。时下有人打着“创新”的旗号,否定主流意识形态思想。史学界掀起的“重构中国近代史”思潮,试图抛弃革命史的叙事模式,在历史研究中彻底进行“告别革命”,自然也就抹杀了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争取独立与自主战争的历史作用,民族英雄的崇高历史地位也就遭到  相似文献   

13.
人类社会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看起来扑朔迷离、一团混乱的社会历史现象背后究竟有无规律可循?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谁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系列重大问题,既是“终极之问”,更是“历史之谜”,在人类思想史上曾经长期困扰着人们,却得不到正确的解答。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以无可辩驳的科学性证明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破天荒地指出,历史的发源地不是在“天上的云雾中”,而是在“尘世的粗糙的物质生产中”。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围绕人与自身关系的主题所阐述的“历史合力论”思想 ,含有极其丰富的内容。“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既从理论上继承了恩格斯“历史合力论”的思想 ,又结合党建的实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加以发展 ,是新时期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进步的新“历史合力论”。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历史周期律”的超越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周期律”作为一种客观的历史现象被尖锐提出后,我党三代领导人都曾致力于超越“历史周期律”的探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党超越“历史周期律”理论探索的集中体现和最新成果。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超越“历史周期律”的必然路径是:保持生产力的不断解放和可持续发展用以消除“历史周期律”形成的物质根源;构建先进文化的创新机制和营造先进文化创新的氛围用以消除“历史周期律”形成的文化根源;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用以消除“历史周期律”形成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6.
《廉政瞭望》2012,(15):56-56
“知识分子”是中国的特有称谓。有人说当今“知识分子”的历史作用、历史地位和历史责任,随着时代演变已经发生根本变化,适时改变称谓,是适应潮流之举。也有人反驳应承认并尊重“知识分子”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7.
历史自觉是中国共产党对历史的主动觉悟和运用,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基本意识前提。以辩证思维把握历史自觉需要做到“六个相统一”:自觉坚持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统一,自觉坚持历史、现在与未来的统一,自觉坚持历史分析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自觉坚持历史局部与历史整体的统一,自觉坚持历史发展“变”与“不变”的统一,自觉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历史自觉走向实践,在于做到自觉以正确的历史观对待历史,自觉站在人民群众这一历史主体一边,自觉站在历史的高度上不断进行自我革命,自觉以奋斗精神书写新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朱丽君  阎孟伟 《新视野》2003,23(3):47-49
全球化的实质是市场经济的全球性拓展,而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也正是以对“世界市场”的分析为依据的,因此马克思的“世界市场”和“世界历史”理论是“全球化”理论的早期形态。马克思分析了世界市场从16世纪到19世纪所经历的三个发展阶段,剖析了世界市场和世界历史的实质和内在矛盾,指出了世界市场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马克思关于世界市场的发展必然导致共产主义的推论,依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总结人类历史之过去、审视历史之当下,指明了历史之未来的发展方向。贯穿其中的一个核心思想是,人类历史发展必然遵循一个不断进步的规律,资本主义社会作为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个环节,必将被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代替。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必然性理论,通过采用“合力论”的分析方式,克服了思辨哲学的神秘主义色彩和“庸俗马克思主义”的片面性认识。进一步而言,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必然性理论,有力地回击了历史虚无主义把历史看成一个无主体的偶然结果的错误论断,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理论依据。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不断积蓄起新征程上奋斗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世界历史”理论在当今资本主义经济全球化时代得到了进(?)本在全球的扩张使人类历史真正进入“世界历史”的完备形态;在此,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致(?)全球范围充分扩散、深化,特别是“冷战”后资本的寄生性、腐朽性更为露骨;“世界历史”历史(?)向极限发展,又在生产力和普遍交往上为全球社会主义准备着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