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辛亥革命以来,海外华侨积极参与中国政治。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社会战乱不断,华侨对侨乡社会尤其关切。十九路军入闽受到海内外的欢迎,但随后发起改旗易帜的福建事变却未能获得广泛的支持。华侨基于对全国抗日形势、十九路军在侨乡的作为及事变前景的分析,对福建事变各持不同态度,或声援、或抵制、或旁观。虽然福建事变昙花一现,但它再一次展现了华侨参与侨乡政治的热忱。  相似文献   

2.
出国借贷是侨乡民间借贷的一种类型,是侨乡人为筹集出国资金而向亲友或熟人借贷的一种经济活动,它因侨乡的海外移民而兴,也助推侨乡海外移民的发展。侨乡海外移民的发展和高额的出国费用、民间借贷的优势以及来自海外的移民汇款是侨乡民间出国借贷兴起的原因。在侨乡民间的出国借贷过程中,它以乡土社会的熟人关系为运作基础,受乡土社会传统道德力量的制约与保护。  相似文献   

3.
陈世柏 《求索》2012,(6):155-157
与非侨乡相比,侨乡都市农业现代化具有非侨乡不可比拟的优势,改革开放后广州在海外移民慈善行为的推动下,探索出一条农业现代化的侨乡模式。这条模式就是以侨为媒介,发挥侨力,汇聚侨资,海内外乡亲互动,抓住都市农业的发展机遇;以科技扶持和创新为突破口,提高都市农业的产业水平;以优化农业结构为核心,提升都市农业的产业体系;以城市为依托,拓展都市农业的产业功能,促进传统农业向都市农业的转变,推动都市农业的现代化。广州都市农业现代化的模式为其他地区都市农业的现代化道路选择提供了极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择厦门曾厝自然村作为研究对象,将口述访谈与文史资料相结合,试图重构近代以来百余年间曾厝的历史,并通过与塔头村的比较,剖析一个侨乡从形成、发展到逐步衰落的过程。本文指出,侨乡作为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必然有其兴衰的历程。任何地区的发展都是与时代、大地区的发展紧密联系的,也只有找到真正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才能取得最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袁祖浩 《桂海论丛》2012,(5):125-128
面对广西石漠化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和扶贫难度不断加大的严峻现实,民建广西区委探索了一条生态教育移民扶贫新路。这一扶贫新模式突破了传统扶贫理念的束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针对性,有利于根本解决石漠化区脱贫致富和生态保护的双重难题。开展好生态教育移民工作,政府及相关部门需要从领导规划、宣传发动、资金投入、配套政策等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曾建生 《求索》2006,(7):78-81
本文以广东水库移民管理改革的相关经验总结为基础,从管理理念、监管体制和管理方法三个层面探讨了水库移民管理模式的创新及其基本内容,指出在水库移民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须在宏观上解决三个方面的关系,在微观上必须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水库移民管理改革。  相似文献   

7.
于右任先生是老同盟会成员,国民党元老,他曾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可以说与中山陵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晚年居住台湾的他,对祖国大陆,对故乡,对亲人,无时不在挂念中,对中山陵也从未忘怀。于右任早年投身民主革命,1906年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活动。1924年底,他随孙中山  相似文献   

8.
南洋是海南华侨华人的主要移居地,海南侨乡饮食文化受到南洋的影响较大,呈现出南洋化的特点。早期海南人以经营咖啡店、茶餐室闻名,他们通过携带或者投资等方式,把南洋的食品和饮食习惯传入家乡,喝咖啡、吃面包等逐渐成为百姓的日常饮食。海南人饮食习惯的改变,刺激了相关产业和行业的产生与发展,海南岛成为我国最早的咖啡种植基地,面粉、咖啡的进口贸易也迅速增长,中西结合的老爸茶成为新兴的餐饮模式。  相似文献   

9.
我国侨乡众多,且分布广泛。长久以来,侨乡人文精神以其独特的人脉优势、人文底蕴和资源禀赋,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也为当地高校提供了办学治校、特色发展的文化支撑。以坐落于我国著名侨乡的温州大学为例,以温州人精神为主体的温州侨乡人文精神始终贯穿于温州大学创办、建设和发展的全过程。作为温州人自己办起来的高校,温州大学不仅有弘扬和发展温州人精神的责任和义务,更有将温州人精神融入学校侨特色发展的基础与必要。借鉴嘉庚精神与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等在厦高校彼此融合、协同发展的经验和做法,温州大学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开设温州人精神专题课程;要以第二课堂为辅,开展温州人精神主题实践;要以文化建设为媒,写好温州人精神命题作文,从而开辟出一条将温州人精神有机融入温州大学侨特色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凭借增长的经济与文化影响力,崛起的中国对全球华人尤其是海外新移民产生了一种辐射源的作用。中国的壮大唤起了海外新移民的族群意识,促使该群体在融入居住国主流社会的同时,也密切关注祖籍国中国的发展动态和国家形象。以留学生和技术移民为主要代表的华人新移民对中国国家形象总体上持一种积极的评价;同时,他们从跨国行为者的角度,借助现代媒体等渠道对中国的内政外交表达了自身的观点,鞭策中国塑造大国形象和民族尊严以满足其成就"主流精英"的心理诉求。华人新移民对崛起中国的国家形象认知,使之在维护和优化中国形象以及为中国的发展建言献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华侨华人儿童在国外知觉到的歧视较为明显,这在年龄较小、国外居住时间较短和第三代华侨华人儿童身上表现尤其突出;文化适应状况整体较好,儿童的年龄较大、国外居住时间较长,其文化适应得就越好;歧视知觉、文化适应与华侨华人儿童的性别、出生地无关;华裔儿童在歧视知觉与文化适应上没有比华侨儿童表现得更好;歧视知觉与文化适应之间存在负相关,个体知觉到的歧视越强,文化适应性越差。各方应积极关注华侨华人儿童健康成长,减少和消除歧视,提升该群体的文化适应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以往的移民研究更多聚焦农民工群体。然而,北京市常住外来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知识型移民已达四分之一,他们的特征是年轻化和职业专业化。户口不在北京是他们共同特征。在他们内部出现了结构性分化,既有职业状况不稳定、收入不高的群体,也有已达到中产阶级生活水平的群体,随之出现了不同的群体意识和社会行动模式。本文以北京市为例分析知识型移民的总体特征、结构性分化及现实意义,揭示在整合移民研究和社会分层研究的基础上关注这一群体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李胜 《前沿》2012,(22):38-40
美国是一个移民的国度.对于其移民原因的分析,除了用经典的推拉理论阐释之外,我们还可以将软实力理论引入移民这一领域,并用此作出合理的解释.从这一视角下解读美国1991-2000年的移民状况,我们能够看出:冷战后十年间,由于美国拥有明显强于其他国家的软实力,所以移民美国者在数量及族类上也比其他国家更显突出.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美国软实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移民的多寡与优劣.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亚洲移民社会性别时,要关注两种主要形式:合同式的劳工移民和自发式的劳工移民,同时应关注劳工移民中的社会性别问题。以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中国的移民情况为例,一般说来,这些移民工人的生存状况都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无法拥有输入国公民和永久居民拥有的许多权利,这是需要从国际、地区和国家等不同层面给予解决的政策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移民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让移民真正实现“移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这是我们各级党委、政府和移民的共同愿景,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然而在移民的搬迁过程中,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纵观世界及各国的水库移民状况,传统文化对移民成功与否将起着一定的作用,因此,研究、探讨这一因素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6.
强毅 《前沿》2008,(1):62-67
红寺堡曾是宁夏中部干旱带上的一片荒漠,自1998年以来借助扶贫扬黄灌溉工程和生态移民政策,在很短的时问内走上了城市化的道路,闽出了一个贫困地区小城镇发展的模式,对西部贫困地区城镇化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本文依据红寺堡扶贫扬黄生态移民的发展历程,探讨了红寺堡扶贫扬黄生态移民开发城镇化模式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据此对西部贫困地区的城镇化提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7.
适应气候变化与消除贫困和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在实践中,国家的规划性适应战略与基层社会的自发性适应行动的协同程度,决定着适应的成效.在宁夏,政府和移民都以非农化方式应对气候风险.政府为此投入大量资源,同时以严格规制移民资格及其迁移行为的方式分配资源.但这些规制与处境不同的移民自发的适应行动相抵牾.两种适应方式各自遭遇困境,都未能实现真正的非农化.解决困境,需要规划性战略重视基层社会自发适应的动力和过程,探索更加切实有效的治理方式.  相似文献   

18.
石艳春 《人民论坛》2010,(6):262-263
日俄战争以后,日本政府就开始向中国东北地区推行移民侵略政策。为了达到稳固人心,永久霸占中国东北的目的,日本在向中国东北推行大规模移民侵略之际,并没有忘记对移民进行思想统治和对东北民众进行同化,移民的宗教信仰就是其表现之一。  相似文献   

19.
生态移民的社会适应是关系到生态移民工程最终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通过对长江上游牧区生态移民搬迁之后生活状态和社会适应的分析,讨论搬迁移民在急促城市化过程中社会不适应的原因,从生产、生活方式、文化和心理等几个方面阐释了文化和职业培训在改善移民社会适应性上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还对移民迁入地目前的培训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移民培训的内容安排、持续性、追踪机制、培训对象的态度以及培训参与者资源整合的能力是影响目前培训效果发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移民管理工作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移民管理工作现代化既是重大的理论课题,也是重要的系统工程。本文深入挖掘移民管理工作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阐述移民管理治理理念、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围绕构建内涵丰富、功能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现代移民管理体系,以上海边检总站为例,提出警务运行机制和勤务组织模式的优化调整模式,提出现代化移民治理能力生成培养机制,探索出符合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移民管理工作现代化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