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勇 《理论前沿》2009,(4):45-46
以对临海市古城街道企业的调研为基础,总结了企业贯彻执行合同法的情况,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新《劳动合同法》贯彻执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已于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合同法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交易规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出台了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和技术合同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内外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加强,这三部合同法中的一些内容与实际生活越来越不一致,甚至对经济发展产生障碍,三部合同法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日渐显现,制定统一合同法势在必行。新《合同法》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已于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合同法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交易规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出台了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和技术合同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内外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加强,这三部合同法中的一些內容与实际生活越来越不一致,甚至对经济发展产生障碍,三部合同法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日渐显现,制定统一合同法势在必行。新《合同法》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遵循与国际惯例接轨,融入世界经济大市场的宗旨,在吸收了世界各国先进的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本文试图将国际贸易领域中最重要的公约——《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与新《合同法》若干问题作比较,并对新《合同法》作出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对原有合同法进行了哪些补充和完善,还存在哪些不足? 文章认为:新合同法在基本原则、法律制度、调整对象以及许多具体规定上对原合同法进行了全面的补充和完善,使新合同法成为了一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律。同时,新合同法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是没有完全反映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现状,许多规定不易操作,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欠够,合同法的立法形式也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5.
李鸿 《工会论坛》2009,15(4):145-147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的作用下.世界各国法律在调整市场法律关系的过程中也正经历着趋同化的历史走向,《国际商事合同通则》正是在这一大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将我国《合同法》与《国际商事合同通则》作以比较和分析.找出彼此之间的趋同与差异,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合同法》,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劳动合同法》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民法通则》已颁行20多年了,《民法通则》的内容保留着大量计划经济的痕迹,在改革开放、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新形势下,《民法通则》的过时日趋明显。近年来,几乎每颁布一部新的民事法律都会与《民法通则》的内容相冲突,特别是刚刚生效不久的侵权责任法,竞以下位法来修订上位法的民法通则;在实践中,由于这些内容相互矛盾的法律的同时存在,同时实施,结果造成法律的无法准确适用。在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法律、修订法律已成为经常性的活动的今天,《民法通则》得不到及时的修订。这无疑是我国民事立法的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民法通则》的过时及与后来颁行的法律的矛盾和不统一是多方面的,其中以与《合同法》的矛盾最为突出。《民法通则》与《合同法》内容的冲突主要表见在立法的原则与指导思想、民事主体的行为能力、行为的效力等诸方面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我国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及不完善,使得外贸代理制的推行遇到了障碍。我国《合同法》的颁布实施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权明丽 《工会论坛》2007,13(2):148-149
预期违约是为了解决合同生效后至履行期限届至前发生在合同履行上的危险而建立的一项法律制度。我国《合同法》在继承大陆法系传统的基础上,也引进了英美法系中的预期违约理论,本文试就《合同法》中规定的预期违约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自《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以来,社会更多关注的是其对劳动者的保护,这就难免使得用人单位对该法产生了抵触情绪。深入进行研究,不难发现,在相当程度上,用人单位之所以会对该法产生抵触情绪,根本原因就在于《劳动合同法》的相关条文没有得到正确的理解与适用。确保《劳动合同法》的顺利实施,不能以侵犯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为代价。  相似文献   

11.
《劳动合同法》施行在即,针对其中一些热点问题.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发布解答并指出,当前劳资双方对于《劳动合同法》的理解都存在一定的误读。  相似文献   

12.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订立条件的立法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稳定劳动关系,我国《劳动合同法》增强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强制性,这弥补了先前《劳动法》的不足。但是,在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订立条件上,《劳动合同法》对特殊情形中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作出了不同的要求,但这些要求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不严谨性。  相似文献   

13.
劳动合同作为劳动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兼具公法和私法的特征 ,并较多地体现了私法的内容。我国劳动合同制度与《合同法》有天然的渊源关系 ,都是以合同的相对意思自治为基础建立的。市场经济下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完善应注重劳动合同的私法性因素 ,在保持劳动合同特殊性的前提下考虑对《合同法》原理的适用。  相似文献   

14.
自《劳动合同法》颁布后,全国各地刮起了一股凶猛的裁员大潮;实施之后又受到很多人的强烈抨击和责难,尤其是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定位。有相当一部分人,包括一些专家、学者,强烈批评《劳动合同法》定位不当,脱离国情,不利于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构建。本文在回顾西方国家劳动合同法立法定位历史发展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国情,认为现行《劳动合同法》的立法定位是十分恰当的,是符合当前国情的,有利于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桂人研 《人事天地》2010,(34):24-27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10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将于2011年7月1日起实施。《社会保险法》是继《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之后,保障和改善民生领域的又一部支架性法律,它填补了我国社会保障领域立法的空白,对于更好地维护公民参加社会保险和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合法权益,使公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学习宣传好《社会保险法》,我们约请有关专家对《社会保险法》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有效制约建设工程合同中的违约行为,保障承包人的合法权益,《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下称《合同法》)第二百八十六条确立了承包人对建设工程价款的优先受偿权,即:“发包人未按照约定支付价款的,承包人可以催告发包人在合理期限内支付价款。  相似文献   

17.
由于市场经济和对外开发的成功推进以及适应了现阶段我国的国情,劳务派遣在我国迅速发展,《劳动合同法》第一次在国家基本法的层次上对劳务派遣法律制度做出了规定。随着相关操作性立法和监管措施的完善,劳务派遣必将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劳动合同法》在《劳动法》中占据重要位置,在《劳动法》的贯彻实施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制定该法应当侧重处理好劳动合同订立、解除和违约解除劳动合同赔偿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交易是整个市场的基本因素,而市场经济的发展有赖于交易的活跃进行。合同法作为调整市场经济关系最基本的法律应该体现对交易的鼓励和保护。新《合同法》令人欣喜地体现了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我国《合同法》颁布前对违约归责原则的不同主张,到《合同法》颁布后观点趋向一致的发展过程提出问题。在扼要分析违约归责的基础上,结合两大法系国家的立法和理论,以及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充分论证了严格责任原则与过错责任原则各自的本质特点,从而提出归责应选择适用的原则及科学的内在含义。该原则的阐释对人们正确认识,掌握和运用《合同法》具有良好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