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最早命名为《解放日报》的报纸,是1936年12月由国民党在西安的一家《西京日报》——被张学良将军派人查封接管后改名而来的。 当时,西安有两家报纸,一家是由张学良将军创办的《西京民报》,另一家是国民党在西安办的《西京日报》。1936年12月12日,主持正义的《西京民报》最早报  相似文献   

2.
1949年8月,我随南下干部服务团来到了福建。由于之前我曾参加过徐州《新徐日报》的接管和上海文管会新闻出版部的后勤工作,因此这次南下,我依旧被编入与印刷有关的部门——《福建日报》印刷厂(它的前身是国民党《中央日报》在福建的印刷厂),具体负责机印车间的恢复生产工作。  相似文献   

3.
正1946年春,我党与国民党和平谈判期间,中共中央中原局调我去武汉参加谈判。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对我说,为了加强我军在武汉方面的工作,决定成立中原军区武汉办事处,他已与国民党武汉卫戍司令郭忏谈妥,由我任办事处少将处长,同时作为他的私人代表,以双重身份开展工作。于是,我带着徐达三、熊中节和《七七日报》女记者夏  相似文献   

4.
正罢工纪念"八一三"1938年10月,日军占领武汉、广州以后,中国的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逐渐转向战略相持阶段。日本侵略者在继续坚持灭亡中国的总方针下,对侵华的战略和策略也作了一些调整,加紧了对国民党政府的政治诱降。12月18日,早已与日本暗中往来的国民党副总裁、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国防最高会议副主席、国民参政会议长汪精卫从重庆出走,叛国投敌。汪精卫集团在香港主办的《南华日报》《天演日报》  相似文献   

5.
1938年1月11日《新华日报》正式在武汉创刊,是抗战时期我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第一张机关报,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张大型日报。它由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自创办,并一直持续至1947年2月28日。至此,《新华日报》在国民党统治区共出版9年1个月又18天,前后发行了3231号。  相似文献   

6.
1930年7月26日深夜,以彭德怀为总指挥,滕代远为党代表的红三军团,乘国民党军阀混战,长沙守敌薄弱之机,一举攻占长沙。红军入城后,军团总政治部立即派秘书长邱炳同和妇女部长邱一涵接管了伪《国民日报》馆,创办了《红军日报》。红三军团占领长沙后,作为军团总政治部主任的袁国平工作十分繁重。尽管如此,袁国平对《红  相似文献   

7.
五一口号 轰动世界 1948年,由于解放战争和政治形势的新发展,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节口号》,提出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讨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问题的主张,得到全国人民、各民主党派以及国外华侨的热烈响应和拥护。中共香港分局连贯嘱我和司徒权,拜访司徒美堂,征询意见。 8月12日在香港建国酒店七楼航空厅,司徒美堂举行记者招待会,对中央社、《华商报》、《大公报》、《华侨日报》、《工商日报》、《星岛日报》等十多个报社的记者,发表《国是主张》。这是他1946年自美国回国,拒绝参加国民党单方面擅自召开的“国民代表大会”,愤然来港,隐居多时之后,以美洲洪门致公堂元老身份的第一次公开发言。他说,自1947年底来港,囿于环境,未能与新闻界诸君见面,十分抱歉。当前国内形势大变,谁为爱国爱民,谁为祸国殃民,一目了然。本人虽然年迈,但一息尚  相似文献   

8.
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军委会发布一条宣布新四军为“叛军”,取消其番号的命令,要求全国各大报社务必刊登。正在桂林主持《救亡日报》的夏衍果断拒绝,于是报纸开了天窗。 翌日,蒋介石在桂林的爪牙为之哗然,悍然扣发当天全部的《救亡日报》,并向报社发出严重书面警告。形势一下子严峻起来,周恩来指示夏衍马上转移到香港,其他人员也一并撤退。周恩来的用  相似文献   

9.
正《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于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惟一的全国性日报。从1938年1月11日武汉创刊,10月25日迁重庆,至1947年2月28日被迫停刊,历时9年有余,出版报纸3231期。在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中央南方局的直接领导下,《新华日报》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宣传抗战民主的重要阵地,党和人民的喉舌,还是南方局统战工作的重要  相似文献   

10.
梁灵光,1916年出生于福建永春,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在中学时代,他就积极投身于上海的爱国学生运动,1936年曾到马来西亚吉隆坡尊孔中学任教。1937年七七事变后,他毅然回到祖国,投笔从戎,积极参加抗战。随后来到苏北抗日根据地,通过严酷的战争考验,逐步成长为新四军的一名优秀指挥员。解放战争期间,他在华东野战军,先后率部参加了淮海、渡江、上海、福州等战役,为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争取全国早日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1937年5月2-14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全国代表会议(当时称为苏区代表会议),为即将到来的全国抗日战争作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准备。1939年5月,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和山东纵队等部在山东肥城以南陆房地区打破了日军的九路合围,歼灭日伪军1300余人。9411年5月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在》延安创刊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办的第一张大型日报。1940年5月,日军发起枣宜会战。16日,国民党第五战区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在枣宜战役中英勇战死,壮烈殉国。1938年5月,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中,阐明持久抗战的…  相似文献   

12.
正1948年6月的一天,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一间农家院里,毛泽东在两张杂志大小的白纸上,一口气写下两组四行"人民日报"的题字。题字标志了20世纪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日报、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的诞生。从《解放日报》的停刊到《人民日报》的创刊1947年3月初,面对国民党胡宗南数十万军队的进攻,中共中央决定主动撤离延安,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也因此停刊。从那以后,因为战事频繁,条件不允许,中共中央机关报出现了一年多时间的  相似文献   

13.
正"文萃三烈士"之钟尚文的事迹众人素来知道不多,他在福建的爱国英勇行为就更是鲜为人知了。笔者就所知的诉诸笔端,以飨读者。钟尚文(1914~1948),原名骆家骝,又名骆何民、仲达。江苏扬州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任中共上海沪西区宣传部长、组织部长。1940年初任湖南进步报纸《开明日报》编辑。1941年1月国民党特务查抄开明日报社,遭到逮捕,夏天逃出。1942年秋经友介绍到福建永安,化名钟尚文,任福建省物价管制委员会秘书,并参加由共产党人杨潮(羊枣)等组织的东南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一举推翻满清的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掀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在辛亥洪流之中,陈独秀发起举办爱国演说会,参与组织安徽爱国社,创办和编撰《国民日日报》、《安徽俗话报》,发起成立革命团体“岳王会”,传播革命思想、联络革命志士、集聚革命力量,他虽没有亲身参加推翻满清的直接军事斗争,但也做出了自身独特的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5.
公园巷     
正公园巷原名公园新街、公园路,因紧靠市区人民公园而得名。1982年改为现名。国民党(左派)四川省党部暨重庆高中旧址位于公园巷下口与征收局巷之间。1932年12月21日,《重庆大江日报》在公园路19号创刊。抗战时期,侨务委员会设在公园巷,青年会位于公园巷附近。1950年1月在公  相似文献   

16.
沈福馨,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贵州省美协创作研究室主任,贵州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造型艺术研究所所长,《贵州美术》杂志执行副主编,国家一级美术师。作品曾参加全国美展并多次参加由中国美协主办的展览。2001年6月,《青城幽径》获首届中国美术金彩奖提名奖;2003年12月,《盘江路》获“第二届中国西部大地情全国山水风景画作品展”优秀奖。曾经在福建、贵阳、山东、浙江以及香港、台北、巴黎、槟城、吉隆坡等地举办个人画展多次。作品发表于《美术》、《美术观察》、《中国书画报》等专业报刊,出版有《沈福馨山水画选》明信片和《沈福…  相似文献   

17.
新闻出版署于8月中旬在山东威海召开了全国首次报纸兼并工作座谈会。自1993年5月《济南日报》率先兼并《市场导报》以来,全国先后有9家报纸兼并了12家小报小刊。与会的有《济南日报》、《青岛日报》、《烟台日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新华日报》、《四川日报》、《湖北日报》、《广州日报》等9家报纸的负责人和有关省市新闻出版局的负责同志。  相似文献   

18.
1947年1月12日,国民党军阎锡山部在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杀害了七名共产党员,其中有不到15岁的年青英雄刘胡兰。 刘胡兰的名字迅速传遍了晋绥陕甘边区。2月,《晋绥日报》连续两天刊登了刘胡兰烈士的光辉事迹。毛泽东主席特为之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相似文献   

19.
1949年4月3日.中共江淮区委机关报《江淮日报》在一版发表了一则新闻报道:国民党南京警卫部队第四十五军第九十七师师长王宴清及该师第二八九团上校团长杨镇洲率一部官兵,于南京外围江宁镇举行起义,3月24日晚渡过长江,安全抵达解放区。这则“新华社蚌埠1日电”.  相似文献   

20.
范长江笔下的长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长江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大公报》的著名记者。当时,他曾追随红军长征的足迹进行调查和采访;后又访问党和红军长征的领导人,第一个向国民党统治区人民报导红军长征的真实情况,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政府对红军长征的新闻封锁和歪曲宣传,对增进人们对红军长征的正确了解起了重要的作用。范长江(1909—1970),四川内江人。1927年,入武汉国民革命军第20军(军长贺龙)的学生营;参加了南昌起义。1932年入北大哲学系学习,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为《晨报》、《世界日报》、《益世报》、《大公报》撰稿。1934年,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处于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