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江西出现过反共反人民的AB团,不久即被人民摧毁,其"寿命仅三个月".但20世纪30年代,江西中央苏区却发生过一起由打"AB团"引发的富田事变.富田事变的爆发,是肃反扩大化和严刑逼供及滥捕、滥杀AB团的结果.这一事变的发生,在党的历史上产生了深刻和深远的影响,其教训是十分沉重的.  相似文献   

2.
1931年初刚就任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的项英,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批评和抵制了总前委在处理富田事变中肃AB团的严重错误,一度缓解了赣西南苏区的肃反扩大化。然而,由于项英后来犯了“左”倾和右倾错误的缘故,以至这段历史及项英同志本人,都未得到应有的评价。今天,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来重新认识和评价项英在赣西南苏区抵制肃AB团错误中的作用,是我们史学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相似文献   

3.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闽北苏区曾发生过肃反扩大化的惨痛事件。从一九三二年到一九三七年间,一大批无辜的革命干部和群众被以“改组派”、“AB团”的罪名抓捕,被杀者约二千余人,其中崇安苏区的有六百余人。肃反扩大化给苏区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一九三五年间,方志敏同志在狱中就沉痛地指出:“我现在肯定地说,赣东北和闽北的肃反工作,是有错误的,无形中使革命受到不少损失!应该用布尔什  相似文献   

4.
一 任弼时:"不应该只凭口供." 1931年,在"左"倾错误的影响下,整个苏区都发生了"肃反"扩大化的错误,到处抓"AB团"成员,将不少好同志也抓了起来,还准备杀掉一些人. 当时,在万泰地区负责青年工作的张爱萍(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部长等职),被人诬陷为"AB团"青年总部的头头,也被抓了起来,并很快就要遭到处决.  相似文献   

5.
1930年5月,赣西南苏区反AB团的斗争在党群机关中普遍开展,9月进入高潮,11月内地方发展到军队,12月初地方和军队同时并进,于是爆发了红二十军一部分反抗滥捕、滥杀AB团的富田事变。之后,“左”倾临时中央认定“富田事变是AB团领导的反革命暴动”。因此,又进一步掀起捕杀AB团的高潮。反AB团和富田事变,是两个互相关联至今仍未彻底平反昭雪的历史大冤案。一、AB团的产生和灭亡江西历史上确实存在过AB团。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江西的国民党组织是共产党帮助建立起来的,因此,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在国民党省党部占优势。1926年11月8日,蒋介石率部分北伐军攻克南昌后,发现江西国民党的省、市党部,完全由共产党人“把持党务”,  相似文献   

6.
周少华  任大立 《湘潮》2023,(5):11-13
<正>编前语:1930年10月,国民党调集兵力,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起第一次大规模“围剿”,中央红军第一次反“围剿”斗争拉开序幕。此时,根据地内部掀起了一场以反AB团、反改组派为主要内容的肃反运动,后由错误肃反引起了富田事变。富田事变如后院之火,与国民党的前门之敌相夹击,形成了危险局面。12月17日,彭德怀与朱德、黄公略联名发表宣言,对长期共事的战友毛泽东毫无保留地表示了支持。  相似文献   

7.
当人们回想起上个世纪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土地革命战争的年代时,可有人还记得那红红火火令人难忘的峥嵘岁月里,在江西中央苏区发生过一起惊心动魄的富田事变!它在党的历史上曾经产生了深刻和深远的影响,其教训是十分沉痛的……中央苏区抓“AB团”分子引发富田事变富田事变是由抓“AB团”分子  相似文献   

8.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各苏区肃反的对象因地而异。中央苏区以反“AB团”为主,鄂豫皖苏区主要肃“第三党”、“改组派”,湘鄂西苏区的肃反则以反国民党“改组派”为主要内容。1932年春至1934年夏,湘鄂西苏区开展了四次大规模的反“改组派”斗争。在“左”倾错误的影响下,这种长达两年多的肃反斗争,给湘鄂西根据地和红军造成了严重损失。为了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本文对这一历史事件作初步评述,以求教于史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9.
《党史天地》2007,(8):35-36
项英认为“富田事变”是反革命暴动证据不足 毛泽东说:必须对其进行坚决打击 项英一上任,就遇到了“富田事变”。为了解“富田事变”的原因,项英从总前委调来了各种文件、材料。当天夜里,在一盏小油灯下,仔细地阅读着。其中,毛泽东于1930年12月20日写的《总前委答辩的一封信》引起了他的注意。毛泽东在这封信中写道:“此次红军中破获AB团4400以上,AB团已在红军中设置了AB团的总指挥、总司令、军师团长,5次定期暴动。制好了暴动旗,若不严厉捕灭,恐红军早已不存在了。”  相似文献   

10.
许顺富 《党史天地》2009,(12):35-39
1928至1935年.由于“左”倾路线在中国共产党内占据了主导地位,一场大规模的“肃反”运动在苏区各地疯狂展开,中央苏区的肃“AB团”运动、闽西苏区的肃“社会民主党”运动、鄂豫皖根据地、湘鄂西苏区、赣东北苏区、陕北根据地的“肃反”运动都曾使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惨遭杀害。湘鄂西苏区是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三大苏区之一,夏曦在这一苏区的肃反活动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他自1932年起,在短短的几年时间之内,就先后进行了4次大规模的肃反活动,使3万多人的红3军迅速下降到3000余人,弄得整个部队人心惶惶。  相似文献   

11.
正中央苏区时期是中共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要时期,其间发生了一系列有影响的事件,也是学界长期关注的重点。那么,史学界对这些历史事件的研究进展如何?还有哪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有待继续探讨?本文选取了中央苏区若干事件,即富田事变、宁都起义、宁都会议、反罗明路线及反江西罗明路线、查田运动等作为学术史考察对象,对新中国成立以来这些事件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与评述。总的来说,在中央苏区发生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受人瞩目、影响深远。如1930年引发中央苏区大规模肃反的富田事变,1931年改造国民党军的典范事件宁都起义,1932年中央苏区反腐反贪案谢步升案,1932年排挤和剥夺毛泽东军事指挥权的宁都会议,1933年严重侵犯中农利益的查田运动,1933年错误的党内斗争反罗明路线事件,等等。这些历史事件,一方面体现了苏区政府在政权、经济、法制、统一战线等方面的积极建设,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受共产国际错误指导而推行"左"倾路线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2.
从我党历史上反"AB团"和"富田事变"的教训入手,看如何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及法德并济的社会主义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3.
正1931年12月18日,周恩来以"伍豪"的名义给中共中央政治局发出了一封信,短短600余字,却对中央苏区纠正肃反扩大化的严重错误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此后不久,苏区中央局做出《关于苏区肃反工作决议案》,采取一系列措施,中央苏区的肃反扩大化基本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30年代,在赣西南革命根据地的东固和富田发生了震惊一时的富田事变和长达5年之久的肃AB团运动。时任红一方面军主要领导人的毛泽东与此有何干系?其应负的责任是什么?在肃AB团问题上毛泽东为什么会犯错误以及又为纠正这一错误作了哪些努力?对此,本文力求作一客观、求实的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5.
1932年春至1934年夏,湘鄂西苏区开展了四次以反“改组派”为主要内容的肃反斗争。在这长达两年多的内部肃反中。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包括段德昌在内的大批红军和地方干部以“改组派”等罪名被错杀。出现了扩大化的严重错误。为了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初步探讨。一湘鄂西苏区肃反扩大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共产国际与中共中央的“左”倾错误指导是湘鄂西苏区肃反扩大化的重要原因。湘鄂西苏区的肃反是在共产国际及中共中央的指导下开展起来的。共产国际及中央对湘鄂西中央分局的错误指示直接影响着湘鄂西苏区的肃反工作。表现在: 第一.不能实事求是地估计苏区的阶级斗争形势与党内状况,盲目要求并错误指导湘鄂西苏  相似文献   

16.
正确处理“富田事变”项英从对中央苏区各项工作的调查中发现,大家反映最多、意见最大的不是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而是抓“AB团”和“富田事变”。AB团是国民党右派程天放等人为了打击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夺取江西国民党省党部和各县级地方党部的控制权,在1927年1月秘密组织的反革命小组织。A代表省级组织,B代表县级组织。他们以国民党省党部特派员名义,把AB团分子派往各地,破坏革命,抢夺党权,曾在南昌嚣张一时。但为时很短,仅4个月时间,就在方志敏等率领的革命群众的打击下土崩瓦解了,AB团头子程天放也被群众杀了。但由…  相似文献   

17.
关于富田事变发生的原因,在我党历史上一直存在着分歧。当年,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和中央认为富田事变是AB团里应外合,公开叛变革命。朱德在延安时说地主要复辟乃是红军第二十军哗变的真正原因。而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项英等人认为,富田事变是“因为过去赣西南党的路线和工作错误的结果。——党内一般无原则的小组织派别斗争”演变而成的。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所有这些争论与分歧都是围绕着其性质展开的,很少考量发生富田事变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从我党历史上反“AB团”和“富田事变”的教训入手,看如何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及法德并济的社会主义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9.
震惊全党的富田事变的主要引发者李韶九,事变后被人们诅咒为“灾星”,并得到了相应的处罚:1931年1月中旬,前来赣西南担任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的项英,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推翻了总前委确定的“事变为破坏阶级决战的AB团领导的反革命叛乱”的政治性质,决定以党内教育的方式和平地处理这场内讧,同时对由于滥抓滥杀而激成事变的李韶九,予以开除党籍的处分。 然而,人的命运又往往会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出乎意外地再现转机、对李韶九“开除党籍”的决议尚未实行,随着4月中旬新的中央三人代表团的到来和“青塘会议”的召开,富田事变的性质又一次被扭转过来。  相似文献   

20.
正1931年3月,中央政治局决定任弼时等三人组成"中央代表团",前往中央苏区。"中央代表团"肩负的使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传达中共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建立和健全苏区中央局的领导机构,全权调查处理"富田事变",协助苏区中央局筹备召开全国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并成立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中央代表团"到达苏区后,除了筹备召开"一苏大会"一项外,其余几项使命很快完成。到了5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