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汉是华中地区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武汉不仅有古代的辉煌,并且有近代的崛起。千余年来,黄鹤楼以其俊逸景观与神奇故事,吸引了多少诗人墨客,留下了多少传诵诗篇。19世纪  相似文献   

2.
在古代和近代中国,武汉的经济、文化、社会地位都是很高的,宋明时期形成了“九省通衢”的兴盛。武汉作为当时中国的中心地位是当之无愧的。19世纪的武汉,在文教、军事、外贸诸多方面都走在全国的前列。究其形成原因,主要有当时政府自上而下的发动、集中投资、地理优势、西方列强重点投资以及张之洞坚韧不拔的行政能力等因素。  相似文献   

3.
武汉抗战不仅是一场中华民族的生死保卫战,而且也是中国近代民族文化精神得以彰显的历史大舞台。其历史文化特征甚多,其中最主要有四:抵御外侮抗日救亡的价值诉求、化除畛域团结合作的理性态度、真诚坚定迎难而上的实践品德、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4.
作为内地开埠较早的城市,武汉的近代教会建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作者提出了“武汉教会建筑文化”的概念,分析了“武汉教会建筑文化”的结构特征和精神内涵,认为“武汉教会建筑文化”的积极意义应受到肯定、保护和发扬。  相似文献   

5.
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除了高科技产业之外的最有广阔前景的产业。武汉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历史丰厚,自然景观独特,有着发展文化产业的良好基础和丰富源泉。为了充分展示武汉城市的文化魅力,推进武汉文化产业升级,日前武汉举办了首届武汉国际文化产业博洽会。在博洽会的第一个大型活动———“聚焦文化产业主题对话”上,来自国内外以及武汉地区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聚集一堂,围绕如何认识武汉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如何开发壮大武汉文化产业,积极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6.
武汉作为中国的特大城市之一,具有悠久的文化教育历史传统。自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自强学堂以来,武汉在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始终占有重要地位。民国时期,由自强学堂演变发展而来的武汉大学即已跻身于中国的名校之列。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武汉的高等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与迅猛的发展,不仅有一批国家教育部直属  相似文献   

7.
随着学术界在经济史研究领域的不断深入和拓展,近代中国工业化进程研究已经成为学者研究视野中的一个新热点,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有关近代武汉工业化进程的研究成果也不少见,且多集中在近代武汉工业化进程的启动、武汉工业化进程的推动力量、近代武汉工业的发展不发展和近代武汉企业家群体这几个主要问题上。通过对上述研究成果进行学术梳理,我们发现不论是在研究方法的创新、研究体系的完善和研究领域的拓展,还是在史料的挖掘利用、研究对象、研究视角的切换上,都有继续深入研究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我们赴武汉采访之时,恰逢辛亥革命百年前夕。 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的武汉,作为中国近代最重要的历史事件,在时间轴上,武汉具有突出的位置。还有空间位置。  相似文献   

9.
湖北武汉是中国近代最早兴建钢铁工业的地区。汉冶萍公司作为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钢铁煤联营企业,“阳夏一厂,冶萍两山,为全国富强命脉所系。”其规模之庞大,影响之深远,为中国所仅有。汉冶萍公司的历史,基本上反映了中国近代钢铁工业的历史,堪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惜乎办理不良,营业日就衰败,终至沦为日本钢铁工业的原料开采机构。抗战初期,国民政府为了建立战时工业的需要,断然决定对汉冶萍公司汉阳铁厂、大冶铁厂实行征用拆迁,另在大后方创办新厂,以树立国防重工业的基础。依靠武汉会战赢得的宝贵时间,克服重重困难,湖北钢铁工业完成了重要工业装备跨区域转移的空前壮举,从而奠定了大后方钢铁工业的基础,为全民族抗战的最终胜利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长江论坛》2011,(4):2+97-F0002,F0003
武汉是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的城市,被称为“首义之城”。孙中山在武昌首义第二年亲临武汉,不仅体现了他对首义区人民怀有的深厚情谊,而且表现出他对素称“九省通衢”的武汉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视。他指出:“现在汉阳已有中国最大之铁厂,而汉口亦有多数新式工业,武昌则有大纱厂,而此外汉口更为中国中部,西部之贸易中心,又为中国茶之大市场,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四省,及河南、陕西、甘肃三省之各一部,均恃汉口以为与世界交通唯一之港。至于中国铁路既经开发之日,则武汉将更形重要,确为世界最大都市之一矣。”所以他为武汉规划了“略如纽约,  相似文献   

11.
武汉行政学院第21期处级公务员任职培训班学员,按照学院制订的培训计划要求,于2003年4月下旬,对“武汉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讨,现将各种学术型、应用型的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武汉在现代化的进程中,经济建设要上新台阶,文化建设也要在更高的起点上有更大、更快的发展。武汉的文化有深厚的底蕴,如何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培植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后劲,是我市必须尽快予以实  相似文献   

13.
警政是推进武汉城市发展之重要近代化因素之一。武汉地区的近代警察制度自1902年张之洞建警开始,历经清末创警、首义建警、民国兴警等历史阶段,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而不断走向成熟。纵观近代武汉警察制度的发展历程,其呈现显著的两重性特点。  相似文献   

14.
经常有外地的朋友到武汉来,我习惯性地问他们对武汉的感觉如何。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武汉太大了!"武汉确实太大了。早在抗日战争时期,武汉就以"大"闻名,当时有所谓"保卫大武汉"的口号,而没有保卫"大南京"、"大长沙"之说。今天,虽然武汉的交通便利,但我每次从武昌虎泉坐公汽过汉口看望老母时.单程  相似文献   

15.
住在武汉     
今年的全市区级经济工作会上,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陈训秋同志提出:中心城市要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同时,围绕“住购学游”四个重点产业,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努力构建“住在武汉、购在武汉、学在武汉、游在武汉”的格局,把武汉建成适宜居住生活和投资创业的可爱城市。“住购学游”的提出,不仅明确了城区经济的发展方向、产业重点,其最终指向,将是武汉的城市功能的提升,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增强。  相似文献   

16.
杨梅芳 《长江论坛》2006,(6):32-34,43
武汉要充分发扬“海纳百川、包容并存”的历史文化精神,学习借鉴吸纳他人之长,不断发展创新繁荣武汉文化,构筑武汉市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充分发扬“思想敏锐、敢为人先”的历史文化精神,坚持制度和科技创新,不断增强武汉综合实力;充分发扬“开放开拓、精明守信”的历史文化精神,建立与国内外城市和地区的合作伙伴网络,不断扩大武汉发展空间;充分发扬“豪爽大气、热情明礼”的历史文化精神,提高市民整体素质,创造武汉良好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17.
1840年鸦片战争,外国列强用炮舰撞开了中国大门。汉口继上海等东南沿海五口通商之后,在1861年与镇江、九江同时对外开放。此后,汉口又陆续开辟了英、俄、法、德、日五国租界,先后有近20个国家在这里设立领事馆。随着与外国交往的日益频繁,汉口成为国际知名港城,被誉为"东方芝加哥"。在此期间,许多外国人及外国机构由于各种原因涉足武汉,或长期驻扎,或短暂逗留,遗留下不少与武汉城市相关的外文资料或图片。通过这些文献,可以窥见不同视角下描绘的武汉社会景象,从而加深对近代武汉城市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18.
武汉是华中地区的文明中枢。武汉改革开放的成就有目共睹。现在要讲的是武汉的文化品位亟待提升。就教育和学术来看,武汉的品位是高的,至少在全国的省会城市中应无愧色。但就风气和艺术来看,同某些省会城市比,武汉的品位就难免相形见绌。  相似文献   

19.
武昌首义与武汉城市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昌首义与武汉城市现代化有着密切关系:武汉城市现代化是武昌首义的促成因素之一;武昌首义又进一步加速了武汉城市现代化进程。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大力开发和充分利用首义历史文化资源,是将武汉建设成为“现代化国际城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李明术 《理论月刊》2014,(4):135-137
交通活动的核心本质是花费尽可能少的时间、费用,来实现人与物便捷、安全而有目的的有向输送。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对其腹地不断的进行辐射和交流,不仅包括有形辐射,而且还包括无形辐射。水运交通的存在和发展对土地利用有一定的诱导和刺激作用。文章主要研究了从近代水运时代到快速立体综合交通时代的今天,武汉水运对城市用地功能的影响趋势。武汉水运在城市对外交通中的地位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水运影响下的城市土地利用性质的种类也从包罗万象到逐步趋于单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