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又可称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作为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除了具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性、稳定性、渗透性、包容性之外,还有其自身的特征: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继承性与发展性的统一、主导性与开放性的统一。正确认识与深入把握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特征,是科学进行意识形态建设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又可称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一系列的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飞速发展,但同时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也不断受到来自国内和国外的挑战,正确、深入地认识到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地位。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我国民族声乐对美声唱法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分析和研究半个多世纪前声乐界的“土洋”之争对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影响,可为深入理解中国民族声乐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问题奠定必要的前提与基础,进一步促进中国民族声乐不断更快、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西洋声乐艺术的沿革与发展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民族共性与民族个性的问题 (一)民族不同于种族,不同民族可能有相同的"本源"血统,相同的古老祖先.世界上许多民族(如汉族和藏族)都是由若干民族融合、进化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陈宇宙在《天府新论》2008年第6期发表的《文化软实力与当代中国的国家文化安全》一文中认为,国家文化安全就是国家之间文化软实力的比较优势,是指国家为了防止异质文化对本民族文化的渗透和侵蚀时.保护本国人民的民族传统、价值观念、意识形态、行为方式、社会制度等不被重塑和同化,免受外来强势文化威胁和危害而呈现出来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9.
文化艺术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文化建设的根本.文化建设包括文化机构、文化设施、文化体制、文化工程、文化活动、文化人才等诸多方面.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用优秀的文艺作品来教育人、鼓舞人、熏陶人.因此,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德艺双馨的文化艺术人才队伍,是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0.
在云南经济社会进入全面协调、快速发展的崭新阶段,在云南文化建设掀起新的高潮、取得丰硕成果之际,推动云南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成为云南文化建设以及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必须放眼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宏大背景,顺应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发展趋势,努力推动云南民族文化快速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的影响逐渐由控制转向引导,对不同的社会思潮予以相应的空间。这些社会思潮在对主流意识形态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在与主流意识形态争夺话语权,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面对这样的复杂局面,就要探寻出一条主流意识形态对多元社会思潮的主导机制,维护主流意识形态和国家制度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以推动各民族文化的和谐来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的有机统一,是促进我国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一大策略 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休戚相关.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共同繁荣进步,关系到我国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化自觉既是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和谐共处之道,也是中国社会内部多民族、多文化之间共同发展之路。在文化自觉的视域下,培育当代青年的民族认同就必须认同本民族文化,加强民族文化的学习,客观地看待外来文化,发挥主体意识,重塑本民族文化,以期最终形成民族精神的凝聚力量,振兴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4.
民族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虽然取得了新进展,但与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公共文化产品难以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应充分重视民族地区的特点,满足各民族群众多样性的文化需求,构建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5.
发展先进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历史渊源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博大精深等四个方面的鲜明特点 ,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热爱祖国、忧乐天下等十种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统一战线的民族传统文化意蕴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传统文化是具有共同文化特征的中华民族成员在长期交往、融合中形成的具有亲和力的文明体系,它以感情、理想、价值、爱国主义等观念,通过民族成员个体表现出来,而共同构成一种民族精神。其中以和而不同的文化观、血浓于水的民族观、以和为贵的方法论、诚信为本的人道观最具  相似文献   

17.
社会全面进步,是人类进入21世纪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发展理论.人类文明史就是人类不断追求进步与发展的历史.在过去的世纪中,由于缺乏科学完整的理论指导,社会发展曾走过许多弯路.今天,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进步理论,正是顺应人类社会发展潮流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新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8.
建国以前,中央政府基本上没有能力去管控、影响西南民族地区社会的正常运行,乡村社会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生存状态主要是受强势土司及其权力结构的影响。寨老以中央政府作为后盾,在日常生活中向地方社会灌输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以地方化了的儒家伦理道德的新面目即民族地区习惯法影响大众,左右大众的社会行为,由此达到对地方社会的控制,从而导致地方社会相对于中央来说是一种山高皇帝远的状态,中央相对于地方来说则处于弱控制。正是这种弱控制,无形之中加剧了中央与地方社会的疏离,国家与社会呈现出相对分离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随着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面临着严重的挑战。民族地区传统文化的保护不仅是保护中华文化多样性的前提,更是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重要前提。应采取多种措施来保护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在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精神实质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和研究当代各种社会思潮。为此,南京大学哲学系组织选修意识形态课程的研究生就"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当代社会思潮"进行了初步探讨。现精选部分研讨成果在本刊发表,以抛砖引玉,希望理论界能够对这一问题进行更为广泛和深入的探讨,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