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婚姻纠纷看似简单,实际上“拽拽耳朵腮动弹”,它往往牵扯到多种法律规定和复杂的家庭伦理关系,要真正解决好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在调解实践中笔者体会到,调解婚娴纠纷心态要平和,忌急躁,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一“案”一策,辨证施治,方可实现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具体工作中,就是要运用好“一听、二看、三把脉、四调解”的“四步”调解法。  相似文献   

2.
周永康同志最近指出.要着力把调解优先的原则更好地体现在依法调节经济社会关系中.有效化解矛盾纠纷。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在深化调解工作方面积极探索.建立起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工作格局,形成了立体化布局、机制化衔接、规范化建设、人性化调解的“四化”工作体系,调解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中的优势和影响日益凸显.呈现出“领导优先用调解、群众优先选调解”的可喜局面。走出了调解工作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3.
法院调解改革进程表明,调解依然应当是我国法院解决民事纠纷的重要方式。针对我国传统法院调解中“调审合一”、“调解与审判功能混淆”的弊端,理论和实务界提出了“调审分离”的改革方案。民事审前调解就是实现调解程序和审判程序分离,将调解程序前置到立案后开庭审理之前,由法院设置的专门调解机构和调解人员主持进行的调解。独立的审前调解程序具有不同于审判程序的调解原则、程序构制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解读司法鉴定乱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定如何体现价值理性 家住余姚市的一消费者在饭店吃饭时,觉得自己要的牛肉味道有些不对,于是向饭店老板提出质疑,老板坚称自己上的菜就是牛肉,双方争执不下。在有关部门的调解下两人都同意通过DNA鉴定方法去判定。于是各预付了1800元的鉴定费,结果证明饭店老板是挂“猪头”卖“牛肉”。  相似文献   

5.
吕彦 《法制与社会》2010,(7):272-272
在调解过程中,法官必须具备的一项素质即为,同理心。同理心即为站在对方立场上去思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将心比心”。同理心要求法官放下自己的立场,对当事人充分体谅和尊重,站在当事人角度去思考,以求和当事人内心产生共鸣,找到纠纷解决的最佳点。本文结合相关的工作实际对调解过程中运用同理心达到调解圆满解决效果的方法类型进行简要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民事诉讼中,“着重调解”应当成为一个重要的原则。 所谓“着重调解”,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除选民名单案件和宣告失踪、宣告死亡、认定公民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认定财产无主等非诉讼案件外,在民事诉讼中都要把调解作为必经程序。就是不管当事人愿不愿意进行调解,人民法院都要做调解工作。就如同离婚案件一  相似文献   

7.
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铁锋区南浦街道办事处南化社区,有这么一对邻里,昔日是一对“冤家”,今天却变成夫妻。要说起这事,要感谢的就是社区人民调解员关欣和李晓彦同志在调解邻里纠纷上煞费苦心的成全。  相似文献   

8.
法制焦点     
《法庭内外》2009,(9):F0002-F0002
最高法院:推行“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 7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强调,要正确认识把握“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的内涵,有效推动人民法院调解工作新发展。要积极推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建设,努力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9.
韩峰 《中国司法》2006,(4):72-73
随着人民调解工作机制的完善及普及,人民调解工作的繁杂与成效日益显现,人民调解工作的策略与技巧也要不断总结,这对提高人民调解组织综合调处民间纠纷的能力十分重要。笔者结合自己的调解实践,对调解的策略和技巧略有认识,概括起来就是:练好“四个基本功”、注意“四个策略”、把握“五个时机”、运用“六个方法”。练好“四个基本功”“四个基本功”即中医学上的“望、闻、问、切”。“望”就是通过观察当事人的形态表情,以此了解当事人的心态和情绪,初步确立调解的路径。要保证“望”的准,必须具有敏锐的判断能力和一定的社会经验。“闻…  相似文献   

10.
方法是“科学的科学”,是“心之工具”,是“黑暗中照亮道路的明灯”。坚持教育挽救为主业的思想,务必讲究有效的教育方法。笔者认为对劳教人员的教育转化方法应做到以下10个结合:(一)“灌”与“启”相结合。“灌”就是灌输,就是积极主动地向他人输送思想和知识,用革命理论去教育、武装人。我们对劳教人员必须要坚持灌输的原则,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和“七一”重要讲话的精神去占领他们的思想阵地,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只有用先进的思想和理论去挤掉他们头脑中错误…  相似文献   

11.
当前,面对人民内部矛盾出现的新形势。中央提出化解矛盾纠纷的基本思路:要尽可能地使大量的矛盾纠纷在进入司法渠道之前通过政治优势得到化解:即便已经进入司法渠道.也要尽可能地通过调解定分止争:对于大量的涉法涉诉信访问题.也要尽可能地通过调解实现息诉罢访。这一基本思路的提出。是对当前形势正确分析研判的科学结论.是对调解独特优势和基础地位的充分肯定,其核心就是强调调解优先。近期,吴爱英部长在司法部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时的讲话中强调指出,要深刻认识领会“调解优先”原则,研究贯彻落实这一原则的各项措施,进一步强化人民调解的基础作用,有效化解矛盾纠纷。  相似文献   

12.
调解,是我国传统的化解矛盾纠纷的有效办法。“和为贵”式的调解深深渗透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心理中,对促进人际关系和谐、保障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要深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配合、相互衔接的“三位一体”大调解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就必须调动社会各个层面的力量,充分发挥调解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和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85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这就是诉讼调解中所谓“事实清楚、责任明确”原则,本文简称为“事清责明”原则。〔1〕之所以要规定这一原则,是因为在先前“着重调解”原则的指导下,司法实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老的民族文明和丰厚的历史底蕴,孕育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法制文化,诉讼调解(或称法院调解)就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人民法院注重采用调解方式处理民事纠纷,并由此形成了颇具特色的调解主导型的民事案件审判方式,被西方法学界公誉为“东方经验”。“东方经验”既是民族的,也应是世界的,既是昨天、今天的,更应是明天的。诉讼调解具有方便、快捷、少讼累、无复诉等优点,但我国现行法院调解工作在立法结构、立法原则及法官调解实践等诸方面还存在不少弊端。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法院的诉讼调解工作如何兴利除弊、扬长避短,进一步把“东方经验”弘扬光大,是摆在司法界和广大读者面前的一个共同课题。  相似文献   

15.
王刚  张涌  向荣 《人民调解》2012,(8):14-15
近年来,四川省巴中市司法局创新工作理念,在人民调解工作实践中探索建立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明星调解室”,先后在四县区建立了“汪梅调解室”、“马驰调解室”、“谢大荣调解室”、“祝相成调解室”等“明星调解室”9个。“明星调解室”的建立,丰富了人民调解工作的内涵,创新了调解模式,  相似文献   

16.
赵勇 《河北法学》2023,(5):102-117
《新加坡调解公约》确立了国际商事和解协议跨国直接执行机制,其调整的国际和解协议需同时满足调解性、国际性、商事性和书面性要求。对比我国的规定和实践,“和解”的内涵与国内认识不一致,可能引起误读;“国际性”判断标准与国内不一致,可能造成内外区别对待的问题;“商事性”范围与我国实践不一致,可能引起适用冲突。究其原因,既包括我国缺乏专业的商事调解制度;也存在缺乏个人调解制度和统一的调解员资质标准;还有“和解协议”缺乏可执行力等原因。为全面对接公约的实施,推进我国商事调解制度的发展与完善,要构建以《中国商事调解法》为核心的商事调解法律制度体系,建立以规范调解员为中心的个人和机构调解并重的调解方式,确立以公共政策和第三人救济为重心的执行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17.
法律福音     
《法律与生活》2010,(14):64-64
最高法:九类民事案件将成调解重点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进一步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的若干意见》。该《意见》要求各级法院要深刻认识调解在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上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价值,把调解作为处理案件的首要选择。同时,《意见》还明确列举了各级法院要下大力气做好调解工作的9类民事案件。  相似文献   

18.
王阁 《政法论丛》2014,(6):104-111
通过搭建“强制调解的主导者”和“强制调解的适用阶段”两个维度所形成的框架,可以对强制调解进行类型化分析并提炼出四种模式。一国或地区选择何种强制调解模式,要受到程序正义理念、传统法律程序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基于我国实际,未来有必要引入司法性诉前强制调解模式,实现从程序保障提高、调解人适格和制裁措施到位三方面确保诉前强制调解优势的发挥,同时有必要对我国原有的司法性诉中强制调解模式进行改造,实现调解者与审判者身份的分离和调解程序与审判程序时空的分离,并在立法中明确赋予法官动态裁量调解启动的权力以及启动调解时应当考虑的基准。  相似文献   

19.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古人为官不单靠所谓的“严”,也不单靠所谓的“能”,靠的是廉洁、公正,所以就有“公生明、廉生威”。廉洁就是不贪不沾,寡欲求,树正气。公正就是不偏不倚,是司法的最高准则,也是检察工作的最高原则。检察官要做到廉洁公正,就需要慎独,需要经常反思自省,靠“公正之心”保公正执法。作为检察官,一定要切实用好为官“三常”。一是要常思贪欲之祸。占有欲会无限地膨胀,以有限去追逐无限,必然经常处于失望、苦恼之中。作为一个检察官,一旦私欲膨胀,突破道德和法纪防线,不择手段地去…  相似文献   

20.
“调审分商论”认为,我国诉讼调解制度内含调解与判决之间的矛盾,存在结构性缺陷,故应将调解从审判制度中分商出来。本文的分析说明,诉讼调解制度中的法官自由裁量与依法审判、当事人的自愿与法官强制、让步忠诉与权利保障之间的矛盾关系,是否就是诉讼调解制度在实践中异化的原因.是值得追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