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郝艳萍 《党政论坛》2012,(19):58-60
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新的要求和挑战,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学生党员教育与管理的长效机制,推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东华大学材料学院借鉴高校“学生会”的运行机制,试推行“学生党员管理服务中心”的模式,创新和完善了学生基层党组织及其运作方式,进一步加强了对学生党员和学生党支部等基层组织的管理,提升了学生基层党组织的集体战斗力。  相似文献   

2.
创新高校学生党建:思想教育为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要做好高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必须以思想教育为先,把解决学生思想深层的困惑贯穿于学生党建工作的始终,从而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如何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学生党员在加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同时,吸引更多青年学生团员志愿加入到党组织当中,乃是做好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的中心  相似文献   

3.
曹仪民  姚震 《学理论》2009,(31):52-53
本文通过对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党建工作的调研,全面分析了学生党建工作的现状,总结出了学生党员培养、考察的新思路新方法,尤其是依托学生党员服务站的创新举措为学生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
构建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学生党支部,提升高校学生党员学习能力、创新意识、服务水平,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具体举措和要求。加强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建设,也是做好学生党员培养工作的前提,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学生党支部有助于提升学生党员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5,(31)
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兴的信息化平台的诞生与迅速发展,为广大人民的工作、生活提供了方便。在新时期网络环境下如何合理利用这一信息平台,如何把握微博在学生工作中的应用,如何顺利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网络资源,既可以逐步推进高校学生党建的基础建设工作,又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增强对学生党员教育的时效性,最终实现高校学生党员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现在,微博已经成为网络交流平台的主力,对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主要阵地——高校来说,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微博的优势已成为一把"双刃剑"摆在了高校党建工作者的面前。在当今形势下,充分把握微博优势,合理控制微博弊端,成为开展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必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能有效激发高校基层党建活力,构建服务型学生党组织,提升服务理念,强调"服务"是最本质属性和鲜明特征,目前高校学生党建中的思想觉悟、服务能力、机构设置、工作机制等存在着有待提升的空间,提出思想先行、队伍建设、优化机构、健全服务体系等并在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构建过程中积极探索学生党建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高等学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而学生党组织又是高校基层党建的重点内容,因此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研究通过发现在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工作中的问题,探讨学生党支部在学生群体中的作用,希望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管理机制和评价标准,进而使学生党员的发展、党建工作的开展实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龙泳伶  龙雪梅 《学理论》2014,(3):116-117
高校学生党支部干部发挥着联系学校各级党组织和普通学生的重要桥梁作用和带动大学生群体健康成长成才的辐射作用,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学校党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总结了目前高校学生基层党组织干部绩效考核存在的不足,分析开展考核体系创新性研究的意义和可行性,并将初步构建的教育、实施、考核激励"三位一体"绩效考核系统投入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9.
庞文娟 《学理论》2015,(5):210-211
国内形式丰富的合作办学项目的规模与数量不断增加,留学在外的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围绕做好海外入党积极分子、学生党员的管理和教育工作,从加强出国学生思想建设、党组织建设、组织制度以及学风党风建设情况探索如下:高度重视发挥原所在党组织的作用;加强出国学生党员的党组织建设;改进出国学生党员的管理机制;创新出国学生党员党建工作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10.
赵铮  许静 《学理论》2012,(19):153-154
学生党建与学风建设在工作对象、工作目标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一致性与共同性,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思想指导作用与学生党员的实践主体作用,对优良学风创建具有重要作用。以基层党组织在学风建设中的重要性为切入点,从院级党委、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员个体三个层面剖析了党建在学风建设中的实际意义与功能,并对基层党组织在学风建设中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进行了实践探究。  相似文献   

11.
当前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一是要充分认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二是要强化马列主义教育,使思想教育内容进一步系统化;三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四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学生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6,(12)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而"公推直选"是近十年来党内民主建设中具有标志性的创新成果之一。在深入推进党内民主的语境下,阐述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实行"公推直选"的制度依据,指出了目前高校学生党建存在着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党支部书记和学生党员这两支队伍的积极性这一突出困境。同时认为,正因为高校学生党员的主体意识强、民主素养高,高校学生党建的组织基础扎实,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利益涉及面相对小等特点,使得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实行"公推直选"具有较高的适用性。因此,确立了在高校学生党支部开展公推直选的原则,并进行了程序设计,以期进一步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13.
林明哲 《学理论》2013,(17):191-192
高校学生党员是党组织中最年轻、最有活力的一支队伍,是我党发展的生力军,担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提高高校学生党员的党建工作水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保持先进性,成为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的普及给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网络的平等交互性、传播的高速度和"超时空"的开放性,要求新时期对大学生党员的管理和教育必须充分利用这个新的渠道,主动占领网络新阵地,提高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14.
钱婷婷  强成文 《学理论》2013,(15):141-142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高校党组织中最基层的组织单元,是党联系学生的桥梁和纽带,也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结合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员队伍的特点,以某高校的学生党支部为例,通过实证调查,对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强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建既是高校党建工作领域、手段、方式上的创新,也是时代进步与科技发展给党建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做好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建是高校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地位的重要保证,是使高校党建工作迈向科学化和现代化的重要平台,是高校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途径,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梳理了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内涵、方向及路径,为探索和开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新局面理清了思路。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15,(27)
"精致化"以科学管理理论为基础、人本主义思想为内涵构建其理论体系和管理模式,注重组织的过程管理,突出在管理过程中"人"的问题。文章将精致化理念和管理模式引入高校基层党组织学生党建工作,以实现学生党建工作的方法创新,提高其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杨小斐 《学理论》2010,(22):268-269
高校中的大学生党员队伍是大学生的骨干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的新生力量。发挥大学生党员先进性与模范作用,是应对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变化的需要;是弥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的需要。通过大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以及对他们的培养措施,把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与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联系在一起,探索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张冬梅 《学理论》2015,(7):171-172
目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着不少问题,学生入党动机不纯、学生党员质量下降,这就需要我们重新思考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的价值取向与发展模式。在群众路线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应如何摆脱目前的困境,体现出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新气象、新特点。这里我们提出了开放式学生党建这种新模式,并就其构建体系内容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学生党支部是党在高校最基层的组织,是党委联系大学生的纽带。高校党建工作是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抓好学生党支部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用正确的理论武装学生党员,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增强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凝聚力,提高战斗力,发挥学生党支部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党在学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是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服务的最直接、最有效的载体。作为高校教育和管理党员的基本单位,高校学生党支部的建设是高校党建中必不可少的中心环节。高校党委要以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为基石,切实提升高校学生党支部思想培养有效性,与时俱进地开展党内生活,使学生党员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并在其中得到切实有效的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