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岩创作具有浪漫主义与英雄主义的绚丽色彩。他宣扬一种浪漫的、富有自我牺牲意识的爱;同时他的创作具有悲剧的沉重感,表现了对命运的深深的敬畏。在对人类苦难命运的思考中,海岩具有对困境的超越意识,试图张扬人类的意志力量以抵抗无限强大的外部世界。而从其浪漫主义与唯美主义的情爱画廊、爱情悲剧与命运悲剧的相互交融所体现出的人生的沉重底蕴和弘扬意志型英雄人格以超越现实苦难来谈论海岩剧作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2.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戏剧观的核心是"唯情说",在这种情之美学观点的滋养下生成了其戏曲创作的浪漫主义,他所张扬的"情"有其独特的内涵,是与程朱理学所宣扬的"理"相对立的,他追求的是一种人生理想——个性解放。同时,汤显祖又在《牡丹亭》里充分表现了一种"至情",其中蕴含着他的绝世才情,使作品具有了奇妙的构思和独特的风格。体现了他对个性解放和对自由爱情的极力张扬,奠定了我国浪漫主义戏曲创作的基石。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十九世纪德奥浪漫主义艺术歌曲发展历程的简单回顾,介绍了浪漫主义后期著名的艺术歌曲作曲家胡戈·沃尔夫的音乐创作生涯,并对影响其创作特点形成的几个重要因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论沈从文创作中的孤独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从文因其政治观念、文化选择、审美意识的独特性及其内心底处的文化孤独感,使其承受着几近半世的孤独。其孤独意识及其在作品中的体现表现为:独特的人生经历,产生孤独的重要原因;“孤独意识在《边城》等作品人物身上的体现;寻找"精神家园"的寂寞。由此唱出了一曲曲委婉动人但在当时却并不谐世的"梦"与"真"的牧歌。  相似文献   

5.
英雄主义在文学创作中是一把双刃剑。它以人物形象塑造为基本手段,通过对人物的性格和命运的描写,潜移默化地表达作者的英雄主义情结和理想。英雄主义人物形象塑造在中国的现当代文学中经历了一个曲折而又值得回顾的历史过程。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在文艺作品中希望重新看到英雄主义的愿望日渐强烈,如何在新的条件下塑造英雄主义人物形象是我们面临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歧路灯》反奇求实的创作风格及结构特点 ,重点分析了小说中再现的士人普遍存在的夹缝心态 ;同时分析了其由反复式推进与正反对比构成的立体结构模式 ,从而阐明了《歧路灯》作为士人小说所表现出的士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论苏曼殊小说的悲剧意识及其形成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曼殊小说所描写的都是爱情悲剧,带有明显的主观抒情色彩和自传性质,充满着强烈的悲剧意识。这种悲剧意识既出于佛教观念和情爱追求的矛盾纠缠,更是根源于作家对现实世界的失望而认定人生本苦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8.
李商隐是独树一帜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创作风格与其精美传神的语言特色相结合,表现出以情致为主的象征主义和独特浪漫主义内涵,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写作开拓了新的疆域。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理论鲜明的价值观特色表现在:坚持真理观和价值观的统一,决断注重权衡利弊,实践讲究实效。强调价值观的指导意义,可以强化主体意识、可以坚定我们的理想和信念、可以充分调动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染的小说摆脱了宏大的国家与民族叙事,仅从女性个人经验出发,摹写当代女性的生命体验和生存困境,追问自身的存在和现代性焦虑.她的写作展现了当代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发展,她个人化的女性叙事为中国女性文学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叙事空间,在1990年代的中国文坛具有独一无二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勾勒出莫言小说中"高密东北乡"的变化及其反映出来的莫言生命哲学的变化,并进一步通过这些变化考察莫言对中国现代化的反应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在审美文化史上,浪漫主义是一个已经过去的历史概念。浪漫主义的元素是中世纪文化的内部存在,但在本质上浪漫主义只能是现代性审美文化的标识。浪漫主义以个性、感性、情欲、自由、大众狂欢等精神,对应于中世纪文化的基本点:上层性或者贵族性、专断的统一性、禁欲主义、循规蹈矩等,现代性审美文化中的浪漫主义是泛化的浪漫主义。20世纪审美领域中发生的种种疯狂、无聊、自大、无知,标志着以浪漫主义为内核的审美之被解构,这是整个现代性社会的内在危机的必然结果。只有整个现代性过程进入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阶段,真正以美来滋润人类灵魂的浪漫主义之花才会重新绽放。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十九世纪德奥浪漫主义艺术歌曲发展历程的简单回顾,介绍了浪漫主义后期著名的艺术歌曲作曲家胡戈.沃尔夫的音乐创作生涯,并对影响其创作特点形成的几个重要因素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论《红与黑》中于连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连是十九世纪前期法国社会中具有反抗精神的个人奋斗者的典型,他带有个人奋斗者那种维护自我、追求人格尊严的特点。在其性格体系中,反抗性也即平民的自尊居于支配地位,同时在他强烈的自尊背后又隐藏着深深的自卑。这一形象的形成,离不开那个特定的社会,也离不开司汤达独特的个人经历。  相似文献   

15.
海岩的创作以公安题材见长,扑朔迷离、扣人心弦的刑事案件在他的笔下情节真实自然、宛若天成,其中的刑事被害人各不相同。研究其人物性格的特点,对于积极预防现实生活中的犯罪,意义不可低估。海岩系列作品①中的被害人形象,从刑事被害人学的被害人责任角度分析,可分为有罪的被害人、有责任的被害人和无辜的被害人三类,他们的被害原因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16.
从心理机制的角度审视以北岛、顾城、舒婷等人为代表的这个诗人群体的情绪结,从一个新侧面阐明朦胧诗所达到的思想内容的高度和艺术探索的成绩。  相似文献   

17.
于细微处品味人生的苍凉——论张爱玲的散文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对于世俗人生的描绘及发自于内的亲切感,是基于她对女人角色的认同.在她以世俗女子的眼光观照人生的枝微末节的同时,却又常常感到思想背景中的惘惘.她既有独特的敏锐的感性观察力,又有独特的清醒的理性.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及教育对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命意识是每个人对自己生命的自觉认识。在社会转型期,由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人们的生命意识缺失现象日益严重,尤其在当代大学生中自杀自毁、校园暴力、浪费生命的现象时有发生。对生命意识和生命本质理解的淡薄使很多生活在象牙塔之中的天之骄子以极端的方式对待生命。造成当代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的深层次原因是当今高校生命教育的滞后,因此,笔者从当今大学生生命意识现状入手,探究大学生生命意识缺失的原因,从而呼唤高校教育向生命价值回归,进而提出强化高校生命教育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生命教育应从生命发展的阶段出发。结合学生的思想特点,分阶段分层次,逐步深入的开展,要从生命个体感知生命的存在入手,体会生命的自觉,懂得作为社会人寻找生命的意义,开拓生命的情怀,由此达到使学生珍爱生命、提高生命质量,实现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拓展生命的情怀是生命教育的最高目标,仅仅依靠学校教师的教育是不够的。为了让我们的孩子都能够健康的成长,让他们的生命之花都能够灿烂的绽放,生命教育还有待于继续研究,有待于全社会的重视与参与。  相似文献   

20.
生命教育应从生命发展的阶段出发。结合学生的思想特点,分阶段分层次,逐步深入的开展,要从生命个体感知生命的存在入手,体会生命的自觉,懂得作为社会人寻找生命的意义,开拓生命的情怀,由此达到使学生珍爱生命、提高生命质量,实现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拓展生命的情怀是生命教育的最高目标,仅仅依靠学校教师的教育是不够的。为了让我们的孩子都能够健康的成长,让他们的生命之花都能够灿烂的绽放,生命教育还有待于继续研究,有待于全社会的重视与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