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世纪行》2008,(9):19-19
社会公正是人类的一种基本价值观念和追求.按社会领域进行划分,在现实生活中社会公正应该包括经济公正、政治公正、文化公正、性别公正等不同的种类.其中基础性的起根本决定作用的则是经济公正。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从物质经济关系出发,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不公正现象及其经济根源,并首次较为系统地阐发了其社会公正的基本思想: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实现社会公正的物质基础;共产主义公有制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制度保障;每个人在经济领域的真正平等是实现社会公正的核心内容;按需分配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基本原则;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实现社会公正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价值哲学视角对作为规范性价值存在的社会公正予以阐释,以对社会历史发展的考量来揭示"社会公正"的内涵,论述人们在经济、政治、文化三大基本生活领域相对应的根本价值原则,即效率、自由、平等应当成为社会公正原则的基本构成要素的因由,进而指出社会公正的实现应当以现实社会诸领域的制度为其基本表现形式,旨在理论上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论建构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社会公正的社会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市民化社会公正的深层次问题日益显露.社会公正是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公正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和追求.如何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公正,已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本文从揭示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社会公正的价值入手,深入阐述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社会公正的价值依据,提出和阐述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社会公正的社会系统建构--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实体公正"、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过程公正"、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供给公正"、农民工市民化的"政府作为公正".从而深入论证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社会公正的体系性建构.  相似文献   

5.
男女社会性别的平等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关系,而社会公正则是人类社会最根本、最重要的价值观念。要深入搞清楚为什么要提倡男女平等,就不能不借助于社会公正原则。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从社会公正的角度分析、诠释男女平等问题,这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基本理论的基本环节和重要内容。社会公正与男女平等在价值主体上,前者包含后者,因为社会公正的价值主体可以是阶级(阶层),民族,种族,也可以是社会的男女。由此可见,社会公正包含男女平等,男女平等则是从男女社会性别方面实现的社会公正。男女平等问题又有着自己矛盾…  相似文献   

6.
李垣  宋玉波 《前沿》2011,(13):177-180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只有在生态社会主义制度下,从社会公正的三个维度出发,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公正性,才能求得生态危机的化解之道。分配制度公正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基本要求;生产制度公正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前提条件;国际政治经济制度公正是实现社会公正的重要保证。只有改变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创建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实现全球性的生态社会主义制度,生态和谐与社会公正才能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7.
周玉东 《前沿》2010,(4):81-83,87
在社会公正已成为凸显问题的今天,研究马克思公正思想,能更好地为我国促进社会公正提供马克思主义的学理支撑和行动指南,更好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公正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公正主义思想的内涵、基本特点等,从公正思想角度揭示对我国当前的新农村建设的启示,并提供相关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8.
社会公正的基本价值取向及立足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公正的基本价值取向应是:让全体社会成员能够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够拥有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因此,社会公正应当是以维护每一个社会成员或是社会群体的合理利益为基本出发点,而不一定要刻意地站在哪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的立场上来制定带有整体性的社会经济政策和基本制度.  相似文献   

9.
学术前沿     
<正>社会公正是凝聚全体人民的关键所在2014年9月22日《学习日报》上发表了《社会公正是凝聚全体人民的关键所在——访中央党校吴忠民教授》。吴忠民认为,所谓社会公正,就是给每个人他所"应得"。在现代社会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应从三个维度来理解社会公正。首先,社会公正的基本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让全体社会成员能够共享社会经  相似文献   

10.
阳天明 《前沿》2005,3(11):197-199
在我们倡导“以人为本”科学的发展观,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努力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加强社会公正的建设。社会公正是一个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目标,也是一个文明社会进步的标志。提高经济公正的建设水平,是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赵雪玲 《岭南学刊》2004,44(3):74-77
依据产品交换的不同性质、历史演进及由它所决定的社会交往关系的性质和状况,把人类社会分为封闭性社会和开放性社会两种基本状态。社会从封闭向开放状态转变,是历史发展的一般过程和必然规律。人类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表现出不同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2.
风险社会理论在西方社会学领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西方风险社会理论对分析和应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所遭遇的风险具有很大的启发性.转型期和谐社会的构建面临着许多风险,突出表现在:贫富差距拉大、就业压力增加、腐败问题和各种突发性事件增多等.应对转型期的社会风险,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创新和健全一套应对社会风险的管理机制、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高风险应对能力等.  相似文献   

13.
小康社会理论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运用,是马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两者之间有着内在一致性的深刻关系,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深化  相似文献   

14.
论小康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1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基本特征,成为党的十六大报告的主题和未来20年全党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成为未来50年党的最低纲领并被庄严地载入十六大党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制定和实施,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丰硕成果,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宝库。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含了丰富的社会整合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把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纳入视阈,对我国的改革发展做出了新的指导性设计,实际上成为了我国新时期的社会整合战略;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标识的社会整合战略的提出,是我国转型时期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从人民公社、小康社会到和谐社会是中国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的三个阶段。在伴随社会主义秩序与制度的建构和调整的这三个阶段中,市场经济从根本上释放了发展的瓶颈,打破了领域合一的社会困境,使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成为可能。但是,由于各领域自身发展的不足,中国社会还是面临许多新问题,它们的解决不能再寄希望于瓶颈的释放,而是要靠建构和谐社会来渐进地解决。  相似文献   

17.
马中柱 《岭南学刊》2008,3(1):15-18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客观地反映了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规律,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战略任务的理论基础。社会和谐与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离不开人们的能动作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对社会基本矛盾的调整改革要着眼其特点,着眼其发展,不能把别国的经验当成万应灵药。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的小康社会思想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呼唤声中产生和发展的,它的形成与发展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小康社会思想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必然产物,是“三步走”发展战略的中心环节,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集中体现,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具体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对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生产与生活是人类实践的基本类型和固有矛盾。人类社会的和谐最终取决于生产与生活的和谐统一。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求我们必须在生产与生活的统一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由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主办、中共梅州市委党校承办的“广东省党校系统2005年哲学年会,”近日在梅州市召开。中共广东省委党校陈鸿宇副校长出席了会议。来自全省各地党校的专家、学者共80余人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现将研讨的主要内容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