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2007年金融危机表明,英国在1997年改革后建立与施行的"三方监管"体制存在重大缺陷。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确立中央银行在金融稳定中的核心地位,增强中央履职的权限与工具;改革金融监管机构设置,扩大中央银行的审慎监管权;明确新的金融监管框架及主要机构在该框架中的职能。改革后的英国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集货币政策制定与执行,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于一身,在金融监管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改革对我国的启示有:尽快构建我国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确立中央银行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的权威;提高各监管机构的宏观监管能力;加强各监管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  相似文献   

2.
改革和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是"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提出的重要内容。发轫于20世纪90年代的"双峰监管"模式提出行为监管与审慎监管同等重要,两者应分别由独立的监管机构承担,即形成监管体制上的"双峰"。这种监管模式在本轮危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引起了各国的关注。我国当前金融监管体系存在诸多不足,"双峰监管"模式的理论与实践及其核心理念内含丰富,我国应在金融监管方面应借鉴吸收,不断完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3.
后危机时代中国逆周期宏观审慎金融监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塞尔协议III》更加注重从宏观审慎的角度设计相关监管思路和工具,并对具有系统重要性的机构、产品和市场加强金融监管。根据我国目前金融业发展状况以及金融业自身的运作特性,我国应坚持并加强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从而降低金融业的系统性风险,实现金融业的健康、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国传统金融领域的机构监管和分业监管与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混业经营、跨行业经营不相适应,容易出现监管空白与不协调,而且传统金融监管重视合规性监管,对互联网金融则要加强风险监管。互联网金融是一种典型的金融创新,因此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也要创新。我国未来的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要创新监管模式,实现机构监管与功能监管相结合、分业监管与联合监管相结合,并探索集中监管改革;要创新监管措施,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与数据监测,建立互联网金融的技术安全性标准;要创新监管的参与主体,除了加强政府监管外,还要完善行业自律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风险内控制度。  相似文献   

5.
人民币国际化是提高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话语权的必由之路。人民币区域化是最终实现国际化不可逾越的阶段。离岸金融市场是人民币区域化进程中的战略支点,对我国金融开放及参与国际竞争具有必要性与可行性。离岸金融监管体系较为薄弱,凸显的问题包括立法层级较低、监管机构的监管职能和边界不清晰、缺乏统一的监管体系等。完善立法、加强宏观审慎和微观过程性监管等是完善离岸金融监管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6.
监管联席会议是相关监管当局组建的、旨在持续性地加强跨境银行集团监管合作与协调的常设机制。它是次贷危机催生的一项金融监管机制创新,是后危机时代国际社会为加强系统重要性银行监管而推行的一项全球化制度安排。监管联席会议一般以银行集团的母国监管当局为主导设立、以当局签署监管谅解备忘录为前提条件、以灵活的组织结构为基础运行,具有促进监管信息交流、协调监管行动和加强危机管理等重要制度功能。该机制在全球范围内的建立和推广,体现出银行监管理念的重大革新,即强调单一监管与并表监管良性互动、日常监管与危机管理统筹兼顾、微观审慎与宏观审慎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7.
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实行金融法治化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确保金融与经济安全的重要举措。我国的金融监管形成了一行三会的监管模式。这种模式各监管机构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可以有针对性地执行法律和政策,而且专业化程度较高,但是也存在监管机构的工作协调不畅等问题。为此,检察机关应发挥侦查监督职能,强化对金融监管的行政执法监督,发挥检察权在金融监管中的作用,完善金融领域职务犯罪打击与预防体制,与金融监管部门建立协作配合机制,加强检察机关应对金融犯罪的内部建设,健全金融检察工作制度,让检察机关介入金融监管。  相似文献   

8.
证券监管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各国证券监管可分为集中型监管模式、自律型监管模式和中间型监管模式。通过对这三种监管模式比较 ,可以看出 ,混业监管是金融监管的趋势 ,证券监管的趋势是以自律管理为基础 ,政府监管为指导。我国的证券监管应该进一步完善内部监管制度 ,提高自律机构的监管权力 ,并注意加强与各国金融监管机构以及国际金融组织的合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资产质量、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资本利润率和资产利润率5个核心指标对中国银行业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发现从微观审慎指标看,银行金融机构运行非常稳定,但这并不意味着银行系统不存在风险。可以说,中国银行风险被微观稳定运行所掩盖,潜在的宏观系统性风险巨大。从宏观审慎方面分析,未来5年中国银行业将面临两大系统性金融风险,即融资平台不良贷款和房地产不良贷款的风险。国际金融危机重大教训是,不能只关注单个金融机构或单个行业的风险防范,还必须从系统性角度防范金融风险,而宏观审慎政策正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良药。  相似文献   

10.
基于历史传统和经济政策的不同,各国证券、期货等金融商品交易监管体制存在较大差异,基本可以分为统一监管和多头监管。随着二十世纪后期混业经营的发展,传统的监管体制和监管制度受到了挑战。为了积极应对金融市场风险,提高资本市场的竞争力,一些国家不断完善立法,逐步加强金融商品交易市场的监管。总体而言,全球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加强功能监管和集中统一监管,扩大金融监管的合作与协调,强化自律组织的监管职能。  相似文献   

11.
我国目前实行的金融监管体制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这种监管体制面临诸多挑战,主要是金融开放政策、金融创新、金融整合发展的挑战。通过借鉴国际经验,可以发展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  相似文献   

12.
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不仅是中央的一项基本战略,也是上海本身经济发展的趋势和需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构建需要以中国实体经济为支撑,从金融法治建设和完善监管两个层面着手,有规划、分步骤地推进。从金融法律和法制建设层面而言,要充分发挥法律的核心和导向作用,加快实现从政府导向向法律导向转变,营造透明的金融法治环境,注意与国际条约、惯例衔接,尽量减少政府对金融市场的过度干预。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现行证券市场税收制度,建立多层次、多环节、多协调、复合性的税法新体系,提高税法的效力层次,切实体现税收公平原则,保障税法的严肃性和透明度,减少因税收政策的变化而给证券市场带来的不正常波动。与此同时,股权投资基金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创业企业和中小企业通过银行信贷、证券市场等传统渠道融资之外的又一重要融资渠道,亟待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予以规范,并应从外汇、税收、工商、行政审批等环节对外资参股人民币股权投资基金进行有效监管。从金融监管层面来看,要进一步强化政府和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依法审慎监管约束金融机构的风险行为,监督指导金融机构正确开发和运用金融工具,合理引导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同时应强化金融危机的预警机制,提高危机处理能力。要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协作,关注国际金融体系监管的改革和创新,以适应我国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新形势。  相似文献   

13.
国际金融监管的趋势与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和金融产品创新的加快,金融风险急剧增大,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成为各国金融管理当局的重要任务之一。文章首先总结了发达国家金融监管发展的五种新趋势,然后对我国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最后提出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体系、提高我国金融监管水平和效率的思路:一是建立"牵头式功能型监管模式";二是在监管技术方面应体现激励相容的理念;三是监管当局应积极鼓励金融创新;四是注重监管的成本收益权衡;五是促使金融监管力量多样化;六是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4.
作为金融创新领域的新生事物,金融衍生工具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隐藏着一系列的风险,必须对其加强监管。对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有效监管离不开健全完善的监管法律体系和科学有效的金融监管体制。目前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还很不成熟,尚缺乏完善的监管法律体系和有效的监管体制,当务之急是从这两个主要方面入手来加强对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法律监管。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金融创新的推动下,由分业经营走向综合经营已成为全球金融业的发展潮流。随着银行、证券和保险三大金融业务的相互渗透日益频繁和深入,中国金融集团已客观存在并初具规模,整体上呈现。集团混业,经营分业”的特点。但与之相对应的金融监管制度却未能跟上金融发展的现实需要,严重剖约着金融集团的进一步发展。为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集团监管体制,可以通过“三步走”的阶段式改革,稳步推进金融经营和金融监管的体制转换,最终建立起统一监管的金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认为,分析和深入认识导致国际金融危机的主要诱因和后果,有利于我们看清没有监管的金融业所潜在的巨大风险;有利于给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在规避和防范金融风险等方面带来有益的思考和启示;有利于看清我国政府金融管制下一步改革应该努力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稳定的金融秩序是改革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是我国目前经济的三项重点工作之一,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已成为当务之急。会计监管作为金融监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以分段监管为主,以品种监管为辅"的多头监管体制。这种看似"分工明确,环环相扣"的监管模式,由于职权配置不合理、监管主体职责不清等原因,实践中导致职权交叉重复和出现大量的监管真空。这种监管体制已成为食品安全犯罪事件频发的元凶。如果强行将之前形成的多部门监管体制全部推倒重建为单一部门监管体制,可以避免分段监管的诸多弊端,但势必涉及政府有关部门利益的冲突和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重构,改革将面临重重阻力并因此付出巨大成本。因此,与我国当前的行政体制以及市场发育状况相适应,减少现有监管部门,建立以"两部门监管为主,其他部门监管为辅,并以刚性协调部门相配合"的监管模式,是目前最理想的选择,应作为监管体制改革与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模式的选择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监管的模式是银行监管制度的核心和灵魂.综合考虑我国银行业风险的现状,国际监管与国内金融改革的总体趋势,以及我国金融开放的整体要求,我国金融监管的模式选择,应以提高金融效率控制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目标,充分规避金融风险,推进金融市场化法制进程,建立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银行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20.
针对美国金融危机的全面深刻反思推动了审慎监管理论基础的再更新。审慎监管存在价值得到极大强化,在价值导向上重新导向公共利益,并倾向于对消费者权益的优先保护;在监管策略上从偏重微观监管转向强化宏观监管,努力实现宏观监管与微观监管的协调统一。审慎监管外部成本得到有效疏导。审慎监管理论基础的动态平衡进一步确立,并与金融立法及实践形成积极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