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012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完善了辩护人在刑事诉讼法中法律地位和作用、非法证据排除制度,使得审讯双方地位趋向对等化,对侦查机关的审讯工作影响相当大。传统的对抗性的"刚"性审讯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刑事诉讼法的要求。为此,立足于新修订的法律和审讯现状,重新审视审讯关系、审讯步骤和审讯方法,探索构建全新的"柔"性审讯模式。"柔"性审讯模式是指建立在分析审讯的根本规律及犯罪行为人心理及行为特征基础上,为达到明辨真相、获取证据、感化教育的目标,审讯活动以说服犯罪嫌疑人,让其自愿进行供述的审讯模式,包括准备、接入、交锋、突破、善后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对于审讯策略的研究与应用,目前,无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审讯实践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大多局限于"中观"甚至"微观"层面,缺乏对审讯过程的顶层设计。而"非对称策略"在审讯中的应用则是一个全新的审讯思维模式。其实质是要将"非对称"性的战略思想融入到审讯中去,以达到对症下药的奇效。它是对现有的各种审讯策略的系统梳理与有效整合,使审讯主体在实际应用中更加得心应手。非对称策略即以非对称的审讯力量和不对应的讯问手段,制服犯罪嫌疑人,促使其交代犯罪经过而制定的整体策划与计谋。本文首先对非对称策略做了一个整体的概述,其内容分别包括非对称策略的渊源和非对称策略的指导思想。其次,本文分别从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论述了非对称策略与常规审讯策略的关系。最后,进一步明确了在整个审讯工作中,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非对称策略的具体应用方法与技巧。  相似文献   

3.
在侦审合并后,深挖犯罪仍是预审工作的基本职能和主要任务。因此更应增强深挖意识,拓宽深挖渠道,巧用审讯策略。  相似文献   

4.
尽管对抗是审讯的基本属性,但审讯中存在着侦查人员与犯罪嫌疑人合作的可能。为促成侦查人员与犯罪嫌疑人的审讯合作,侦查人员可以依照拟定合理的合作方案、引向重复博弈、让犯罪嫌疑人认识到利益的取得是可信的、做出必要的退让和兑现赏罚的基本思路,采取制造信息不对称、拆穿谎言、运用"纳什均衡"点、用好供述原理、用好法律、利用道德情感约束以及施用其他技巧等具体做法,最终达到审讯的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5.
当前侦查讯问存在的困境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侦查实践中普遍存在着刑事案件侦查对侦查讯问过度倚重的现象,这与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要求侦查工作应当在过程与结果双重价值下运行的要旨相背,导致侦查人员在讯问过程中出现心理偏激和行为失范,更是案件"诉不出去"的重要原因。侦查人员应当确立"审讯的功夫应在审讯之外"的基本观念,才能充分释放侦查讯问的法治效能。  相似文献   

6.
1979年至2018年,国家基于对权力的限制和人权的保障,构建了"过程—结果"的刑事审讯双重控制机制。然而经过40年的构建,刑事审讯控制体系仍不完善。虽然刑讯逼供很少发生,但审讯违法问题依然存在,审讯的人员、时间、地点不合法等程序性违法问题依旧频繁出现。为了达到"既获得口供,审讯又不违法"的目的,应及时立法完善全程录音录像、界定审讯时间、规范律师介入的审讯程序,赋予犯罪嫌疑人及被告人沉默权以及严格排除非法审讯获得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测谎和九步审讯法广泛运用于发达国家的刑事审讯领域,其中测谎被视为现代科学审讯两大基础之一,九步审讯法在发达国家被誉为"审讯圣经"。文章首先阐述测谎在我国审讯中的主要作用,其次结合一起内部盗窃案的成功侦破,阐述测谎与九步审讯法在审讯突破中结合运用的可行性和高效性,以期测谎与九步审讯法的结合的体系化审讯范式能更好地服务于审讯实践。  相似文献   

8.
对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侦查部门办案经验的不足,影响了收集证据准确定性和深挖细查严厉打击的成效,为此,在侦办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过程中,应注重逐步推进和强化侦查意识。在侦查步骤上,根据侦查策略和侦查进展的不同,大致分为:主要以秘密方式获取线索主动展开侦查,以公秘结合的方式查明案件基本情况,以及追逃追赃、强化审讯、实现案件侦查的全面突破等三个阶段。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工作重点和方式;在侦查意识上,侦查人员应注重强化和体现经营意识、整体意识、协作意识和证据意识,以实现打早打小、除恶务尽。  相似文献   

9.
"九步讯问法"又被称作"里德方法",在美国审讯界一直被奉为"审讯圣经"。它分为提出正面指控、展开审讯主题、阻止再次否认、反驳异论障碍、攫取疑犯注意、控制消极情绪、提供选择问题、查明犯罪细节和制作书面供词等九个步骤。"九步讯问法"自问世以来,一直是审讯界讨论和研究的热点,在侦查理论和实践都有着广泛的影响,然而,"九步讯问法"与我国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犯罪嫌疑人的充分辩护权是不相符合的,应有比例地吸收借鉴。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预审阶段犯罪嫌疑人的几种心理状态和某些表现形式,以及审讯时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同时,阐述审讯时针对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我们所应采取的基本矫正策略,从而使案件的审讯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