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纪桥》2016,(11)
经过长期发展,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的工作理念、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日趋完善。新形势下,进一步建立与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应遵循制度治党基本思路,提高党内法规制度的科学性;注重实施细则、配套制度建设,提高党内法规制度的系统性;建立健全执法保障体系,提高党内法规制度的执行性。  相似文献   

2.
邬思源 《探索》2007,1(3):39-41
党内监督是实现党内民主的重要方式,党内监督有利于协调与保障党内成员的合法利益,党内监督是遏制腐败的基本机制。要强化党内监督,促进党内和谐:建立与完善党内监督制度,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实行监督“两条腿走路”;改革现有的党的纪律检查领导体制,提高权力监督主体的独立权威,加强和扩大党内专门监督机构的职权与职责;在党内培育良好的监督氛围与监督意识。  相似文献   

3.
浅谈目前党内监督存在的一些问题□张文明党内监督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党内监督工作面临着新的情况和问题,工作难度加大,也出现了一些与客观形势不相适应、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一、党内监督意识淡薄。作为被监督者,...  相似文献   

4.
加强党内监督是我们党先进性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保障。改革和完善党内监督体制是加强党内监督的根本性举措,我们党执政五十多年来,尤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不断加强党内监督体制和监督机制的建设,在保证党的廉洁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党内监督体制还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和党的建设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结合党内监督的现状,就如何进一步加强党内监督提出了自己比较系统的见解。作者认为,加强党内监督,主要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纵向垂直的党内监督领导体制,使监督机构具有相对独立性,增强其权威性;二是健全、完善党内监督法规、制度,使党内监督有法可依;三是加强教育,强化意识,提高党内监督的自觉性;四是充分发挥纪检机关的主导作用,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五是疏通、拓宽监督渠道,实行党内外监督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6.
党内监督亟待加强晏计生党内监督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总体上讲,党内监督还很不健全,是党的建设中一个薄弱环节,亟待进一步加强。(一)1、党内监督的领导体制不顺。迄今为止,党内监督实行的是横向与纵向领导相结合的双重领导体制。但日常工作中,党内监督实际...  相似文献   

7.
普遍来看 ,无产阶级政党在自身建设中所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尚未真正建立起完善有效的党内监督体制。目前我党现行的监督领导体制仍存在一些弊端 ,主要表现为监督机关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这对搞好党内监督、加强党的建设十分不利。因此深化党内监督体制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8.
论党内监督体制的改革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内监督体制 ,是指以党的各级纪律检查机关为主体组成的党的工作与纪律监督体系。其主要任务是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重要的规章制度 ,协助党的委员会整顿党风 ,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应该说 ,党内监督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在党的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 ,改革开放以来 ,尤其是近年来党内腐败现象的蔓延 ,使党内监督体制面临严峻的考验 ,也反映出党内监督体制自身的不适应、不完善等问题 ,需要在深化改革中给以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以适应实现党的跨世纪伟大目标的需要。一、党内监督体制的思路与基本沿革无…  相似文献   

9.
杨胜杰 《党建文汇》2008,(12):27-27
建立党内互助基金。江苏省南通市开展捐资互助活动,各县(市)区都建立了资金规模为200万元左右的党内互助基金,30%的乡镇建立起党内互助基金,专门用于解决党员的生活困难。开展党内结对帮扶。全市通过“一对一”、“多对一”的方式,建立党员干部与生活困难党员帮扶对子14101个,明确具体帮扶对象、帮扶目标及帮扶措施,  相似文献   

10.
吴其良  韩国章 《理论文萃》2008,(4):59-63,58
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978年至1988年为恢复发展阶段,恢复党内民主的一些优良传统,同时尝试在政治体制改革中探索党内民主理论、制度和实践的发展;1989年至1991年为维稳缓行阶段,党的工作侧重点放在消除“政治风波”造成的不稳定因素上,党内民主进程被迫缓行;1992年至2001年为稳步推进阶段,适应与契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行依法治国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1.制度化建设是党内民主的首要条件2.党内民主制度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3.从体制、机制入手,增强党内民主制度的可操作性4.维护党内民主制度的权威,自觉贯彻党内民主的各项制度  相似文献   

12.
由于党内多年来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加强党内监督的种种努力往往事倍功半甚至成效甚微,亟需进行制度创新。党内监督的制度创新,一个基本的着眼点,就是要用分权制衡的方式在解决权力过分集中问题上有所突破、有所前进。本文据此在建立相对独立的党内监督领导体制、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制度、推进民主监督的制度创新、推进党务公开的制度建设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把握党内监督的内在规律,强调党内监督的重要性,明确了党内监督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注重体制和制度的建立健全,抓住领导干部这个重点,在党内监督的理论和实践方面不断取得历史性进展和突破。  相似文献   

14.
党内监督体制是实施党内监督的物质形态,由机构、人员、制度等要素构成,属于外在的“硬件”范畴。而党内监督机制则是贯穿于党内监督过程中的本质要求,属于内存的“软件”范畴,其中最为重要的监督机制就是制约机制。所谓制约机制,其要义是权力行使必须受到相应的制约。只有把权力制约机制融入党内监督体制之中,党内监督才能强而有力并富有成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内监督问题显得更为突出,迫切需要我们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从强化党内权力制约机制入手,探索党内监督体制改革的新思路。一、党内监督的本义无产阶级政党诞生以来,就…  相似文献   

15.
党的领导方式的变革是党的执政能力成熟化和科学化的表现,是国家和社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必具内容;世纪之交党务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党守国法、依法以纪治党,搞好党内事务改革以及科学配置党内权力,合理构建党内体制.  相似文献   

16.
牛余庆 《学习论坛》2004,20(5):13-15
党的代表大会在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就如同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地位和作用一样重要。发挥党的代表大会对干部权力的监督作用 ,在实践中要扩大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的试点 ,逐步建立健全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制度 ;积极探索党的代表大会期间发挥代表监督作用的途径和方式 ;坚持党的代表大会选举干部制 ,减少干部任命制 ;建立向党的代表大会作廉政述职报告制度 ;改革纪检体制 ,实行全委会和纪检委共同向党代会报告工作制 ,积极探索从体制上解决党内监督问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7.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它决定国家民主,影响党内监督、社会和谐及政党关系,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应把发展党内民主作为党的建设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发展党内民主需要遵从渐进发展、试点推广、问题导向等原则.其路径主要有:推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加快健全党的委员会制度;理顺纪检机关的领导体制;提高领导干部的民主意识等.发展党内民主的对策有:构建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新机制;建立党内权力运行的约束制衡机制;改革党的领导与决策体制;加快推进党务公开等.  相似文献   

18.
热词     
《廉政瞭望》2011,(23):11-11
破除党内潜规则要靠完备制度 上海市委党校党史党建部副主任周敬青目前指出,党内潜规则潜伏在党组织的运行全过程,在党内意识形态中、党内决策执行中、党内选人用人中、党内政治生活中、党内腐败现象中,都有其作祟。并且,党内潜规则以领导者的意志和权威为中心,以谋求不当利益最大化为价值目标,以权力高度集中的领导体制为支撑.在党内民主制度的缺陷所产生的弊端作用下得到巩固。  相似文献   

19.
对发展党内民主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立忠 《唯实》2003,3(3):65-68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 ,在当前的现实条件下 ,发展党内民主要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 ,建立一种复合型机制。其中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是发展党内民主的根本要求 ;改革和完善党员有序参与决策的机制、选人用人机制、党的民主监督机制 ,是发展党内民主的根本保证 ;不断提高党员的民主素质 ,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0.
陈觅 《世纪桥》2008,(9):27-28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它决定国家民主,影响党内监督、社会和谐及政党关系,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应把发展党内民主作为党的建设工作的方向和重点。发展党内民主需要遵从渐进发展、试点推广、问题导向等原则。其路径主要有:推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加快健全党的委员会制度;理顺纪检机关的领导体制;提高领导干部的民主意识等。发展党内民主的对策有:构建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新机制;建立党内权力运行的约束制衡机制;改革党的领导与决策体制;加快推进党务公开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