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核心价值观是反映一种社会制度、一个时代本质的价值观,它是现实合理性和历史合理性的统一,是标志性与强辐射性的统一,也是体系性与论断性的统一。对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社会和谐最坚实的基础,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关键。“一元主导,多元依法相随”的价值观念格局,是合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选择;“以立为主,重在引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体系建设的基本方针;应以“三个一致”为核心内容的动态生成性价值评价标准,取代整齐划一、相对静止的价值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2.
《中国妇运》2012,(5):27-29
针对女职工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价值观念及自身发展需求的新变化,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女职工委员会理清思路,突出重点,以企业所急、女职工所需、女职工组织所能为出发点,深化女职工“素质提升”、“巾帼建功”、“爱心帮扶”三大工程,打造“三支队伍”,搭建“三个平台”,推进“三个创新”,强化“三个机制”,使女职工工作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3.
文章尝试从元理论研究、描述主义和规范主义研究三种视角分析全球化中的价值冲突。广义的价值冲突包括价值的冲突和价值观念的冲突。全球化中价值的冲突主要是“南”与“北”的经济价值的冲突 ,“东”与“西”的政治价值的冲突 ,价值观念的冲突主要是本土与外来、中心与边缘的价值观念的冲突。面对全球化中的价值冲突 ,中国应该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并举 ,坚持和平共处与反对“和平演变”相结合 ,批判地继承传统与批判地吸收外来价值观念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崔敏 《就业与保障》2023,(8):127-129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并提出了“三创”人才培养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充分结合了科学、哲学和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构建出了“三创”人才培养体系。文章将对化工类大学生“三创”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研究,旨在构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同步化、专业与科学建设一体化、学生知识与能力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培养具有创新、创意和创业能力的“三创”人才。  相似文献   

5.
推进“三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首先应对其理论逻辑与发展逻辑进行分析..就其理论逻辑来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是“三型政党”目标体系的四个结构要素。一要理清其结构要素的边界,从科学理论、价值指向和路径选择三个维度分别考察“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的概念内涵。二要深入研究四个结构要素之间的内在逻辑,“学习型”是前提、“服务型”是目标、“创新型”是动力,三者统一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就其发展逻辑而言,“三型政党”建设应该按照“主题统领一主线推进一方针指导一布局保障”的分析框架进行整体推进,以切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是以学生共同生活区域为基础,以服务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的成长成才为目标,以共同价值观念为连结的学生教育生活成长共同体,是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平台、三全育人的重要阵地、五育并举的重要抓手。“一站式”学生社区在推动教育体系高质量发展、加快三全育人教育改革进程、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相似文献   

7.
困扰我国高校德育的三大矛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元化与一体化趋势共同发展是21世纪的一个显著特点。一方面,社会制度、社会主体、经济形式、文化类型的多元化,其结果势必导致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这种价值观念多元化集中体现于首位价值的多元化。德、名、利、权成为了人们追求的众多的首位价值目标。当前既有人以权、利为首位价值,追逐“官本位”、“利本位”;也有人以德、名为首位价值目标的手段选择上,  相似文献   

8.
对“90后”大学生价值观念发展进行代际分析、历史分析和实证分析可知,尽管“90后”大学生成长的社会背景和个人发展使之具有成为新的一代的可能性,但是从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现状和特点来看,并没有证据表明“90后”大学生价值观念完全不同于“80后”大学生;虽然“90后”大学生成长的时代为他们形成新的价值观创造了良好条件,但他们并没有形成与时代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并且“90后”大学生在其成长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价值观念方面的问题和局限,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进行价值引导。  相似文献   

9.
社会转型期价值导向问题的思考许志锐经济体制的大变革必然导致价值观念的大碰撞。如何因势利导,“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使人们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念的变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相适应,这是社会转型期亘传思想工作面临的一个重大而又无法...  相似文献   

10.
论语注》是康有为在维新变法失败后避难印度大吉岭时所撰。该书主要有两个特征:第一,继承晚清以降的“今文经学”传统,用“我注六经”的方式,以“公羊三世”说为依据,与《礼运》“小康大同说”相配套,阐述其在不同社会阶段实行不同政治管理模式的变革思想;第二,用“援西入儒”的方式,引入西方价值观念重新诠释儒家传统概念与价值取向,利用西方理念和制度化整合出一种具有鲜明近代中国文化形态特征的新儒学,意图为其变法创造合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