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行政问责作为一种制约性的制度安排,自实行以来,对我国公务员制度和公共部门建设起到了很好的规范作用。但从问责要素来看,我国行政问责中存在问责主体单一、客体不清、问责范围过小、问责程序不规范等问题。推行制度问责、法律问责,实行问责主体多元化、问责与绩效评估相结合是目前完善行政问责制度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
公民问责:价值、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问责,是以个人权利制衡国家权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核心价值在于对公共权力进行监督并预防政府官员失责行为的发生,其法理依据在于"权为民所授"。在我国现代社会中,公民问责存在许多实际问题,践行公民问责的有效途径:增强公众问责意识,塑造行政问责文化;建立信息平台机制,畅通问责渠道;完善公民问责法律制度,保障公民问责主体权利。  相似文献   

3.
行政问责制就是一种特定的问责主体针对各级政府及其公务员承担的职责和义务的履行情况,要求其承担否定性后果的一种责任追究制度。其功能在于防止和阻止行政人员“滥用或误用公共权力”。行政问责制在中国已经初步建立并运行,但依然存在问责主体单一、职责不清、问责程序不明确及公开透明度不高等问题。在未来制度建设与完善方面,要完善行政问责制,就要从严格职责划分、问责的主体多元化和规范问责程序及推行“阳光问责”制度这些方面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4.
西方现代行政问责体系及对我国行政问责建设的启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以西方现代行政问责范式中较有代表性的等级问责、职业问责、法律问责和政治问责为研究对象,研究每种问责关系的问责主体、问责对象、问责内容和实现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对国内行政问责研究及实践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对构建我国行政问责体系可以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人大问责是最具权威性和实效性的问责方式,人大问责的主体、对象、手段、所追究责任都与其他问责方式不同。无论是从法理依据还是从法律依据上进行分析,人大问责均具有正当性,我们应充分发挥人大问责的优势,实现对政府和政府官员问责的效能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我国实行行政问责任制的方向十分明确,行政问责制对于我国建立责任政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行政问责任制的问责主体包括同体问责任和异体问责。根据实际情况,我国目前主要是同体问责,异体问责并没有发挥其应用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当努力加强异体问责在我国行政问责制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的行政问责制度建设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整体来看,行政问责制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行政问责法制建设还存在行政问责法律体系不健全、行政问责主体缺位、行政问责客体狭窄、行政问责程序不统一等缺陷.针对这些缺陷和问题,笔者提出了完善行政问责制的措施:构建统一的行政责任法、明确行政问责主体、规范行政问责...  相似文献   

8.
我国异体问责制度长期处于"缺位"状态。本文针对我国行政异体问责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加强人大问责、改进司法问责、明确民主党派问责权限、拓宽公民问责渠道、规范新闻媒体问责等方面提出完善行政异体问责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我国群体性事件行政问责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也存在问责主体缺位错位、责任划分不明、责任体系弹性过大、问责程序随意性大、复出机制缺失等问题,特别是我国的行政问责仍处于非制度化问责阶段。必须实现行政问责的制度化,从"风暴问责"向"制度问责"转变。  相似文献   

10.
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问题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行行政问责制度是建设责任政府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当前在我国行政问责实践中仍然存在诸如问贲主体单一,异体问责效能微弱、权责不清,导致问贲对象和问责内容界定不明,问责弹性大、问责范围过干狭窄,问责事项避轻就重、行政问贲的相关配套制度及程序不完善等问题.进一步推进行政问责制度的重点是要明确问贲范围,规范问贲程序,建立健全行政问贲制度及保障行政问贲有效实施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