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刑法公正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兴良 《法学研究》1997,(3):83-111
刑法公正论陈兴良公正性,是刑法的首要价值。刑法涉及到公民的生命予夺,因而公正性更是它的生命,更值得我们重视。本文立足于价值哲学的公正观,对刑法的公正性进行法理探讨。公正,又称为正义,源出于拉丁语Justitia,系由Jus一词演衍而来。从词源学上说...  相似文献   

2.
论刑法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运用刑法遏制犯罪的过程中,国家不仅是正义的化身而追求刑法的公正,同时也是一个具有理性的经济人,因此国家必然关注刑法的投入和产出比例的经济关系,刑法经济问题由此而产生。刑法公正是刑法追求的首要价值,对刑法经济问题的研究必须首先研究刑法经济与刑法公正的关系,并以此来确定刑法经济在刑法价值体系中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论刑法的伦理品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刑法首先是文化的规范,其次才是法律规范,刑法不等同于社会伦理却与社会伦理休戚相关,在一定意义上说,社会伦理是刑法规范的根基。那种主张应剔去刑法的伦理色彩的观点是不足取的。从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三个方面考察,刑法的伦理色彩都十分鲜明。只有坚持刑法的伦理品性,才能使刑法真正奠基于公正、合理的基础之上,而不致于丧失其应有的正义性  相似文献   

4.
自从人类社会有刑法以来,刑事法律运行的完美(即有罪必罚),既是广大民众所希望的,更是无数法学家们梦寐以求的目标,但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刑法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在不断告诉人们:以文字规范形式表现出的)刑法与司法实践后表现出的现实的刑法,经常存在着很大的落差。这种落差的形式与“刑法禁区”的存在有很大关系。刑法禁区揭示着:即使刑法的规范形式与法官的素质无懈可击,某些应当定罪量刑的危害严重的犯罪行为仍然能够逃脱刑法制裁。这种现象本质上是与刑法运行原则相对立的。  相似文献   

5.
刑法理念指的是人们对刑法的性质、技能、作用,犯罪以及刑罚等等这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的一个理性认识,它所具有的功能有中介外化、预测、批判以及引导等等。对于我国这样的法治后发型国家来讲,刑法国际化是刑法现代化得以实现的一条必经之路,我国的刑法国际化不单单只是刑法规范上的国际化,精神上的刑法理念的国际化也极为重要。本文就刑法国际化环境之下我国刑法理念的更新进行研究,分析了刑法国际化的内涵,讨论了刑法国际化之下我国刑法理念更新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刑法国际化下我国刑法理念更新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 最近几年,人们对利用刑法保护环境问题的兴趣大大增强。包括苏联在内的许多国家,对这个问题都通过了新的刑法。"刑法和环境保护"的问题,列入了1979年9月在汉堡召开的国际刑法协会第十二次会议的议事日程。不久前,在波兰对这个问题还进行了预备性的口试。刑法在保护环境中的作用。苏联宪法第十八条所规定的环境,是指经常影响人们、同时  相似文献   

7.
刑法规避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公正、规范是刑事执法的内在要求。论述刑法规避的概念、构成要件,研究刑事执法实践中出现的刑法规避现象并分析其原因,提出遏制与预防刑法规避的对策,对追求刑事执法公正、公平、规范的刑事执法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刑期折抵制度的刑法精神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石经海 《现代法学》2004,26(6):66-71
不仅要预防犯罪,还要保障人权、关怀人性、崇尚公正,这是当代刑法的基本精神所在。而刑期折抵制度因其彰显了当代刑法的人权保障功能,实践了当代刑法的人性关怀,体现了当代刑法的公平公正而弘扬了刑法的精神,是刑法走向现代化的重要表现和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刑法的缺陷及其解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正云 《法学研究》1996,(3):126-130
完备而又自足的刑法只能存在于人们的理想之中,是人们追求和奋斗的目标,并构成人们批判、改造现实刑法的基础和动力。正如意大利刑法学家恩里科·菲利所指出:“法律总是具有一定程度的粗糙和不足,因为它必须在基于过去的同时着眼于未来,否则就不能预见未来可能发生的全部情况。现代社会变化之疾之大使刑法即使经常修改也赶不上它的速度。由此可见,从终极意义上说,在现实社会中,不可能存在完备而又自足的刑法。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否认,在一定时期、就一定的社会状况而言,却存在与之较好适应且收有良好效果的较完备刑法  相似文献   

10.
罪刑法定与刑法解释的冲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丙新 《法学论坛》2001,16(5):98-105
公正是刑法精神的核心.作为一种观念,罪刑法定在价值选择上偏向于刑法的安全性,重视形式公正;作为一种司法实践活动,刑法解释的最高价值目标是如何冲破罪刑法定的束缚以实现实体公正.罪刑法定与刑法解释于是出现了两种冲突:在现实中,刑法的稳定性与社会无穷发展的矛盾,使刑法解释在某些方面不可避免地要背离罪刑法定;但依法治原则,如何以牺牲最小的实体公正来换取形式公正应成为法治国家刑事司法的最高理念.  相似文献   

11.
刑法的本质     
章惠萍 《现代法学》2000,22(4):48-51
本文认为刑法的惩罚功能与教育功能是统一的 ,刑法的教育功能是通过惩罚功能体现出来的 ,即应当为教育而惩罚 ;刑法的本质要求诉讼程序公正 ,实体的正义要求程序的正当。  相似文献   

12.
法定刑是指刑法分则对各种犯罪所规定的应处刑罚的标准,它包括适用刑罚的种类和量刑幅度,公正合理的法定刑设置是确保刑事司法正义的前提和基础。但长期以来,由于理论研究的程度不够,致使我国刑法分则法定刑的设置存在一定的缺陷。尽管经过1997年刑法的修订.刑法分则在法定刑设置方面取得了进步,但法定刑的有些规定仍不符合确定性、合理性、明确性的要求,在某些方面有意无意地设置了追究犯罪的障碍。影响了我国刑罚的目的、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静态刑法(以文字形式表现出来的刑法)的尽善尽美及其与动态刑法(司法运作中的刑法)的协调同步,是法学家们孜孜不懈的理想和梦寐以求的目标。然而法学家们的这种美好理想总是经常地被刑事司法的现实撕得支离破碎。刑法发展的历史轨迹和现实状况不断地昭示人们:文字形式上的刑法与司法运作中的刑法经常存在着落差。这种落差时常令刑法学家们站在自己设计的理想蓝图面前感到沮丧。理想与现实的反差所形成的二难境地促使刑法学家们开始走出于刑法之中来研究刑法的传统思维框架,而于刑法之外和刑法之上来观照刑法本体,秉承这一思路,带着对静态刑法与动态刑法落差现象的思考,笔者斗胆提出两个命题,以作为本文论述的论点和前提:  相似文献   

14.
德国刑法的最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国刑法的最新发展●郑伟要提及德国刑法的最新发展,先得描出德国刑法的发展轨迹;要认识德国刑法的最新面貌,先得了解德国刑法的百年沧桑。这正是本文从历史下笔的理由。一、德国刑法的沿革德国历史上第一部统一的、也是迄今仍在使用的刑法典,于1871年5月15日...  相似文献   

15.
刑法价值作为法的价值一个重要分支,亦是刑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公正、自由、秩序和效益作为刑法基本价值的有其深刻内涵,本文探讨刑法的价值有利于刑事立法的完善和刑事司法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6.
当下我国刑法解释的主要争论是刑法的主观解释与客观解释之争、形式解释与实质解释之争。其内核在于如何合理权衡刑法的秩序维护与人权保障之间的紧张关系(同时还包括刑法立法公正与刑法司法公正之间的紧张关系),以最终达致某种最佳价值权衡状态,其中至为重要和关键的价值权衡原理是在适当照顾刑法的秩序维护机能的前提下尽力实现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以及个别公正、实质公正)。刑法解释的保守性命题的主要内容在于:在入罪解释场合下,为侧重贯彻刑法人权保障价值,应以刑法主观解释和刑法形式解释为原则,且原则上不得以刑法的客观解释和刑法的形式解释为由对被告人入罪,而仅谨慎地准许例外的、个别的且可以限定数量的客观解释与实质解释对被告人入罪(以适当照顾刑法解释适应秩序维护价值之需要);在出罪解释场合下,为侧重贯彻刑法人权保障价值,应主张准许有利于被告人出罪的刑法客观解释与刑法实质解释这样一种常态化刑法解释立场,原则上不得以刑法主观解释与刑法形式解释反对有利于被告人出罪的刑法客观解释与刑法实质解释;刑法解释的保守性命题承认刑法(立法)漏洞并坚定地反对通过解释性填补而将行为人之行为解释入罪(但不反对通过解释性填补将行为人之行为解释出罪),同时主张要防止解释者将某些已有规定误解为“刑法漏洞”而出现该定罪而不定罪的情况发生。可见,刑法解释的保守性具有十分重大的刑法解释论意义,是一种较为科学合理的刑法解释论命题。  相似文献   

17.
刑法运作的内容涉及刑法适用的过程,司法机关及其结构状况、参与刑事诉讼对定罪量刑有影响的技术人员、和案件有密切关系的诉讼参与人,刑法实施的外部环境和国家权力的干预程度等方面。同样,效率和公正是刑法运作追求的重要目标,二者可能统一也可能出现矛盾,但是刑法运作要力争二者兼顾。  相似文献   

18.
论刑法判例的创制与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刑法判例的创制刑法判例的创制,是指刑法判例的创制主体在生效的刑事判决基础上,选取那些对定罪量刑有指导意义的判决,依照特定程序制作具有一定格式的刑法判例的活动。刑法判例的创制是实现其功能的首要环节,只有制作符合要求的刑法判例才会对刑事审判产生积极的影响;反之,如果刑法判例制作不合理,那么它将在很大程度上有损刑事审判的公正、统一。(一)改革刑事判决的制作格式是创制刑法判例的前提和基础。刑法判例的创制,是在生效的刑事判决基础上进行的。生效的、规范的刑事判决是创制刑法判例必不可少的条件。刑事判决的规…  相似文献   

19.
张光君 《时代法学》2008,6(1):77-82
要实现环境刑法基本理念的突破,亟需回归环境刑法应然的生态本位。一方面要主张环境刑法应以环境大生态的可持续存在和发展为目的,这有利于实现环境大生态的安全、公正、和谐等价值;另一方面要批判环境刑法的行政从属性,这有利于发挥环境刑法的生态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以往刑法的修改,显示出增设新罪、加重法定刑与限制有利于犯罪人的制度的适用三大轨迹,标示着严刑始终是指引刑法修改的主旨。然而,立足于刑法的效益、公正与人道三大基本价值的要求,以严刑为主旨的刑法修改,在很大程度上是非理性的。业已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虽因表面看来已开始摆脱严刑思想的支配而备受热捧,但是,实际上严刑仍是其主宰,因而承续了以往刑法修改的诸多非理性因素。相应地,修正案(八)只不过是刑法的再一次忧多于喜的修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