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理性协议与法律规则的来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社会的法律规则来源何处?人类社会的法律规则应当如何形成才是人们应当遵从的?这是法哲学、法理学研究的最原始问题。为了回答上述问题,必须从人的自身要求作研究的起点。为了能从人的自身要求引出合乎逻辑的答案,必须认真看待人的理性。当理性思维引导我们寻求法律规则时,它的表现形式就是契约立法。因此,我们又必须认真看待法律来源的契约论。由于“契约论”同历史唯物主义法律观具有天然的契合点,所以,将”契约论”置于历史唯物主义法律观的框架内就是可能的。“契约论”一旦同历史唯物主义法律观相结合,它就能在保持自身的…  相似文献   

2.
“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带来了近代民法的弘扬,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近代民法“契约”精神向经济法“身份”观念的转变,然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又要求限制“身份”的日益扩张,从而使得民法“契约”精神得以回归.在这种历史循环背景下来考察民法主体与经济法主体的差异,就会发现两者在人本哲学基础、社会价值演进和主体类型划分三方面的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3.
王帅一 《中外法学》2012,(6):1278-1291
明清时代的官方对于契约的干预是通过契约订立后收取契税的方式完成的。"税契"除了通常认为是要赋予钤印契约法定的所有权证明力之外,官方还希望能够通过"税契"这一程序为"惟正之供"的田赋征收提供保障作用,即协助掌握土地流转之后的所有权归属信息以便征税。官方对于民间契约行为进行干预的最终指向,是要确保其对于土地产出可以征得税赋。在官方将契约习惯纳入自己的治理体系时,十分重视民间对此的反应。当"税契"条文的立法意图得到满足时,便不会过多地干预到民间契约习惯当中。正是由于官方与民间两重因素的叠加,才使中国传统社会的私法秩序与"税契"法律制度得以存在和延续。  相似文献   

4.
<正> 一、中国法的范围和意义近代以前中国成文法的最大特点是对刑罚给予了压倒性的重视;在范围上,它们仅仅是长期统治着中国社会的道德规范的法典化;只有其他较轻的惩罚措施宣告无效时,人们才会用它们,因此,尽管中国传统社会有着一个引人注目的庞大的成文法体系,但它仍然不是一个法律本位的社会。重视刑罚的法律意味着对于民事性质的事件要么完全置之不理(比如对于契约),要么  相似文献   

5.
当立法机关在制定一个基本的刑事法律时,除充分考虑其在现实社会中的作用外,还应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但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社会治安、犯罪现象的变幻,会使有的法律变得陈旧,有的法律的某些条款不再适应打击犯罪的需要,这就需要有新的刑事法律或刑事特别规定进行补充、修改.当原有的法律或某些条款同现行的特别规定相抵触时,就会产生原有法律条款失效的问题.我国刑法于1980年1月1日起生效执行,至今已有十多年,在这期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的决定或补充规定,对刑法内容作了大量的修改补充,我国刑法其本身不存在失效问题,但刑法其中  相似文献   

6.
国家源于一种社会契约,它是社会中的全体成员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的目的——在自愿的、理性的和契约的基础上建立的一个联合体,为了使这个共同体运转并表达其意志,于是就产生了法律,而由于刑法规定的刑罚权之重要、威慑力、影响力之大,人们才慎重思索,它不能被缔约者中的个别人或部分人享有,它应该规定于法律,由法律来明确地赋予政治共同体——国家,因为国家是人们公意的集合。  相似文献   

7.
近代民事主体形成的条件与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民事主体理念超越了具体平等而实现于抽象平等。没有平等观念就没有抽象平等,没有抽象平等也就没有近代民事主体。“平等主体”从根本上反映了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经济存在形式。近代民事主体理论形成的基础就是劳动力私人性的承认和契约工具的利用。契约是近代民事主体得以确立的工具。劳动力私人性的承认是近代民事主体得以确立的内在理论前提。民法中劳动力私人性的法律表现形态是随着劳动力价值的提升而展开的。保障劳动力私人性就是在维护民法的主体制度,其中,宪政的保障作用是基础性的、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 法史学界在探讨中国近代法制时,一般认为,中国法制开始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并侧重从制度层面进行梳理和研究.在当下的学术语境中,这一学术理路和实践大体不错,也实属必要.不过,这种研究取向对中国近代法制在实践中如何操作和运行、话语表述背后所隐含的社会法治心理等问题的研究,稍显乏力.  相似文献   

9.
1.近代刑法的形成和刑罚制度的近代合理化A.近代市民刑法的形成众所周知,法国革命是打着自由和平等的旗帜进行的.达个革命一开始就有近代市民法一的出现.封建社会存在的身分以及其他的各种差别废除了,每个人的人格一律平等待遇;由于相互能够站在对等的立场,基于自由意识订立契约进行交易,近代市民法就得到了发展.归根结底,根源于启蒙主义乃至自由主义的自由思想,成为近代市民法的基础.所谓第  相似文献   

10.
与社会"从身份到契约"的变革相一致,人类实现了由传统的非法治社会向近现代法治社会的转变。而面对契约社会自身难以调和的矛盾,人们开始对契约社会进行矫正的探索。可以说从契约到身份是对契约社会的进一步矫正,是让契约社会的公平正义价值得到真正的实现,是对契约社会自身缺陷的弥补。社会法的规范理念为"从契约到身份"的变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上海道契是上海租界中适用的土地契证,由中外双方谈判确立。虽然在形式上与中国传统土地契证相类似,但由于受西方契约制度、土地管理制度的影响,在本质上其为近代土地契证。受这种契证制度的影响,传统社会也开办华商道契,与田单等传统契证形成鲜明对比,因此成为近代土地契证的最早实践。  相似文献   

12.
拥有自己     
陈思炳 《江淮法治》2014,(17):58-58
当一只杯子装满牛奶时,人们往往会说这是牛奶;当杯中装满果汁,人们常常又说这是果汁;只有当杯子空空如也,人们才会说这是一只杯子。这使我想起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临终前所发出的一番感叹:“现在我终于明白,人生只需拥有够用的财富就应该去追求其他与财富无关的东西,比如感情、艺术或者儿时的梦想,无休止地追逐财富只会让人变得贪婪无趣成为一个变态的怪物,这便我一生的写照。”  相似文献   

13.
契约在形成文化的过程中,已经从私法扩展到公法乃至社会政治生活领域,契约关系是现代社会主要的社会关系模式.任何契约的实现都有赖于缔约各方对承诺的遵守与实际履行,履约观经过不断的凝炼终成社会文明的-种形态.在行政理念不断发展之下,诚信政府的建设成为我国政府的重要目标,这一目标达成需要一套制度支持,行政信赖保护就是这样一项法律制度.从制度到实效有一个践行的过程,而践行制度则有赖于相关环境的保障,契约文明为行政信赖保护的实现提供了法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4.
周进 《法制与社会》2012,(29):276-277
家族所有权是中国传统土地买卖契约成立的权利基础,只有承认这一点,土地买卖才能顺利进行.家族所有权对中国传统土地买卖契约的成立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家族先买权,另一个是家族人员的签押权.家族所有权是以适应中国血缘政治社会特性而产生的,这种权利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既有有利之处也有其不容回避的弊端.  相似文献   

15.
犯罪既是一种社会现象,又是一种个体现象.当个体在进行犯罪活动时,其犯罪行为受心理活动和心理因素的影响,而那些促使个体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因素,也就是支配各种犯罪行为的心理活动称之为犯罪心理.刑罚是指依照法律对违法者实行的强制处分.对犯罪人的惩罚.本文重在研究犯罪心理下,犯罪人的心理对刑罚是否产生一个意识的反应,也就是刑罚意识.如果能有这样的刑罚意识,那么犯罪心理的相应行为也会受到自我意识的限制,在刑罚知识的陶冶下,犯罪心理得到克制,犯罪也就会相应减少.因此在本研究下得出,加强各类人群中的刑罚知识的教育,克服自我的犯罪心理,降低社会犯罪.  相似文献   

16.
刘瑞芳 《法制与社会》2010,(15):204-205
古代书房藏书规模不断扩大,藏书楼应运而生。进入近代社会,藏书楼嬗变为近代图书馆,其社会文化属性发生了多重转变。如今,现代图书馆的丈化服务正向市民化、书房化回归。本文就图书馆嬗变与回归的内容作了具体剖析。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土地征收征用制度的宪法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土地征收征用制度的宪法比较宪法的一个基本功能就是为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划定界限,以限制和防范国家权力的无限膨胀及其对公民权利的侵越,为公民的基本人权提供平等的保障。"但个人的自由也必须受到限制,就连最极端的个人主义者也承认,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社会生活才可能实现。"随着现代社会的财产权观念已由私有财产神圣转向财产的社会性使用,各国在沿袭了近代宪法保障财产权的基本精神和合理内核的同时,又  相似文献   

18.
观念就是对事物的理性认识,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开始是感性认识,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观念。  相似文献   

19.
王吴军 《政府法制》2013,(23):44-44
20世纪初期,一个澳大利亚人把一株多刺的仙人掌从阿根廷带回了澳大利亚的布耳那格城. 在这之前,布耳那格城的人从来没有见过仙人掌.他们看到这种仙人掌不仅是一种清雅美丽的欣赏植物,而且种在庭院和种植园的周围,就是一堵防范野兽的带刺的墙.于是,当地的人们开始争相引种仙人掌. 仙人掌的繁殖速度很快,不久,人们就无法控制仙人掌的大肆生长了.后来,仙人掌竟然占领了当地2400万公顷的土地.由于仙人掌在这片土地上的肆意生长和蔓延,人们无法耕种这些土地,而且这些土地上甚至连牧草也不长. 布耳那格城的人们动用了一切力量来铲除仙人掌,但它还是肆无忌惮地滋生着.  相似文献   

20.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入户登记工作正式展开后;人口普查员将会走向“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私人住宅,当人们打开大门迎接普查员时,这是人们给国家一个更好履行“社会契约”的机会,让国家充分地认识真实的国情,更好地制定各项公共政策,更好地调整各种各样的社会政策:从每户用电的基准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