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7年12月4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一份判决书,宣告了蒋纬国的初恋情人施利聆状告王炳林、贾兴权、吴文革、朱寒冬及中国档案山版社侵犯名誉权一案一审的结束。法院的判决维护了施利聆的名誉权、隐私权,使这位在诉讼过程中于1997年2月12日撒手人寰的老人,终于可以闭上她的双眼了。  相似文献   

2.
1997年8月5日,河北保定科华公司人员王洪在北京安特明公司购买了一台恒生笔记本电脑,后因电脑故障送修。1998年7月间,王洪在国际互联网上设立个人主页声讨恒生公司。恒生公司以侵害名誉权将王洪等推上被告席,1999年12月15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以侵犯企业名誉权判决王洪赔偿恒生公司经济损失50万元。  相似文献   

3.
一1998年7月24日,在古城长沙闹得沸沸扬扬的一桩特殊的名誉侵权案终于降下帷幕。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全国首例侵犯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筠名誉权案,以(1998)长中民终字第476号民事判决书,作出终审判决,驳回上诉人湖南省平江县鱼类良种繁殖场(以下简称平江良种场)上诉,维持岳麓区法院一审判决。即:一、侵权人平江良种场必须立即停止对原告刘筠名誉权的侵害,并于判决生效后30日内在《湖南日报》上公开向刘  相似文献   

4.
1997年6月27日,山东省博山工业泵制造厂(以下简称博山泵厂)从山东淄博隆盛集团购买“美的”牌空调机22台,后因购销合同质量发生纠纷,山东省淄博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作出判决,认定22台空调机与双方合同中约定的质量技术标准不一致,判决退货、返还购机价款。该案已发生法律效力,且在执行过程中。1999年初,广东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的公司)与博山泵厂因侵害名誉权发生纠纷,  相似文献   

5.
1999年1月25日,曾经轰动一时的《花轿泪》、《巴黎泪》两部译著引发的名誉权官司历时6年多之后,终于有了“说法”。外籍华人状告中国译者和出版者侵害名誉权,有法律依据吗?同为外籍华人的原作者该不该承担侵权责任?对这些名誉权官司中首次出现的问题,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了回答。  相似文献   

6.
因黄色小说《欲神》出笼,首先由曾成功饰演杨贵妃而名噪一时的舞蹈演员周洁率先状告青海人民出版社侵害其肖像权、名誉权、人格权,继而,青海人民出版社又状告周洁侵害其名誉权。这场罕见的“连环诉讼”,既是名人案,又属文化案,它写下了上海乃至全国名誉权纠纷案的诸多“先例”法律援助诚意终于使他出山1994年7月22日。青海人民出版社经过艰苦的上诉,终于迎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的公开审理。这一天,对青海人民出版社及其诉讼代理人刘克希来说是铭心难忘的日子。时间倒退到一年前。1993年7月1日,石头城骄阳似火。因公出差的江苏…  相似文献   

7.
因《陈佩斯跑了》一文而引起的著名喜剧演员陈佩斯诉该文作者“布董味”及湖南广播电视报社侵害名誉权一案,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于1989年5月19日作出一审判决,驳回了原告人陈佩斯的诉讼请求后(详见本刊1989年第10期),陈佩斯不服,向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了  相似文献   

8.
王发英诉刘真、《女子文学》编辑部、《法制文学选刊》编辑部、《文汇月刊》编辑部以及《江河文学》的主管单位中国水利电力文学艺术协会侵害名誉权纠纷一案,河北省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于1988年10月27日一审判决(详细情况见本刊1989年第1期《一篇纪实小说引起的“官司”》一文)后。同年12月31日,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还分别对本案中的4位被告,作出  相似文献   

9.
引起广泛关注的我国首例艾滋病侵权案,已于近日由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胜诉。1994年4月1日,西安市一男性患者因连续高烧,在其他医院医治无效的情况下,以急诊住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同年7月,患者以西京医院和樊代明教授侵害其名誉权为由,向西安市新城区人民法院起诉,要求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并赔偿精神和经济损失。区人民法院于1995年1月20日一审判决西京医院和樊代明构成侵权,应赔偿患者15453.3元。宣判后,西京医院和樊代明不服,提起上诉。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西京医院对患者进行的治过程并按规定逐级上报是履行正常的医疗职责的行为,也是对患者和社会负责。故其行为没有违犯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事实上也不存在侵害患者名誉权的问题,其上诉理由正当,依法予以支持。故判决撤销一审判决,驳回患者的诉讼请求。本文作者系本案胜方的诉讼代理人之一。  相似文献   

10.
1992年11月11日,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著名作家杨沫诉《当代》杂志编辑室副主任、山东科技出版社所属《知识与生活》杂志社侵害其名誉权一案作出一审判决。法庭认为,两被告“未经杨沫同意和审阅,擅自发表对杨沫的专访文章《梅开二度访杨沫》,部分事实严重失实,其中有的事实纯属虚构,对有的事实进行了歪曲,已构成了对杨沫名誉权的侵害,使杨沫精神、工作、生活均受到一定影响”。据此,法庭判令被告向原告公开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并赔偿损失。  相似文献   

11.
张驰  鲍治 《法学》2000,(10)
全国首例在校生状告学校侵犯名誉权的案情并不复杂,该案被告湖南外语外贸学院接到举报,反映有男同学曾在女寝室留宿,经调查核实后,遂对六名有关学生分别给予开除学籍等处分。六名学生受处分后,即以学校在大会上公开宣扬他们存在“越轨行为”,侵害其名誉权为由,诉至法院。法院一审认定被告侵害原告名誉权,判决被告败诉。①  一审判决后,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许多高校深感不安。②有人认为,众多高校对“恋爱”进而“同居”的学生一律采取张榜公布,开除学籍的处理方式,依法院的判决,是否大多数高校的行为均是“侵权行为”?…  相似文献   

12.
近日,池州市贵池区法院审理一起名誉权纠纷案件,一审判决被告朱某自判决生效之日起停止对原告鲍某名誉权的侵害,并向原告公开赔礼道歉,自判决生效之日起10日内,赔偿原告精神抚慰金人民币1元。被告朱某原系池州市某企业职工,2003年6月因企业改制,被置换身份,离开该企业。原告原系企业法定代表人。由于朱某误认为自己下岗工龄买断价款低是原告所为,多次在公开场所辱骂原告。原告认为,被告朱某的行为给自己的身心造成了影响,客观上降低了原告的社会评价,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停止侵害,公开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抚慰金人民币1元。法院一审认为,被告因企…  相似文献   

13.
2000年11月28日,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在京召开中外记者新闻发布会,宣布组成以该会高级专家顾问委员会顾问、我国著名哲学家、史学家任继愈先生为团长,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会长高宗泽先生为法律顾问、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会长白介夫先生为抗日战争史顾问的诉讼援助团,支持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女士依法维护名誉权。此前,夏女士已就日本右翼人士东中野修道、松村俊夫和日本展转社侵害其名誉权向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这是针对日本少数右翼分子侵犯我历史见证人名誉权而在我国境内进行的首例法律诉讼。 诉讼援助团团长任继愈…  相似文献   

14.
人物介绍:王选,53岁,上海人,祖籍浙江义乌,上世纪80年代赴日本留学,精通英语、日语,通晓日本法律。在近10年间,她放弃工作、不计报酬,奔波在中国的乡间大地,收集证据,联络受害者,组织起诉日本政府,显示了一个理性和血性兼备的爱国者的品质。2002年8月27日,日本东京地方法院在判决中终于第一次承认:侵华日军曾对中国平民施行细菌战。让这段只是中国人集体记忆的历史,成了不容更改的事实。2005年5月6日,忙碌中的王选女士接受了本刊记者的电话采访。记者(以下简称记):据知,日军细菌战180名中国受害者于1997年8月第一次在东京起诉。2002年8月27…  相似文献   

15.
《中国律师》2006,(9):47-47
2006年8月23日,期待已久的夏淑琴名誉权案终于在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法院宣判,夏淑琴胜诉。法院判决东中野道、松村俊夫及为二人出书的日本展转社侵权成立,判令三被告在中国媒体和日本媒体上向夏淑琴赔礼道歉,并赔偿人民币160万元。判决结束后,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和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即刻在南京市律师协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副会长林伯承和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李大进分别代表主办方作了发言。  相似文献   

16.
1989年2月23日,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大法庭里座无虚席。 南昌市东湖区人民法院正在这里公开审理王水泉诉郑戴仇侵害名誉权纠纷案。 原、被告同系江西教育学院物理系的副主任,为什么会因侵害名誉权纠纷而对簿公堂呢?  相似文献   

17.
1998年4月28日,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湖北省林业厅厅长韩永诉《炎黄春秋》杂志社侵害名誉权案。名誉权纠纷案近年来此消彼长,但多数为名人诉新闻单位,党政机关领导人为自己的名誉权诉诸公堂,这还是头一桩,事情起于引起这场风波是1998年第2期《炎黄春秋》杂志上题为《以权抗法侵犯社团利益,两级法院判决无条一位厅长》的文章。署名华实,后查明华实为湖北省花木盆景协会(以下简称花协)。湖北省花协和《炎黄春秋》杂志社(以下简称《炎》),即为本案的共同被告。韩永认为,文章将他作为湖北省林业厅代表依法进行的职务活动…  相似文献   

18.
李佳 《检察风云》2010,(12):50-51
这是一起因编纂族谱而引发的侵犯名誉权官司,四年来,此案陷入了马拉松诉讼之中。今年5月4日,禹州市人民法院宣告一审判决,此案历经曲折后,终暂告一段落。  相似文献   

19.
南粤新闻界及演艺界又掀巨澜:轰动全国的“十万元征婚”事件的女主角——广州艺员李怡青以“侵害名誉权”为由,一纸诉状将《南方日报》推上了被告席;1999年3月17日,这起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案件,在广州市东山区人民法院正式开庭审理;是无耻的征婚骗局?还是蓄意的侵害名誉?是恶毒的人身攻击?还是正常的舆监督?这真是一起难倒法官的新闻官司;法庭上,双方律师舌战一天。由于一时无法找到涉及到新闻方面的相关的法律依据,所以,法官们无法在当日作出一审判决……  相似文献   

20.
引人瞩目的河北农民“灭鼠大王”邱满囤状告5位著名鼠害防治专家侵害名誉权一案,于1993年12月29日下午由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作出了一审判决,邱满囤胜诉,全国政协委员何祚庥先生不无感慨地说:“是在我们评出1993年十大科技新闻之后了,否则一定是去年的十大科技新闻之一。”本文从高层官司员对“邱氏鼠药案”的几次批示内幕入手,将该案的前前后后作一展示,奉献给所有关心“邱氏鼠药案”命运的人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