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权力+Y=X,执政能力是一种Y。如果执政能力大大提高了,我们处理和解决国家大事、人民大事的效果就会更快、更好、更高。  相似文献   

2.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建立执政能力的调控机制.首先,要建立执政能力的评价机制,确定执政能力评价的目标、标准、方法和评价主体;其次,要建立执政能力的提升机制,确立执政理念、制定执政方略、完善执政体制、改革执政方式、规范执政行为、提高执政队伍素质;再次,要建立执政能力的监控机制,实现执政主体自我监控、人民群众监控和执政主体外机构监控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3.
2004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并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胡锦涛总书记从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略、执政基础、执政资源、执政环境和执政方式等六个方面系统地勾勒出我们党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架构。提高执政能力,全党6600万党员人人有责,特别是担当一定执政责任的领导干部更是使命如天。  相似文献   

4.
崔利国 《前沿》2006,(7):18-20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是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举措,也是理论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理论界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研究的内容涉及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执政能力的科学内涵、执政能力理论建设、如何提高执政能力以及从政治学、历史学角度研究执政能力等。  相似文献   

5.
降低执政成本提高执政能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江山 《新东方》2005,(5):32-34
一、党的执政成本同党的执政能力的关系党的执政过程是一个从“投入”到“产出”的过程。执政过程的“产出”就是执政绩效。为了获得执政绩效, 由党、全国各族人民和社会所付出的有关因素的总和就是执政成本。党的执政成本同党的执政能力密切相关,党的执政能力提高的重要体现之一就是党的执政成本的降低和执政绩效的提高,执政绩效体现执政能力。从静态来看, 在执政成本投入一定的情况下,绩效大则说明执政能力强,反之则说明执政能力弱。从过程来看,当执政绩效  相似文献   

6.
治权能力对共产党执政成效、执政地位和执政命运最具决定意义,是共产党执政能力的集中体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提高党的治权能力。  相似文献   

7.
李海涛 《理论月刊》2007,(12):22-24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对执政党来说始终是一个重大课题,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内在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弄清影响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因素、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前提条件、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问题及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这几个重要问题,不断完善党的执政理论体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8.
任祥 《创造》2008,(7):114-115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在执政过程中认识和把握执政规律,总结和发展执政经验而推进的一项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伟大工程。党的执政能力,是从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略、执政方式、执政途径和执政使命来科学界定的。落实到大学而言,主要指大学党的组织在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的能力和处理办学所存在问题的决策能力及推动教育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深化阶段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深化阶段的研究主要涉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的时代背景和重要意义、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科学内涵、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如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战略目标,提出了"能力建党"的重大课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必须注重强化党员干部的个体执政能力。强化党员干部个体执政能力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点;强化党员干部个体执政能力要体现职级层次和差异;强化党员干部个体执政能力要以"民意"、"民本"为根基。  相似文献   

11.
任何事物的生成都有其本源问题.执政能力的本源问题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理论体系中的基本理论问题.党的执政能力的本源是执政能力赖以产生的必备要素,影响或者决定执政能力发展变化的方向和趋势,从根本上规定了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容和途径.本文从现代政党执政的内在逻辑出发,从一般性与特殊性相结合的角度,对党的执政能力的本源问题进行尝试性探讨.本文认为政党能力、政府能力和社会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三大本源.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需要加强政党能力、政府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建设并使三者成为合力.探讨党的执政能力的本源,既是丰富和发展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理论体系的内在要求,又是提升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实效性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2.
执政能力与执政诚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革新 《桂海论丛》2005,21(5):8-10
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是当前我党面临着的一个紧迫课题,要切实提高我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就必须充分认识执政诚信建设的重要意义。执政诚信是执政能力的关键因素;执政诚信是执政合法性的基础;执政诚信是执政能力评估的重要尺度;执政诚信是国家和社会道德价值导向的指南针;执政诚信是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剂。加强执政诚信建设就必须清除认识障碍、厌德障碍、利益障碍、思维障碍、自省障碍和上梁障碍等六大障碍。  相似文献   

13.
司甜 《淮海论坛》2011,(2):10-12
所谓执政能力,是执政党领导、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完成自己的执政任务。实现自己的执政目标所具有的素质、能量和水平。从根本意义上说就是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能力。近年来。随着党的执政环境、执政条件、肩负任务的巨大变化,党的执政能力问题更加突出。而执政党执政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能力是对传统执政能力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是应对新时代执政风险和执政考验的必备本领。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立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深入理解长期执政能力的历史演变、基本内容、现实问题,通过提升党的学习能力、战略规划能力、治理能力、法治能力等,永葆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实现党执政的长期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深刻阐述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全面总结了半个多世纪以来党执政的主要经验,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主要途径和方法,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纲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首先需要准确把握执政能力建设提出的深刻内涵、科学依据及其实践途径。一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执政就是掌握政权,能力就是本领,执政能力就是掌握政权的本领。“执政能力”四个字中,关键是“执政”。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6.
当前,关于执政能力概念与内涵的探讨成果很多,但普遍、抽象的执政能力概念的探讨仍然很有必要。界定执政能力概念需要考虑方法论、主体资格、能力标准和功能取向等问题。普适性的执政能力概念与内涵有利于拓展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研究的视野,为当前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从建设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的角度提出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目标 ,其中“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回答了为谁执政、靠谁执政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回答了怎样执政、靠什么执政 ;“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回答了党要具有什么样的执政形象的问题 ,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深刻内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忠杰 《半月谈》2004,(17):6-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即将召开。执政能力建设将成为全党全国关注的焦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首先需要准确把握执政能力、执政理论以及执政能力建设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9.
提高执政能力关键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进成 《前进》2004,(11):29-31
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进入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党要担负起带领广大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就必须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提高五种能力实现执政目标执政就是掌握政权,执政能力就是掌握政权的能力,党的执政能力说到底就是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的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求我们必须从构成党执政能力的基本要素中寻找答案。从理论上可以将执政能…  相似文献   

20.
王振武 《前沿》2009,(6):34-37
执政能力的强弱,以及由此产生的执政效果,是一个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因此,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首先正确全面的理解执政能力的科学内涵,明确评价执政能力的一般要素,这对于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伟大工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执政能力的内涵具有双重意义;执政能力的评价要素应从合法性、有效性、社会性、创新性等四个方面来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