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中国学界近百年来,对世界近现代民主思想谱系的了解,大体是一条线:从卢梭→罗伯斯庇尔→马克思→列宁。1990年代王元化重估卢梭《社会契约论》,不仅痛感《社会契约论》所无限弘扬的"公意"神话,在世界史上激化了1793年及1917年大革命的负效应,而且确认,1966年前后大陆所横行的极左思潮,其根子亦刻有卢梭"公意"的胎记。这客观上提醒后学,还应有另外一条与中国的连线:从洛克→密尔→严复→张奚若→顾准→朱学勤→王元化。这就是说,王元化重估《社会契约论》对中国思想的意义,拟不低于密尔在1859年撰《论自由》,严复在1903年译《群己权界论》。如果说密尔是从罗伯斯庇尔的血案中抢救出曾被卢梭"公意"所吞噬的个体人权意识,那么,王元化则是把严复所珍重的密尔的那份正义的睿智,重新转赠给他的祖国。思想史,务必历经一个个弘毅担当的人格中介,才得以流芳千古。  相似文献   

2.
徐琳 《理论月刊》2006,3(6):49-51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卢梭的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卢梭的政治思想主要反映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和《社会契约论》这两部著作中。本文从平等、社会契约、人民主权、民主等四个方面对卢梭的思想作了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中共十四届二中全会提出了《关于党政机构改革的方案》,“精简机构”已提上议事日程。为此,批判地吸收借鉴前人的有关思想,无疑是有益的。我认为卢梭对国家机构的设置曾作过许多精辟的论述。本文就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谈起。社会契约,卢梭称为人民自身间的一种结合行动,由之而产生国家;人民主权,卢梭定为其理想国的根本原则,由之而体现“公意”。卢梭认为,国家的政治包含立法和行政,“在立法权上人民是不能被代表的;但是在行政权上,则人民是可以并且应该被代表的。”(卢梭《社会契约论》第126页,以下同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思想家严复诞生150周年(1854年1月8日———1921年)。这位崛起于福建侯官的启蒙先驱,几乎与中国近代史相始终。严复14岁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海军,19岁毕业,先后在建威帆船及扬威军舰上实习。1875年,23岁的严复赴英留学,倾慕于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成就,开始接触亚当·斯密、边沁、穆勒、卢梭、孟德斯鸠、达尔文、赫胥黎、斯宾塞等人的著作,深受影响。这为他日后从事译著西方思想文化名著奠定了初基。1879年他27岁时卒业归国,任教于福州船政学堂。次年,调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达20年之久。严复最主要的成…  相似文献   

5.
商务印书馆于1931年和1981年两次重印严译名著丛刊,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但由于《国富论》(郭大力、王亚南)的出版,其中的《原富》"却不曾引起任何值得重视的反响"。随着对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学者在对严复思想进行深入发掘时又重新关注《原富》汉译本的社会价值。对比《原富》与《国富论》可以看到,译本的生成蕴积了不同时代的诸如主流诗学、意识形态等的社会文化内涵。严复的《原富》饱含了严复对积贫积弱、处于现代化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高度关注,为处于学问饥荒时代的中国社会提供了精神食粮,对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卢梭的《爱弥儿》虽然长期被视为教育论著,但是无论从卢梭本人的观点还是从其本身的意义来看,它都应当同时被视为一部严肃的政治哲学著作。卢梭以自然人性在社会中的培育和保持作为公民人格教育的关键,并以其整全性作为良善政治的合法性基础,这种建构路径不仅使《爱弥儿》与卢梭其他主要著作之间形成紧密的内在联系,而且更重要的是使之与《理想国》所描述的古典公共教育形成对照呼应。这种对比意味着应将《爱弥儿》置于更为广阔的古典政治哲学的视野下进行解读,借此发现卢梭思想中的潜在问题及其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7.
<正>观看严复主要译著、信札、家书以及严复用过的打字机,与录制有由严复作词的清朝国歌《巩金瓯》的八音盒“亲密接触”……1月5日,在福建省纪念严复诞辰170周年大会暨学术研讨会配套活动之一“科学与爱国——纪念严复诞辰170周年文物展”上,大量珍贵文物吸引了参会嘉宾的目光。“严复先生是从福州走出的思想大家,是‘闽都’近代的骄傲。我们今天隆重纪念严复,就是要更好地继承他‘开眼看世界,以笔醒山河’的思想和事业。”这次文物展的策展人和主讲者是福州市政协委员、严复翰墨馆馆长郑志宇,展品也均来自严复翰墨馆。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1月8日,是我国著名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先生诞辰160周年。早在1908年8月,严复应邀第四次来天津供职时,就曾发出"吾系卅年老天津"的感慨。严复执教北洋水师学堂二十载,其熠熠生辉、闪烁着思想光芒的译作《天演论》完成于天津。经文史专家考证,"天津宫北大街(今古文化街)大狮子胡同大甡字号后严公馆",是严复先生多年生活的旧居。2004年天津市人民政府在整修古文化街时,特在故居旧址旁辟"天演广场"、铸严复铜坐像一尊,身后是《天演论》节选的背景墙。与此同时,在天津博物馆、天津军事交通学院(内设严复与北洋水师学堂纪念馆及"严复园")、塘沽区世纪广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严复诞辰150周年。严复,近代著名的思想家、翻译家。他在阅读、引进、宣传西方著作的过程中,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尤其是经过与中国传统思想比较之后,逐步形成自己思维的内涵和特征。中国近现代学术肇始于严复翻译西方的学术名著,19世纪末,他翻译了赫胥黎的《天演论》,向中国人介绍了进化学说,使中国学术界的观念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人类文明的演进和发展让我们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然而人类文明的演进纯粹都是好的和有价值的吗?这一过程我们不需要付出其他代价来换取吗?早在启蒙运动时期,卢梭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就提出质疑和反对声音,他认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以人性的堕落为代价。人类文明不断演进的过程,就是人类逐渐不平等化的过程。卢梭的不平等思想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一书中得到了详细阐释。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人民主权思想的形成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主权思想,即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的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核心,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根本原则&&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原则的直接理论来源.它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重要时期. 一 、马克思恩格斯对卢梭的人民主权思想的批判 法国杰出的启蒙思 想家卢梭从《社会契约论》中得出了人民主权的结论.卢梭断言,人类最初是孤独的野蛮人时期;其后是新产生的社会时期,这时人人都是独立的、自由的、平等的;最后确立了私有制,人们便组织成国家,从此人类进入了文明状态即政治社会.政治社会的国家是根据人们订立的契约而产生的.由于…  相似文献   

12.
严燕超 《传承》2011,(5):68-69
在《历史理性批判文集》收录的康德1785年所作的《人类历史起源臆测》中,康德阐释了自己对于历史、人性及人类社会的看法,这可看做是康德历史哲学的重要部分,这些看法与卢梭的观点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相似及相异。二人对历史的臆测起点不同,终点也不同。在对人性考察的基础上,卢梭悲观地看到了人性的"往而不返",并提出了设立契约来实现自由复归的方案,不论这种方案的可行性,卢梭的历史观是激进的;康德看到了恶的手段背后隐蔽的善的目的,在这一点上,康德显然是乐观的,但这种带有明显宗教色彩的历史观却导致了康德对于未来的看法是宿命的。  相似文献   

13.
严复的进化论思想具有两个重要的特征,一是前进性,二是循序性。对进化论"前进性"特点的坚定认识,使严复对其理想政治的最终实现抱持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对进化论"循序性"特点的深刻把握,使严复对其政治理想的实施强调稳定有序的操作原则。严复把进化论的这两个特点充分地融进了他的政治理想的推进理论当中。严复的这种对其理想政治推进保持积极而又稳重的态度,同他对理想政治本身既发展又稳定的特征取得了一致,从而实现了他的理想政治思想本身和其推进理论在理论基础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林建华 《新东方》2004,(7):21-26
严复作为中国近代第一位学贯中西的启蒙思想家,“是认真地、紧密地、持久地把自己与西方思想关联在一起的第一位中国学者”,其思想内容十分丰富,但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严复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与他的《天演论》的译者有关。因为他翻译了《天演论》,他的名字将永远留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也因为他是《天演论》的译者,他自己独特的思想及其对中国现代思想史的贡献往往被人忘却。人们谈论  相似文献   

15.
读书     
正《思想背后的利益》陆建德著中信出版社出版定价:39.00元美国自由制度的建立何以与迫害、灭绝印第安人同步进行?以赛亚·伯林普适于全人类的自由理论,背后是否隐藏着某个群体的私利?晚清革命者谴责清政府卖国,为何却又托庇于帝国主义?本书是作者对其旧作进行增补后的修订版。围绕"思想背后的利益"这一主题,作者不仅分析了伏尔泰、卢梭、亚当·斯密  相似文献   

16.
严复故里寻踪日农他手握译稿屹立在闽江北岸,眺望那滔滔江水东流入海。这是故乡人为纪念一代哲人严复(1854-1921)在其出生地福州市苍霞洲江畔的天演公园而立的石雕。公园取名“天演”系显示他的翻译巨著《天演论》曾深远影响中国近代的变革图强。今年5月是他...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民主革命历史时期,曾此起彼伏地出现过自由主义政治思想思潮。自由主义在中国革命中既发挥过积极、进步的作用,也产生过消极乃至反动的作用。考察自由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关系,揭示自由主义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历史命运,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本文拟仅就本杰明·史华兹教授的《寻求富强:严复与西方》(以下简称《严复》)和罗杰姆·格里德教授的《胡适与中国的文艺复兴》(以下简称《胡适》)所提供的材料发表一点感想。  相似文献   

18.
牛田盛 《求索》2007,(10):136-138
晚清思想家严复在《天演论》及其它著述中所宣扬的进化史观和工具理性的认识方法,以及自由、民主、合群等现代理念无疑对解决近代中国现代化问题具有启蒙意义。基于进化史观,严复的现代化方案是一种渐进改良的现代化方案,其现代化方案的局限性也源于其进化史观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纪念严复《天演论》刊行一百周年沈苏儒著《论信、达、雅》即将出版中国近代层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夏(1854-1921)是向中国系统介绍西方学术思想的第一人,对中国近代文化界产生了极为广泛深远的影响。他在第一部译作《天演论》的《译例言》中提出了“信、达、雅...  相似文献   

20.
1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的开头这样写道:“我要探讨在社会秩序中,从人类的实际情况与法律的可能情况着眼,能不能有某种合法的而又确切的政权规则。”他的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他认为“一切合法政府都是共和制的”,而在每一个共和制政府中,“服从法律的人民应当是法律的创制者”。这就是他的民主政权观。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了他的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