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晓萍 《当代世界》2013,(12):48-51
在亚洲,印度作为新兴大国和印太大国的作用被美国重新发现和定义,印度战略地缘平衡手特性也随着美国亚洲再平衡战略的展开得到强化。就印度而言,一方面,外交中"战略自主"的传统使其对美国的要求显得有所节制和保留;另一方面,现实中印度的"东向"政策与中国向西发展在战略空间上形成重叠,这使印度对中国在南亚和东南亚部分地区的存在有所担心和疑虑,印度国内部分战略认识也强调不能忽视中印关系中的竞争性。  相似文献   

2.
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对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其对中国的战略遏制不断增强,导致中美战略竞争压力向中国周边地区传导,使得中国开展周边外交所面临的国际环境变得更为复杂。但在此较为不利的环境下,得益于中国采取稳定、一致和可靠的对外政策,以及在抵御美国极限施压上展现出坚定的态度和较强的应对能力,周边国家对中国的政策认同和战略信心有所增强,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实现普遍加强和改善,周边热点问题也得到较为有效管控。中国需要继续保持战略耐心与战略克制,塑造周边国家对中国行为方式的稳定预期,提升自身在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鬃强 《南风窗》2014,(10):44-47
<正>支撑中国西进战略的中亚+俄罗斯双轴心,可以与东固战略的双轴心东盟+美国呼应,为中国的大周边外交提供一个基本的战略框架。2013年下半年,学术界提出的中国外交西进战略引发了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它不仅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外部延伸,也体现了新一代中国领导人有所作为、更趋进取的外交风格。和中国的中亚政策、丝绸之路经济带等新政一起,西进战略宣告了中国外交未来一个阶段的政策重心,即以中亚为核心,辐射南亚、独联体、中东的大周边外交。在这一战略中,哈  相似文献   

4.
2017年伊始,特朗普正式就任美国总统。同年,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为中国从将强未强向世界现代化强国挺进制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2018年,中美战略竞争态势进一步升级,中国周边逐渐出现"分化"与"合作"两股力量的抗衡。面对当前中国周边形势发生的一系列新变化和新特点,中国周边外交需要与时俱进做出新的定位,在战略层面重新布局和设计,继续维护中国崛起所需要的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  相似文献   

5.
中国具有极为丰富的地缘战略理论与实践传统。在旧王朝崩溃的大混乱中,中国的地缘战略传统主要体现为众多的权力竞争者对通过寻找、占领和开发具有地缘政治优势的领土空间以实现争霸天下目标的论述及实践。为应对外来军事挑战,中国的地缘战略传统有进攻战略(以领土控制为目的的军事远征)和防御战略(利用地理实施总体防御)之分。在塑造周边安全环境过程中,中国的地缘战略体现为综合使用各种手段来维系帝国威望、营造势力范围和塑造国际秩序(朝贡体系)。而"反地缘政治"传统的存在也使得意识形态因素长期以来对中国对外战略实践影响颇深。中国地缘战略传统的启示意义主要包括:第一,必须高度重视国内秩序的稳定;第二,构筑周边安全环境必须重视硬、软手段的平衡应用;第三,塑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必须重视对中国价值文化的弘扬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7.
近年来,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出现新变化,突出体现在美国对华战略竞争在周边有新的动向,世界其他地区爆发的武装冲突对周边地区安全产生外溢性影响,周边热点问题有效管控的难度有所增大。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新变化对周边命运共同体构建产生多方面影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需要通过稳定的合作增加国与国关系的确定性,提振周边国家的合作信心;从小事做起,强化合作路径的稳定性;通过释放政策红利,展现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坚定态度;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避免地区安全问题对地区发展问题产生过大干扰;深化与周边国家的安全合作,提升引领和塑造周边安全秩序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地缘政治与冷战后波兰新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对冷战后波兰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推行一系列新外交政策的原因和经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张建 《当代世界》2013,(6):41-43
中国向来重视加强同周边国家的合作,将其视为中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基石。十多年来,中国先是将周边是首要确定为中国周边外交的指导政策,随后又提出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和睦邻、富邻、安邻的政策,积极深化与周边国家  相似文献   

10.
雷墨 《南风窗》2014,(10):51-53
<正>留学中国规模的扩大,带有明显的市场导向特征。中国的留学外交布局,也正是在此基础上结合地缘政治、战略利益考虑而展开的。在今年4月2日,哈萨克斯坦总统办公厅主任卡里姆·马西莫夫被总统重新任命为政府总理。马西莫夫曾在20多年前先后就读于北京语言学院和武汉大学并获得法学学士学位。去年10月,曾在北京大学留学并获得国际政治硕士学位的穆拉图·特肖梅,当选埃塞俄比亚总统。马西莫夫和穆拉图是目前为数不多的曾在中国接受较完整高等教育(而不是短期进修)的外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的头20年,将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根据邓小平同志“三步走”的战略设想,目前我国已经提前走完了前两步,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飞跃,目前正在为实现第三步战略设想而努力,即到下个世纪中叶建国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印度是中国西南周边最重要的近邻,其对中国周边战略的身份是综合性的,进而也是中国周边地区战略形势演变的一个常量,这既是由印度的巨大体量所决定,也源于中印整体关系特别是可能长期存在的边界纠纷,还体现在印度对中国与南亚次大陆国家间关系的影响上。但更重要的是,随着印度的快速崛起,其对中国周边战略产生的不可预测的影响正在迅速上升。印度作为中国周边战略形势演变的变量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即中国对印度力量的评估、美国等大国对印度地位与作用的看法以及印度的自我定位都处于变动之中。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三大变量的最终驱动力主要来自印度的发展及印度由此增加的力量将用于何种战略目标。因此,印度的何种身份以及在哪些领域对中国而言更为重要,是中国对印度战略的重要决定因素。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印度在可预见的未来都不大可能具有助力中国的正面意义,但中国仍需要从大局出发制定促进稳定的策略,同时也需要做两手准备。一方面印度应该被视为潜在的合作伙伴,中国应致力于促进和塑造与印度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另一方面,亦有必要应对印度将中国视作主要对手而来的各种消极现象,全力遏制将中印关系导向对抗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冷战后,国际体系中的力量结构、秩序规范及互动模式均处于深刻的变动之中。中国作为一个力量正不断上升的大国,必定在其中扮演一定的角色。从中国的周边外交看,中国的身份定位明确而丰富:在国际体系力量结构变动中,做平等者而非支配者;在国际体系秩序变动中,做社会秩序的推动者和建设者,而非力量秩序的挑战者;在国际体系互动性变化中,做平等互利的合作者,而非只顾私利的"搭便车者"。  相似文献   

14.
自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步入具有两升一拓时代特征的合作共赢新时代,即所维护的核心利益从捍卫主权、推动发展升级为促进合作共赢,所追求和倡导的核心理念从伸张正义、搁置争议升级为主张正确义利观;所惠及的范围从第三世界国家、周边地区拓展到全球共同发展。由此而来的,中国周边外交通过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其亲、诚、惠、容的理念、树典范的定位、立体、多元、跨越时空的视野和点面线片相结合的实践内涵,优先推动周边共建睦邻友好、互利共赢典范。但是,中国周边外交面临着大国零和博弈、恶邻以小恶缠、周边存疑平衡的综合困境以及繁荣稳定中断、恶邻挟强自重、大国意外对决的灾难性风险。而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有护霸之心、无超越之备,有激化矛盾之策、无管控风险之力,有肇事逞威之能、无正视事实之心,其后果正在逐步加大三大灾难性风险。中国要与周边走通、走宽共建睦邻友好、互利共赢典范新路,必须促进各方实现管控超越、制度超越两大共同超越。  相似文献   

15.
中国周边邻国众多,基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周边关系复杂。中国与周邻国家共同构成一个相互连接的共生区域,有着共享的利益。中国通过参与和共建周边区域合作机制,构建了以合作为导向的区域共处、共生与共享空间。对于中国来说,周边具有整体性特征,营造好整体的周边环境至关重要。百年变局下中国周边环境面临新的挑战,周边矛盾、冲突、热点相互交织且呈现突变性特点。中国需要与相关周邻国家加强协调与合作,有效管控矛盾,防止冲突升级,维护周边和平稳定大局。  相似文献   

16.
能源外交:21世纪中国的外交新课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传统工业经济体系中,石油一直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并在战后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居于主导地位,即使在80年代后进入新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以石油为核心的烃类能源在各国国民经济特别是在国家经济安全中的地位也未被动摇。因此,自70年代国际“石油危机”爆发以来,以获取安全稳定的石油供应为核心的能源外交战略在世界上主要原油输入国,特别是西方国家中,早已成为外交政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随着几十年的发展而日臻完善。然而对于我国来说,能源外交的迫切性直至近年才逐渐显露出来。 长期以来,石油工业一直是中国工业自力更生、自主发展的骄傲,石油产量迄今已经连续13年位居世界第五位,在过去几十年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中国特色鲜明的大国外交登台亮相,可谓是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尽显。国际舞台上,打着鲜明中国创造标记的外交与国际公共产品喷涌而出,中国外交更具章法,更有力量,更富于智慧,也更显魅力。与此同时,国际社会也深刻地感受到,中国特色外交战略的轮廓已清晰显现。东稳,西进,北固,南下:中国大周边战略蓝图清晰呈现在中央周边工作会议之后的一年里,中国外交深耕周边,践行亲、诚、惠、容战略大思路,取得了卓  相似文献   

18.
王健 《国际展望》2022,14(1):23-37
2017年以来,中国周边安全和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在安全上,美国以推动"印太"战略、强化美日和美韩同盟、借议题拉拢东盟等手段将战略布局深度集中到中国的周边地区;法国、英国、德国、欧盟也紧随其后,开始深度介入"印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安全事务和互联互通进程。在经济上,全球化已进入"慢速"阶段且越来越以区域化的方式展开;而机器人、3D打印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运用将继续推动区域化进程,周边国家与中国的经济联系对双方来说都更为重要。无论是在安全上还是在经济上,周边地区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性都在迅速上升。中国应更加重视周边外交在总体外交布局中的地位,要总结历史和当代中国营造良好周边环境的经验;争取处理好中美日、中美韩、中日韩、中俄印等一些大三角关系;将周边地区打造成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节点和高质量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引领示范地区;积极提供地区公共产品,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9.
熊伟 《当代世界》2009,(5):58-59
2008年以来,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中国外交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了许多创新和调整,其中特别令人瞩目的一点是,多边外交在中国外交中的分量显著增加,其地位有了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20.
樊超 《国际政治研究》2013,(1):121-134,1
一条线战略的缺陷是中国外交战略调整的根本原因。此战略的实施揭示出苏联的战略困境,增强了中国应对苏联战略压力的信心,使中国具备了战略调整的前提。联美反苏的构想给美国造成了中国有求于人的印象,导致里根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倒退。为打破一条线战略束缚对美政策的局面,中国在八一七公报谈判中结束了一条线战略,从而牵动了外交战略的调整。这次调整的结果是改变了中国对美、对苏和对第三世界的政策:与美国战略合作的地位相对降低,开启了中苏关系缓和的进程,重新重视与第三世界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