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减灾》2012,(5):1-1
人类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与风险共存、战胜灾难、不断前进的历史。而文化则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渗透在人类发展的历史实践中,与人类社会相伴相生,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2.
“防灾减灾文化不过是人类在防灾减灾活动中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位梦华认为,“防灾减灾文化是一种道德文化。” 民众缺乏防灾减灾知识 2008年汶川地震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痛,还有大灾之后的思想洗礼。  相似文献   

3.
30年前的唐山大地震,给我们留下了极其惨痛的回忆,其中的许多经验值得我们总结。但是,普通民众缺乏必要的减灾意识,整个社会缺乏灾害文化,则是这次大地震留给我们最深刻的教训。其实,在灾害发生前,大自然以多种方式警告过,这些警告让我们感到毛骨悚然和深深思索。比如,据蔡家堡、北戴河一带的渔民说,地震发生前一天,鱼儿像疯了一般,各种鱼纷纷上浮、翻白,极易捕捉;天津市郊木场公社和西营门公社都看见成百上千只蝙蝠,大白天在空中乱飞;地震发生前一天,唐山地区滦南县王盖山的人们亲眼看见成群的老鼠在仓惶奔蹿,大老鼠带着小老鼠跑,小老鼠则…  相似文献   

4.
唐钧  郑雯 《中国减灾》2012,(5):40-42
防灾减灾文化的培育,从管理的角度讲,是通过政府和群众防灾减灾的意识强化,固化和优化防灾减灾的流程和制度,从而形成政府和群众防灾减灾行为的自觉,同时促进防灾减灾文化的与时俱进、自动更新。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成为意识形态领域一个值得密切关注的问题。公安院校作为培养预备警官的摇篮,应充分认识文化安全的重要性,加强大学生文化认同教育和民族精神培育,完善文化安全机制,以文化创新应对各种文化危机和文化挑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该段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育安全文化理念为导向,以安全建设打造安全发展新平台,以安全控制实现安全生产新跨越,不断拓展安全文化外延和内涵,使企业安全文化对内升华为企业精神,对外升华为企业形象,铸就了供电安全文化特色品牌,提升了企业职工想安全、为安全、保安全的思想境界,增强了企业凝聚力,激发了企业活力,确保了铁路供电安全畅通。具体做法是:一、以“培育”为导向,提升安全文化理念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文化为载体,通过文化的力量,增强人的安全意识,规范人的安全行为,激励人的安全…  相似文献   

7.
为发挥安全文化对安全生产引领和推动作用,近年来,肇庆工务段坚持以安全工作“三点共识”、“三个重中之重”要求为引领,以培育“人人生产安全、人人享受安全”安全核心理念为主线,全过程打造,全方位渗透,收到了聚化于魂、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显于行的效果,为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文化思想基础,实现了安全生产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8.
<正>人类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与风险共存、战胜灾难、不断前进的历史。而文化则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渗透在人类发展的历史实践中,与人类社会相伴相生,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9.
陈秀丽  李云良 《前沿》2014,(7):28-30
当今时代,文化多元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基于文化安全的视角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目前,我国文化面临着文化的多元化、网络技术的传播性、文化遗产保护不力、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等多方面的挑战。为了迎接这种挑战,我们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提升网络话语主导权,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积极应对西方敌对势力的文化渗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统领多元化社会思潮,占领意识形态主阵地,保护我国优秀文化遗产,应对西方价值观挑战和冲击。  相似文献   

10.
培育和完善以人为本的和谐安全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并反复阐述和强调“民生”与“和谐”,指出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人是生产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安全生产的实践者、推动者,培育和完善以人为本的和谐安全文化,能够有效地为铁路运输生产注入长久动力,创造安全生产平稳有序的浓厚氛围,分享铁路科学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今年以来,太原分局、分局党委在反复研讨的基础上,把诚信安全作为全面深化安全文化的主线,倡导诚信安全核心价值观,营造诚信安全浓厚氛围,开展诚信安全创新实践,探索完善诚信安全评价机制,为安全生产的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2.
刘伟 《长江论坛》2009,(4):62-66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和推进,公民社会在我国迅速崛起。公民的权利意识、责任意识、参与意识、法律意识的养成是构成公民社会的品质特征,是发展公民社会的主观条件。公民社会发展离不开公民意识的培育;同时伴随着公民社会的发展,公民意识也将得到孕育与提升。  相似文献   

13.
"防灾减灾文化不过是人类在防灾减灾活动中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位梦华认为,"防灾减灾文化是一种道德文化。"民众缺乏防灾减灾知识2008年汶川地震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痛,还有大灾之后的思想洗礼。位梦华说,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  相似文献   

14.
一个成功的企业必须有一个成功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种凝聚人心、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资产 ,是企业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在培育企业文化的进程中 ,我们应该做到 :企业文化必须融合世界性的文化观念 ;企业文化的核心必须具有扩张的概念 ;企业文化的推行者必须是具有全球战略观念的企业家 ;企业文化培育必须与经营管理结合起来 ;企业文化的培育必须注重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和“人企合一”的境界 ;企业文化要具有独特性 ;在新的世纪里 ,企业更要注重“学习型”企业文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3月27日是第11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今年的主题是“珍爱生命,安全第一”。在举国上下轰轰烈烈地开展相关活动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少年儿童安全问题日益凸现,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少年儿童安全事故频频见诸报端。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内少儿意  相似文献   

16.
人类发展的历史始终伴随着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的生死历程,从远古祖先祈求神灵保佑、无能为力承受风云不测发展到学会亡羊补牢的补救,从无知、逆来顺受、听天由命发展到躲避、抵抗、预警、预报、应急救助体系,从灾害预防和备灾发展到现代社会灾害风险评估和全新的安全理念,把防灾减灾工作看成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17.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过程中形成了有丰富内涵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民族不可代替的精神力量,在民族的发展过程中起了巨大的作用。在当今,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吴弢  李伟 《中国减灾》2012,(6):54-55
20i2年5月I2日是第四个国家“防灾减灾日”,主题为“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按照国家减灾委的统一部署,湖北省各地、各有关部门围绕主题,加强领导,创新方式,扎实推进防灾减灾日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有力促进了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的提高,打造了具有湖北特色的防灾减灾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本文就如何从安全文化、服务文化、管理文化、经营文化、廉政文化、特色文化六个方面入手,加大企业文化建设力度,运用文化软实力引领青藏铁路公司科学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重庆行政》2014,(4):113-113
正重庆市巴南区在提升安全生产软实力上狠下功夫,坚守三大阵地,唱响安全生产主旋律。抓实四大载体,营造安全宣传良好氛围。创新五项制度,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促进安全发展理念全面渗透到各方面、各层次、各环节,从而保障了全区安全生产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