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责任心、事业心、关爱心、进取心、荣誉心,是完善人格、丰富人生、走向成功的必要素质.这“五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只有不断强化“五心”才能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才能不断攀登高峰,创造新业绩. 责任心是成功之本.责任心是一个领导干部成功的必要素质和意识.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说过:“伟大的价值在于完成责任”.人的一生时刻面临着两大课题,这就是为人和处事.  相似文献   

2.
文学家萧军说过一句富有哲理的话:“好人不见得是好官,但好官必须是好人”。所谓好人是指具有良好的个人品质。那么,领导干部怎样才能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呢?邓小平曾经说过,党的干部要“一怕党,二怕群众,三怕民主党派”,并说“谨慎总是好一些”。这说明,“怕”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品质,是防止失足摔跤的法宝。这里说的“怕”,不是工作上畏首畏尾、缩手缩脚,而是指在为人处事上要小心、如履薄冰、不越雷池。不能忘乎所以,胆大妄为。要做到这一点,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做到以下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对领导而言,批评部下是一个“危险”的“火星”,搞不好会引火烧身,但 如果用得好,则可以点燃推动他人前进的火焰。批评的话不必重复,只要切 中要害,一句话批评足矣。 曾经有位贵妇人散漫无理地要求林肯让她的儿子在军队担任陆军上 校职务。她对林肯说:“先生,我的祖父曾经参加过列克星敦的战斗,我的父 亲参加过奥尔良之战,而我丈夫则在蒙特雷阵亡了,我的一家为国家作出 了巨大贡献。因此,我的儿子有理由……”“依我看,夫人,”林肯说:“你家已 经为国家效劳太多,现在应该把机会让给别人了!” 罗斯福在当选美国总统之前,曾…  相似文献   

4.
领导干权部力的责任意识○乔万敏李瑞星责任意识,即责任、责任心、责任感,它是人们对自身行为负责的一种主观意识,是社会整体利益对个体的要求,也是促进社会整体利益实现的积极因素。领导干部的权力责任意识,则是指领导干部应具有的权力责任心、权力责任感。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5.
企业是经济组织,自然要追求经济效益;但企业又生存发展于社会之中,因此必须承担起社会的责任。办企业,都想让自己走得远些、再远些,这是人之常理。但如何才能如愿以偿呢?我认为企业要肩负起社会责任。所谓责任,就是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责任越来越突出,也越来越重要。可以说,一个企业,惟有负责,才能受人尊重、让人放心、做强走远。  相似文献   

6.
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领导常被称为“负责人”,负责人有何责任?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对上负责,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二是对下负责,解决群众诸多问题。然而,时下有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某些负责人只管对上负责,不管对下负责。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曾报道过的河南一县...  相似文献   

7.
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单位也好,领导也好,都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缺点和不足。然而,眼下在某些单位, 如果去征求群众对单位班子或领导干部的意见,群众往往是“没意见”。群众“没意见”,并不是说我们的工作已经尽善尽美,相反,这可能正是群众对我们有意见的表现。邓小平同志说过:“一个革命的政党,就怕听不到群众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因此,对于群众“没意见”的现象,征求意见者应该从四个方面审视反思——  相似文献   

8.
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领导常被称为“负责人”。负责人有何责任?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对上负责,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二是对下负责,解决百姓吃喝拉撒睡等诸多问题。然而,时下有一种不正常的现象,某些负责人只管对上负责,不管对下负责。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曾报道过的河南一县级市为创卫生城市,  相似文献   

9.
峥嵘 《党史纵横》2006,(11):22-27
看到标题,或许有人会问:蒋介石、戴笠是何等人物,他们为什么会怕一个叫“王亚樵”的人?其实这个标题是沈醉先生说的一句话,沈醉先生曾经说“:这个人(指王亚樵)的行动的确使蒋介石感到害怕。那个时候连蒋介石、戴笠都怕的人,是值得写入历史的。”王亚樵是二、三十年代闻名上海滩  相似文献   

10.
“三个想一想”是江泽民同志在广东高州市领导干部“三讲”教育会议上提出的。他说:“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应好好想一想,参加革命是为什么?现在当官应该做什么?将来身后应该留点什么?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了,想正确了,我们就能做到一身正气,堂堂正正。”这是一个严肃的课题,这是向全党领导干部提出的一份政治问卷。这份政治问卷需要每一个领导干部做出自己的回答。而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等就是党员领导干部队伍中正确地回答了“三个想一想”的典范。  相似文献   

11.
大家都在关心道德建设,这是好事情,也说明提高全民道德水准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道德建设要有一个标准。比如,我们曾经提倡过“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提倡过“雷锋精神”。好不好?当然好。如果人人都能像白求恩、像雷锋那样,我们的社会风气一定是世界的楷模。古人说“人皆可以尧舜”,也是这个意思。把标杆树得高高的,让人永远觉得需要继续努力。但是,这样的标杆是做人的最高境界,是人人应当努力的方向,却并非人人都能做到的。如果只有一个标准,定下来,又让人(至少是一个绝对多数)达不到,岂不泄气?弄不好就会自暴自弃。怎么办呢?古人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曾经说过:“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足否意识到这一点,那是无所谓的。”责任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正是有了责任,我们每个人才会努力奋斗,国家才会持续发展.社会才会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3.
对于地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上”和“下”是个相对的概念。在纵向领导体制架构中,某一层次的领导者。相对于居于这一领导层次之上的各级组织和领导来说是“下”。而对于居于这一领导层次之下的各级组织和干部群众来说又是“上”。对上要服从,对下要服务,也就是说都要负责。如何处理好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关系,是各级地方领导干部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本文试图就此作一个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13,(12):53-54
敬业,是对从业人员的普遍性要求。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岗位,都要敬业。领导干部更要如此。为什么说领导干部“更要”敬业呢?这是因为领导干部担子更重责任更大。单身汉“一人吃饱,全家不饿”,领导干部却要管一个单位、一个地区的吃饭问题;单身汉敬业与否,只关乎一人,领导干部是否敬业,事关全局。一个单位、一个地区的事业发展和民生幸福,全靠领导干部是否真抓实干。领导干部敬业与否直接影响全体干部职工是否敬业;领导干部不敬业,干部职工便难敬业,即使敬业也起不了应有的作用,结果就会导致人心涣散、风气日下、事业停滞、民声鼎沸。  相似文献   

15.
吴越 《学习导报》2010,(2):62-63
每次APEC一召开,新闻媒体就得大费唇舌让普通民众明白这是怎样一个会。说简单点,就是各国领导人乘飞机远道而来,在一个紧张得连苍蝇都飞不进的房间里,过“家居”生活,聊“邻里”闲话。有人说这会开得没多大意义,并嘲谑“APEC”(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亚洲一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其实是aperfect excuse for chat,翻译成中文就是“领导人坐在一起聊天的最佳借口”。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这里所说“认真’仙主要意思就是求真务实。只有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才能有卓有成效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1、在思想上求实。首先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要尽职尽责多想事、多干事  相似文献   

17.
其一,中国的改革开放是第二次革命,没有敢闯、敢冒、敢试验的精神是不行的,一味求稳怕乱就永远迈不开步子。强调稳,并不是怕姓“资”不姓“社”,主要是怕“乱”,怕搞急了弄得到处乱烘烘的,影响正常的生产、工作秩序。对照小平同志关于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教导,我感到求稳怕乱的思想本身就是一股强大的束缚力,也是对群众的改革热情和积极性,对群众承受改革的能力估计过低。 其二,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说假话。我最看不起那种“永远高明”、揽功推过的领导干部,他们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早就说过”。某件事取得了成绩,办得成功了,他可以眉开眼笑地说:“我早就说过。”言下之意是:你们如果早这么办不就更好了么!这就既揽了头功,又教训了  相似文献   

18.
《党建文汇》2010,(4):26-26
在座的学员都是领导干部,老百姓把我们叫做“官”。从本质上说,官是责任。对当官的来说,做官、做事、做人三者的关系是个永恒的课题,想明白了、实践好了,我们才可能是国家和人民所需要的“官”。  相似文献   

19.
吴越 《新湘评论》2010,(2):62-63
每次APEC一召开,新闻媒体就得大费唇舌让普通民众明白这是怎样一个会。说简单点,就是各国领导人乘飞机远道而来,在一个紧张得连苍蝇都飞不进的房间里,过“家居”生活,聊“邻里”闲话。有人说这会开得没多大意义,并嘲谑“APEC”(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亚洲一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其实是aperfect excuse for chat,翻译成中文就是“领导人坐在一起聊天的最佳借口”。  相似文献   

20.
当前,全国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已陆续展开,进退留转成了摆在许多领导干部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在这样一个关键时刻,个别干部心事重重,表现出一种“思进”“怕退”“盼留”“畏转”的心态,没有心思干事业,一门心思谋仕途,这是值得十分警醒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