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司治理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公司管理层与股东的目标函数不尽一致。公司治理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公司目标。选择了正确的治理目标,公司不仅可以健康存续,而且还可以获得高额的利润,反之,如果治理目标缺乏或不正确,不仅将会影响公司的利益,甚至可能会导致公司的破产,从而使各方面的利益期望落空,甚至造成巨大的社会动荡。因此,公司治理究竟是以什么为目标,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张爱香 《理论导刊》2006,(10):95-96
一、公司治理制度公司治理是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的概念,很难用简单的术语来表达。但从公司治理这一问题的产生与发展来看,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去理解。狭义的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主要是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机制。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理地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公司治理的目标是保证股东利益的最大化,防止经营者对所有者利益的背离。其主要特点是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管理层所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治理。广义的公司治理则不局限于股东对经营者的制衡,而是涉及到广泛的利害相关者,包括股东、…  相似文献   

3.
对完善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公司治理结构通过提供有效的激励和控制,促使经营者以投资者的利益最大为经营目标,保障股东和其他相关主体的权益。在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公司治理结构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产生和特征出发,分析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现实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应进行股份制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由于有限责任公司的治理结构不尽合理,法律提供的对公司运行方面的规制不尽完善,造成公司的控制股东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公司利益甚至少数股东的利益,而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相比相对封闭,其股东不能像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一样"用脚投票",自由进出公司,因此有限责任公司的少数股东往往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因此,有限责任公司少数股东权益的保护问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公司治理日益得到重视,进行公司治理规制创新、提高公司治理效率是学术界与实务界共同关心的问题.文章以合同理论为基础,结合合同理论中重要分析工具与理论模型——“GHM模型”研究的新成果,提出了进行公司治理规制创新的新思路.公司治理实质上是不同利益主体之间达成的不完全合同,是解决各方利益冲突的参照点.公司治理规制创新需要刚性合同与弹性合同相结合,其核心是利益相关主体的非正式协议与再谈判机制,关键则在于建立新型的市场竞争与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6.
一、公司治理的本质内涵 公司治理是现代公司制的核心.关于公司治理的概念虽然很多,但一个共同点就是认为公司治理是一组联系各相关利益主体的正式和非正式关系的制度安排,其根本目的在于试图达到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权力、责任和利益的相互制衡,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合理统一.  相似文献   

7.
厘清国家、社会、个人之间的权力关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迫切需要解决的中心课题,其基础前提是对这三方主体的理性认识。一直以来,国家权力在中国文化中就是一个核心词,不乏研究者;个人权力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中是一个主题词,自然关注颇多;唯有社会权力,不仅被忽视,甚至其存在都被质疑。本文从社会内部成员、国家和其他社会共同体的立场出发,以经济利益为视角,探讨论述社会权力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以期对社会权力问题研究有一个稳固、正确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8.
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法律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若鸣 《学理论》2010,(12):129-130
提出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构想的理论基础是利益相关者理论。以此为出发点,探索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新模式,提出债权人参与的共同治理的设想,构建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9.
牟文珂 《学理论》2012,(3):59-60
法人性仅是公司存在的外部特征,股东投资营利、规避风险的工具才是公司的本质,公司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应为股东所掌控,这就决定了股东在公司治理中居于关键和主导地位,股东自治应当成为公司治理的核心。结合公司合同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在对公司本质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提出股东自治在公司治理中居于核心地位,同时进一步探讨了股东自治的实现途径等相关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实现国企三年扭亏的攻坚目标,今年是关键一年_我国上市公司大多是国家控股企业,属国有企业性质,国企扭亏自然包括国企上币公司在内。由于上市公司具有证券市场融资的重要功能,可以通过配股、增发新股等方式在证券市场集资,以降低财务负担、扩大投资。促进发展。亏损上市公司可以利用极其重要的壳资源价值,通过资本运作,达到止亏、扭亏甚至改头换面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在国企扭亏问题上,与非上币公司相比,上币公司具有非常重要的优势条件,卜市公司扭亏在实现国企扭亏目标中负有重要的责任和义务。随着时间的推移,国有上币公司的扭…  相似文献   

11.
《行政论坛》2019,(6):139-146
整体性治理理论对公共管理的跨界区域治理与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协调和整合有着重大的借鉴意义。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五年之际,从整体性治理的视角审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现实可以看出,京津冀在协同治理取得进展的同时,还面临治理目标粗犷、治理主体单一、治理客体失衡、治理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利益、资源等显性因素的影响,又有社会资本、文化等隐性因素的影响,还受体制、制度等共享因素的制约。进一步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在整体性治理理论的指导下平衡地方利益,培育合作文化与社会资本,建立跨域协同治理机构及差异化绩效考核制度,建立资源协调的跨域协同治理网络。  相似文献   

12.
跨界事务是城市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城市治理能力的关键领域。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权威引领—行动赋能”分析框架,区分了城市跨界事务治理的四种整合机制,分别为组织嵌入、跨界动员、议事协调、激励问责。北京城市基层治理的案例研究表明,不同整合机制具有差异化的应用场景。对于跨界事务来讲,构建权威引领的整合治理体系,在不同行动主体之间增进交流,不仅可以平衡多方利益诉求,还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提升跨界事务的治理效能。城市基层治理需要吸纳多方主体参与,区分不同情景,建立适当的整合机制,提升资源配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问题之一。代理关系是公司治理问题产生的一个条件,与公司治理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代理关系问题产生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劳动分工,代理收益大于代理成本是代理关系不断得以拓展的前提。所有权主体多元化与经营管理要求一元化存在着矛盾,如果公司进行外部融资,也必然产生了代理问题,并对公司治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作为政府行政行为关键环节的行政决策,在管理社会事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决策正确,可以少走许多弯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而决策失误导致的不仅是对经济发展的伤害,还会影响到政府形象,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失信于民。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国有投资公司发展迅猛,它的治理问题也日益突现。本文从所有制角度入手,先期建立起国有投资公司治理问题分析框架,对国有投资公司的治理问题进行初步分析,提出要积极推进国有投资公司的产权制度改革,分类设计公司治理结构;积极引入银行等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苏州市委党校高元庆: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应注重培养公民的民主价值观。首先,培养公民正确的民主价值目标。民主的目标应是追求个人利益与人民整体利益的统一。不能将民主权利仅仅用来追求个人的利益,而不顾人民的整体利益,一旦实现不了个人的意愿和利益,就认为没有民主,从而抵触、反对甚至侵害别人的民主权利。其次,民主权利的范  相似文献   

17.
董事会是公司制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机构,是公司的领导班子和智囊团,在公司的治理结构中起到重要的核心作用。其使命是以公司及股东之利益为目标,决定公司各项重要决策、计划、发展方向、聘任高级行政人员及其权力分配等。 董事会由董事组成。董事是受股东信任和委托,领导、管理公司的人士,董事既是公司资产的受托人,又是公司的业务代理人。董事与公司是一种信托关系,承担公司  相似文献   

18.
首先,在思想层面,要用正确的利益观武装人民群众,使他们认识到:个人的物质利益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从而将实现个人利益与完成各项任务结合起来,使物质利益原则成为激发人们革命热情的动力源。  物质利益与精神追求是一对矛盾统一体。我们必须看到: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行为的失范总来自于思想的错误,没有正确的利益观作指导,只凭着原始的物欲冲动去追求个人利益,其最终结果,只能是预期利益的丧失,甚至先前已有的利益都要被惩罚性地剥夺。因此,要正确运用物质利益原则,就必须首先树立起正确的利益观。…  相似文献   

19.
基于公司治理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是环境与制度的关系,健全的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保障,有效的内部控制将有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因此,为了实现企业目标,应把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有机地结合,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国私营企业主政治心态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政治心态是人们基于对政治生活的主观要求与现实(或可能的)达到程度之间满意度大小而表现出来的对待政治的态度和对参与具体政治运作的内在行为准则。政治行为的目标有政治利益,也有经济利益以及精神利益,但经济利益则是其核心目标。这不仅因为经济利益是政治利益和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