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人口现代化的含义及其特征我国理论学术界提出“人口现代化”的概念并将其作为一个新的领域加以研究是九十年代的事。自九十年代以来 ,许多学者就人口现代化问题纷纷提出仁智之见。综合借鉴学术界的诸仁智之见 ,人口现代化概念的内涵可以概括为 :人口现代化是指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 ,人口发展的关系和性质从传统性到现代性转变的一个特定的历史过程 ,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社会总体可持续发展中实现人的自身完善和全面发展的过程。这一表述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展开加以理解 :1、根据现代化的意蕴来理解 ,人口现代化可被看…  相似文献   

2.
李国军 《学习月刊》2010,(20):44-45
国家-社会关系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与社会是高度同构的一元化关系,与之相对应的是“全能主义”的政府职能模式,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市民社会的发育和壮大,使国家与社会呈现出二元化的良性互动关系.这种新的关系必将影响和制约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政府职能模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物质生产、精神生产、人口生产是社会生产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精神生产、人口生产(人才培养)的地位更加突出出来,三者的关系也日趋密切。但在现实生活中,相当一些人还是把社会生产简单地理解为物质生产,把物质生产视为社会生产实践的惟一,从而造成社会实践的偏颇,反过来又直接影响到物质生产的发展。所以,必须全面、准确地理解社会生产的内涵,了解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口生产的关系,才能真正理解“科教兴国”的意义,重视科教,从而才能真正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一、社会生产…  相似文献   

4.
由人口转移型走向结构转换型是城市化发展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演进的一般规律。成都目前已进入城市化发展的结构性转换时代,成都在城市化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还面临城市化持续发展的动力不足、城市发展遭遇要素供给瓶颈、城市经济发展面临劳动力和土地资源要素紧约束、人力资源要素配置结构调整任务艰巨等问题。为此,成都在实现城市化发展的结构性转换中,需要注意构建和谐的城市人文关系、城市经济协调关系、城乡关系。在实现城市化发展的结构性转换中,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城市化发展模式转变、城市功能分区模式转变、老城改造模式转变、经济区开发模式转变、城乡市场一体化转变。  相似文献   

5.
李秀英 《世纪桥》2012,(11):120-121
“和谐社会”是胡锦涛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全新概念,对于促进人类文明,社会进步,发展社会经济具有重大意义,其内涵和外延都十分丰富。和谐的劳动关系,是社会结构各种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关系,和谐劳动关系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在企业经济结构加快升级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时期,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职工队伍特别是新生代职工的文化素质、价值观念以及社会需求正发生重大结构性转变,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建设和谐企业,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工作千头万绪,须把握共性、强化特色、突出重点、全面推进。互相配合、互相尊重、和谐相处,才能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形成合力。3-会在创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图书馆所处的技术环境与社会环境发生了深刻的转变,时代特征与互联网技术的融合,革新了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并转变了传统的主客体关系,充分彰显了图书馆在网络时代下的价值与地位.对此本文结合"互联网+"的基本内涵,探究"互联网+"下图书馆的内容重构与内涵拓展,提出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的基本策略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刘家晖 《世纪桥》2009,(17):30-31
本文通过对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的理论及演变进行简略考察,指出市民社会的概念及内涵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而现代国家发展的历程也就是其不断地扩大自身的职能范围,向“市民社会”渗透的过程。中国的经济和政治改革的基本目标是要改变过去那种国家对社会进行全面控制的状况,需要对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进行调整。“强国家-强社会”的模式是我国改革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的目标模式,并就两者的互动关系及机制进行积极探讨。  相似文献   

8.
刘家晖 《世纪桥》2009,(18):30-31
本文通过对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的理论及演变进行简略考察,指出市民社会的概念及内涵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而现代国家发展的历程也就是其不断地扩大自身的职能范围,向“市民社会”渗透的过程。中国的经济和政治改革的基本目标是要改变过去那种国家对社会进行全面控制的状况。需要对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进行调整。“强国家-强社会”的模式是我国改革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的目标模式,并就两者的互动关系及机制进行积极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口转变问题一直是这些年以来学术界争相研究的热点问题,中国人口的转变与刘易斯拐点的出现、人口红利现象消失等现象有着密切的关系。1949年以来,我国人口再生产模式经历了"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到"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转变,这一转变的出现也意味着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提供了有利契机,即人口红利。人口红利主要通过三个渠道影响经济增长,即:劳动力供给、储蓄率和人力资本。但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转变,"刘易斯"拐点开始在我国出现,人口红利对于促进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也开始减弱,"未富先老"、人口老龄化等一系列问题开始困扰着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浙江模式”,以全民自主创业发展市场经济为内核和本质,以市场经济关系和市场运行机制为经济内涵,以市场化带动工业化和城镇化为发展道路,以政府转换职能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新的社会架构,走出了一条市场化改革、经济和社会成功转型之路。“浙江模式”,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具有历史的自然必然性,对于推进我国的市场化改革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北京支部生活》2009,(11):21-21
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是我国社会发生深刻巨变的重要时期,这种变化具有跨历史性、民族性、文化性和创新性,其内涵极其丰富。从整个社会发展的现实递进脉络来看,社会发展的核心理念经历了两次转变,从而使得社会发展呈现出三个大致不同的递进发展态势。正是这些转变,不断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创新进程。  相似文献   

12.
人口与社会发展是双向互动的关系。出生人口性别比过高、持续时间过长,必然会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仍然偏高,必须及时采取综合而行之有效的措施,调控好人口性别结构。  相似文献   

13.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稳定。农民的现代公民角色转变,实质是实现农民从体现传统社会特性的村民角色转变为体现现代社会特性的公民角色,具备顺应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念、意识思维习惯和行为模式,即我们说的公民意识,包括主体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公平正义意识等,这些都集中地体现在村民自治的政治参与活动中。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追求的目标和方向。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就是要处理好人口、资源与环境三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胡鞍钢博士指出,中国人口增长率下降对人均GDP增长的贡献超过三分之一。可见,人口的增长及其合理布局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一、福建人口发展态势从福建省的发展过程来看,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人口类型开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人口类型转变,从1993年起,总和生育率开始降到更替水平以下,逐步迈入了低生育水平条件下的"后人口转变"时期。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又是城镇化的应有之义。在农民转向市民过程中,其居住状况的改变是他们身份转变的重要标志。因而,妥善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居住问题,关系市民化的顺利实现,关乎中国城镇化战略布局。文章以当前农业转移人口居住状况为研究对象,分析该群体目前三种主要的居住模式:厂房+集体宿舍模式,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租房模式,自购房定居模式。通过考察这三种居住模式尚存的问题,探索出三条治理策略:分散混居、合理布局保障性住房,扩大保障性住房覆盖面,完善社会保障以及鼓励自行购房。以期为政府科学制定农业转移人口居住政策提供可资参考的资料,进而服务于中国城镇化战略布局,助推中国成功实现发展目标升级。  相似文献   

16.
乡村-城镇转型是工业化中后期必然形成的一种新型城镇化模式,其内涵是人口结构的转化,经济结构的转变,空间地域结构的转变以及基础设施的完善,实质是人们的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镇型转变,表现为城镇生活方式的扩散和普及,城镇文明向乡村广泛渗透的过程。乡村-城镇转型模式可分为市场主导型和政府主导型,乡村地区转型模式、集镇转型模式、城市边缘区转型模式以及农业发展型、市场拉动型、现代工业催生型、旅游开发型和城市辐射型。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人口政策的动态调整,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变化。人口政策从"一对夫妇一个孩子"到"全面二孩"的转变,表明了我国人口发展观已经从视人口为经济增长的拖累,严格控制增长,逐步转向人口-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适当可控的人口增长模式。然而,上述人口政策的转变仅仅是近5年内完成的,"全面二孩"制度短期内能否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文章通过对人口制度转型的演化分析,强调旧制度的功能性锁定、人们的生育偏好降低、认知模式趋于稳定、演化博弈策略均衡,对夫妇生育选择的影响。对"全面二孩"生育政策提出如下建议,重塑生育制度结构;创造与生育制度相适应的社会环境;加强人们生育认知模式引导;注重制度实施后的动态跟踪,并不断修正。  相似文献   

18.
李国平 《前线》2014,(3):90-92
随着中国的经济社会转型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中国的人口问题变得更加复杂。这些问题不仅表现为人口自身发展的失衡,也表现为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关系的失衡。在此背景下,“人口均衡发展”的理念被提出来。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将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确立为我国人口发展的核心目标。北京作为中国首都和常住人口超过2100万的特大城市,人口内部以及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同样是摆在北京当前以及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的重大政策课题。  相似文献   

19.
城乡关系一体化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和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对于实现社会和谐与公平正义也有重大意义。为了科学有序推动城乡关系健康持续的一体化发展,需要完整准确地把握城乡关系一体化的基本内涵与系统结构,在此基础上对城乡关系一体化发展的原则规范、控制目标和目标模型进行总体构划与顶层设计。现代城市和农村都是由人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构成的整体系统,城乡关系一体化发展的系统结构就是促进和实现城乡之间的人口关系均衡化、经济关系协调化、政治关系平等化、文化关系共荣化、社会关系和谐化以及生态关系互补化,而对其进行顶层设计的关键是明确统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总体原则规范、界定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控制目标、建立指导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预期目标模型。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蕴涵着我国在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上有了重大调整和变化。转变发展方式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兵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